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12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条、FFC和带状的FPC,多个灯条间隔平行布置;FPC置于多个灯条的一侧,且FPC与多个灯条垂直布置;每个灯条靠近FPC的一端均设置有PCB焊盘,每个PCB焊盘均与其对应的灯条连接;FPC上对应每个PCB焊盘处均设置有第一座子,多个第一座子均与FPC连接;多个PCB焊盘可一一对应插入多个第一座子内,并与第一座子连接;FFC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座子,第二座子与FFC连接,FFC通过第二座子与FPC连接;FFC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作业更加简单,减少作业人员的动作浪费;优化了作业流程,使得生产作业更加平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组件及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LED背光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LED背光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直下式,由若干灯直接放在屏的下面;另一种是侧入式,若干灯分布在屏的周边,通过导光板将光均匀的导向LCD屏。上述两种LED背光方案都应用得很普遍,其中直下式有更多的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实现LocalDimming(局部背光调节)功能;所谓LocalDimming,就是将屏后面的灯分成若干组,如32组、64组、128组,每组由若干灯组成串联方式,通常组数越多,分得越细,调光效果越好,每组灯的亮度由画面的亮度来决定,使得显示的效果更好,更节能省电;现在通用的LocalDimming技术,通常将背光分为N个小区域,如图1所示,通常有使用卧式贴片翻盖的座子,座子选用2pin及以上1.0mm间距翻盖座子;主要依据背光分为多少个小区域决定;每一个控制区域使用并联连接方式,最后通过多组FFC连接到板端;以16*16256颗LED128区。12pin1.0mm翻盖第一座子和16组FFC连接到板端为例。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不足:每根FFC线材需要整理好,并且固定在一起,整体生产效率低下,单一元器件成本增加;每根FFC线材插入到灯条端和板端,多次插入容易损坏元器件,比如FFCPIN角、和第一座子;FFC在板端插入16次,在灯条端插入16次,一共插入32次,增加了工艺的难度,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线材较多,整体工艺较乱,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背光组件及背光模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条、FFC和带状的FPC,多个所述灯条间隔平行布置;所述FPC置于多个所述灯条的一侧,且所述FPC与多个所述灯条垂直布置;每个所述灯条靠近所述FPC的一端均设置有PCB焊盘,每个所述PCB焊盘均与其对应的灯条连接;所述FPC上对应每个所述PCB焊盘处均设置有第一座子,多个所述第一座子均与所述FPC连接;多个PCB焊盘可一一对应插入多个所述第一座子内,并与所述第一座子连接;所述FFC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座子,所述第二座子与所述FFC连接,所述FFC通过第二座子与所述FPC连接;所述FFC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灯条利用焊盘与第一座子连接;利用FPC代替了多根FFC连接线,使得背光组件更加简单整齐;还能使作业更加简单,减少作业人员的动作浪费;解决了作业流程的瓶颈工序,优化了作业流程,使得生产作业更加平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的间距一致。进一步,每个所述灯条上均设置有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沿所述灯条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所述FPC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FPC的厚度很薄,降低对光学效果的影响,从而达到连接灯条的目的。进一步,所述第一座子为贴片座子;所述第一座子为长方形结构或纽扣式结构,其高度小于或等于5mm。进一步,所述第一座子为12pin,并且所述第一座子焊接在所述FPC上。进一步,所述第二座子为翻盖座子,且所述第二座子为Npin,且N大于或等于2。