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4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电磁转换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在电磁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上,电源输入接口给中央控制模块供电,电磁转换模块上的SW1引脚和SW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感器,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转换模块通过PWM引脚、EN引脚和ISNS引脚连接,中央控制模块控制开关电磁转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能让各种智能无线充电设备方便又快捷的实现无线充电功能,解决了无线充电的不兼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器,特别是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属于电子消费类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但这种无线充电器充电效能不高。一旦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充电的效率就会急剧降低,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才能完成充电,故而使用意义不大,而且存在充电不兼容问题。目前,不同品牌的充电设备不能够共用同一个无线充电器,这种无线充电器不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器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无线充电器采用Qi协议,在Qi标准下,手机、相机、电脑等产品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大规模的无线充电将成为可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电磁转换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在电磁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上,电源输入接口给中央控制模块供电,电磁转换模块上的SW1引脚和SW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感器,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转换模块通过PWM引脚、EN引脚和ISNS引脚连接。所述的电磁转换模块采用电源管理芯片U1,电感器采用线圈L1,线圈L1的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的SW1引脚,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SW2引脚。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有门控制器芯片U5,门控制器芯片U5上的S引脚连接在中央控制模块的SEL引脚上,门控制器芯片U5上的A引脚连接在中央控制模块的OPA_P引脚上,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1和电阻R24接地,电阻R21与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电阻R24接地,电阻R21与电阻R24公共端与门控制器芯片U5中的引脚B1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9接地,电阻R15与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电阻R19接地,电阻R15与电阻R19公共端与门控制器芯片U5中的引脚B2相连接。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SW2引脚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与二极管D2阳极连接,二极管D2阴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3和电阻R25接地,电阻R23与二极管D2阴极相连接,电阻R25接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有中央控制模块芯片U4,电阻R23与电阻R25公共端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线圈电压检测输入引脚相连接。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的EN引脚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EN引脚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PWM1引脚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PWM1引脚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PWM2引脚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PWM2引脚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ISNS引脚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ISNS引脚相连接。所述的电源输入接口为TYPE_C接口,TYPE_C接口的VBUS引脚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VIN引脚连接。所述的TYPE_C接口的DP1引脚与交流A5V相连接,交流A5V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8和电阻R11接地,电阻R8与交流A5V相连接,电阻R11接地,电阻R8和电阻R11公共端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PROG_DA/QC_DP引脚相连接。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的VIN引脚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和电阻R6接地,电阻R2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VIN引脚相连接,电阻R6接地,电阻R2和电阻R6公共端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VSEN引脚相连接。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的VREF引脚通过串联连接电阻R17和电阻R20接地,电阻R17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VREF引脚,电阻R20接地,电阻R17和电阻R20公共端与中央控制模块中的芯片U4的ISEN引脚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能让各种智能无线充电设备方便又快捷的实现无线充电功能,解决了无线充电的不兼容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电源输入接口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LDO稳压器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电磁转换模块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中央控制模块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为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电磁转换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在电磁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上,电源输入接口经过VIN电源网络线给电磁转换模块供电,VIN的电压是跟据电源输入接口上的QC_P接口和电源输入接口上的QC_N接口是Qi协议通讯自动调整5V或9V电压(其根据充电器带有Qi协议,以及手机支持的协议,电压及功率都自动调整的)的给到电磁转换模块中的电源管理芯片U1供电的,电源输入接口给中央控制模块供电,通过电源输入接口中的电阻R8和电阻R11组成分压给到QC_P接口供电,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有中央控制模块芯片U4。本实施例中,电磁转换模块采用电源管理芯片U1,电感器采用线圈L1,线圈L1的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的SW1引脚,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SW2引脚,电磁场共振荡电路是由电源管理芯片U1、线圈L1、CBB电容(聚丙烯电容)C18、电容C9和电容C19组成的,电容C10是SW1脚滤波电容,电容C20是SW2脚滤波电容,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1引脚和第二SW1引脚通过电容C9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BST1引脚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1引脚和第二SW1引脚通过滤波电容C10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1引脚和第二SW1引脚与线圈L1的一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2引脚和第二SW2引脚通过电容C19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BST2引脚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2引脚和第二SW2引脚通过滤波电容C20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SW2引脚和第二SW2引脚通过电容C18和电阻R12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滤波电容C25接地,通过电磁场共振荡电路工作,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当外部的智能无线充设备放在线圈L1电感位置上,无线充电器发射信号与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调整到相同频率时,通过磁感应将能量转到无线接收设备上。当线圈L1将磁能发射出去时,线圈L1产生有AC交流电压,用于无线充电设备充电。通过限流电阻R12后再到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电磁转换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在电磁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上,电源输入接口给中央控制模块供电,电磁转换模块上的SW1引脚和SW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感器,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转换模块通过PWM引脚、EN引脚和ISNS引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电磁转换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在电磁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上,电源输入接口给中央控制模块供电,电磁转换模块上的SW1引脚和SW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感器,中央控制模块与电磁转换模块通过PWM引脚、EN引脚和ISNS引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转换模块采用电源管理芯片U1,电感器采用线圈L1,线圈L1的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的SW1引脚,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SW2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有门控制器芯片U5,门控制器芯片U5上的S引脚连接在中央控制模块的SEL引脚上,门控制器芯片U5上的A引脚连接在中央控制模块的OPA_P引脚上,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1和电阻R24接地,电阻R21与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电阻R24接地,电阻R21与电阻R24公共端与门控制器芯片U5中的引脚B1相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9接地,电阻R15与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VREF引脚连接,电阻R19接地,电阻R15与电阻R19公共端与门控制器芯片U5中的引脚B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Qi协议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U1中的SW2引脚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与二极管D2阳极连接,二极管D2阴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23和电阻R25接地,电阻R23与二极管D2阴极相连接,电阻R25接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有中央控制模块芯片U4,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洁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蜂时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