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82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包括主板体和连接柱,连接柱与主板体连接,连接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和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位于柱体远离主板体的一端;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以使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围成用于容纳连接凸起的容纳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不便于进行装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一般设置有导风板,通过控制导风板的扫风角度、扫风距离以及扫风舒适性控制出风。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与支撑架多采用鹰嘴结构进行装配以形成导风板组件,随后再将支撑架安装在出风框上。然而,采用上述装配结构,由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鹰嘴上可能会存在毛刺结构,这样不便于进行装配,即使在装配后运行时也会产生噪音。另外,在导风板与鹰嘴的装配过程中,导风板需要稍微进行折弯才能进行装配,这样会直接影响导风板的直线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不便于进行装配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包括主板体和连接柱,连接柱与主板体连接,连接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和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位于柱体远离主板体的一端;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以使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围成用于容纳连接凸起的容纳腔。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凹槽为多个,第二连接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凹槽与多个第二连接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围成多个容纳腔;导风板为多个,多个导风板与多个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板的连接凸起设置在相应的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卡接结构包括卡勾,卡勾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卡勾的勾体卡接在第二支撑板的板面上,以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以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进行定位配合。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孔,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设在定位孔内以实现定位。进一步地,定位孔为多个,多个定位孔间隔设置,定位柱为多个,多个定位柱与多个定位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定位柱插设在相应的定位孔内。进一步地,支撑架为多个,多个支撑架沿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支撑架远离导风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于与待连接件进行卡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风板设置在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为条形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用于与待连接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端为弧形连接端;和/或,第二支撑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导风板位于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为条形连接端,第四连接端用于与待连接件进行连接,第三连接端为弧形连接端。进一步地,导风板的端部设置有轴套孔,轴套孔用于与驱动轴连接。进一步地,主板体上设置有避让口,连接柱位于避让口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设置在室内机壳体上,导风板组件为上述提供的导风板组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安装并卡接在连接凸起上,以完成对导风板和支撑架的安装,上述安装过程简单,连接可靠。因此,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不便于进行装配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与支撑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的轴套孔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爆炸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导风板;11、主板体;111、避让口;12、连接柱;121、柱体;122、连接凸起;13、轴套孔;20、支撑架;21、第一支撑板;211、第一连接凹槽;212、定位孔;213、第一连接端;214、第二连接端;22、第二支撑板;221、第二连接凹槽;222、定位柱;223、第三连接端;224、第四连接端;30、卡勾;40、导风连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10和支撑架20,导风板10包括主板体11和连接柱12,连接柱12与主板体11连接,连接柱12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121和连接凸起122,连接凸起122位于柱体121远离主板体11的一端。支撑架20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211,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221,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以使第一连接凹槽211和第二连接凹槽221围成用于容纳连接凸起122的容纳腔,连接凸起1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连接凸起122的最大尺寸大于容纳腔的端部连通口的尺寸,以避免连接凸起122从容纳腔内脱出的情况。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组件,在安装时,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安装并卡接在连接凸起122上,以完成对导风板10和支撑架20的安装,上述安装过程简单,连接可靠。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10不便于进行装配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组件的整体结构牢靠,不易发生脱落,通过采用嵌入式装配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解决了售后维修不便的问题,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装配强度高,结构美观,在安装时导风板10也不会发生折弯的情况,保证了导风板10的直线度。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组件由于并未采用鹰嘴结构,因而避免鹰嘴结构上的毛刺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异响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10与支撑架20在装配好后,不会产生异响。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10和支撑架20均采用注塑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凹槽211为多个,第二连接凹槽221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凹槽211与多个第二连接凹槽2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围成多个容纳腔。导风板10为多个,多个导风板10与多个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板10的连接凸起122设置在相应的容纳腔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将在一个支撑架20上安装多个导风板10,以通过一个支撑架20同时对多个导风板10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包括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风板(10),所述导风板(10)包括主板体(11)和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与所述主板体(11)连接,所述连接柱(12)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121)和连接凸起(122),所述连接凸起(122)位于所述柱体(121)远离所述主板体(11)的一端;/n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2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凹槽(211)和所述第二连接凹槽(221)围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凸起(122)的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10),所述导风板(10)包括主板体(11)和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与所述主板体(11)连接,所述连接柱(12)包括相互连接的柱体(121)和连接凸起(122),所述连接凸起(122)位于所述柱体(121)远离所述主板体(11)的一端;
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凹槽(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凹槽(2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凹槽(211)和所述第二连接凹槽(221)围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凸起(122)的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凹槽(211)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凹槽(2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凹槽(211)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凹槽(2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围成多个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板(1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板(10)与多个所述容纳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导风板(10)的连接凸起(122)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勾(30),所述卡勾(3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所述卡勾(30)的勾体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板面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奔奔林裕亮郭宏月刘禾铭郑丹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