背光模块,包括两个背光组件,两个所述背光组件对称布置;两个所述背光组件均与所述PCB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背光组件组装背光模块,使得背光模块更加简单整齐;还能使作业更加简单,减少作业人员的动作浪费;解决了作业流程的瓶颈工序,优化了作业流程,使得生产作业更加平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背光组件,1.1、灯条,1.2、FFC,1.3、FPC,1.4、PCB焊盘,1.5、第一座子,1.6、第二座子,1.7、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条1.1、FFC1.2和带状的FPC1.3,多个所述灯条1.1间隔平行布置;所述FPC1.3置于多个所述灯条1.1的一侧,且所述FPC1.3与多个所述灯条1.1垂直布置;每个所述灯条1.1靠近所述FPC1.3的一端均设置有PCB焊盘1.4,每个所述PCB焊盘1.4均与其对应的灯条1.1连接;所述FPC1.3上对应每个所述PCB焊盘1.4处均设置有第一座子1.5,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均与所述FPC1.3连接;多个PCB焊盘1.4可一一对应插入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内,并与所述第一座子1.5连接;所述FFC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座子1.6,所述第二座子1.6与所述FFC1.2连接,所述FFC1.2通过第二座子1.6与所述FPC1.3连接;所述FFC1.2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灯条1.1在后背板上固定好后,灯条1.1通过焊盘1.4插入到FPC上的第一座子1.5中,焊盘1.4接触到第一座子1.5里面两个向下的触点,实现电路连接;将侧插式座子改为直插式座子,使得产线作业变得简单快捷;灯条1.1利用焊盘1.4与第一座子1.5连接;利用FPC1.3代替了多根FFC连接线,使得背光组件更加简单整齐;还能使作业更加简单,减少作业人员的动作浪费;解决了作业流程的瓶颈工序,优化了作业流程,使得生产作业更加平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灯条1.1之间的间距一致。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灯条1.1上均设置有多个透镜1.7,多个所述透镜1.7沿所述灯条1.1依次间隔布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FPC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FPC1.3的厚度很薄,降低对光学效果的影响,从而达到连接灯条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子1.5为贴片座子;所述第一座子1.5为长方形结构或纽扣式结构,其高度小于或等于5mm。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子1.5为12pin,并且所述第一座子1.5焊接在所述FPC1.3上。第一座子1.5为多pin结构,包含2pin、3pin、4pin及以上,通过SMT贴片的方式焊接在FPC1.3上;第一座子1.5的Pin间距为0.5mm、1.0mm、1.25mm、1.5mm、2.0mm或2.5mm及以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子1.6为翻盖座子,且所述第二座子1.6为Npin,且N大于或等于2。其中第二座子1.6为80pin。背光模块,包括两个背光组件1,两个所述背光组件1对称布置;两个所述背光组件1均与所述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灯条(1.1)、FFC(1.2)和带状的FPC(1.3),多个所述灯条(1.1)间隔平行布置;所述FPC(1.3)置于多个所述灯条(1.1)的一侧,且所述FPC(1.3)与多个所述灯条(1.1)垂直布置;每个所述灯条(1.1)靠近所述FPC(1.3)的一端均设置有PCB焊盘(1.4),每个所述PCB焊盘(1.4)均与其对应的灯条(1.1)连接;所述FPC(1.3)上对应每个所述PCB焊盘(1.4)处均设置有第一座子(1.5),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均与所述FPC(1.3)连接;多个PCB焊盘(1.4)可一一对应插入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内,并与所述第一座子(1.5)连接;/n所述FFC(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座子(1.6),所述第二座子(1.6)与所述FFC(1.2)连接,所述FFC(1.2)通过第二座子(1.6)与所述FPC(1.3)连接;所述FFC(1.2)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灯条(1.1)、FFC(1.2)和带状的FPC(1.3),多个所述灯条(1.1)间隔平行布置;所述FPC(1.3)置于多个所述灯条(1.1)的一侧,且所述FPC(1.3)与多个所述灯条(1.1)垂直布置;每个所述灯条(1.1)靠近所述FPC(1.3)的一端均设置有PCB焊盘(1.4),每个所述PCB焊盘(1.4)均与其对应的灯条(1.1)连接;所述FPC(1.3)上对应每个所述PCB焊盘(1.4)处均设置有第一座子(1.5),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均与所述FPC(1.3)连接;多个PCB焊盘(1.4)可一一对应插入多个所述第一座子(1.5)内,并与所述第一座子(1.5)连接;
所述FFC(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座子(1.6),所述第二座子(1.6)与所述FFC(1.2)连接,所述FFC(1.2)通过第二座子(1.6)与所述FPC(1.3)连接;所述FFC(1.2)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灯条(1.1)之间的间距一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沈士伟唐万顺佟晓龙张海波何胜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