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52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其要点是:包括上壳体组件、进气口组件、过滤组件和除尘盒。前罩壳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与连接座形成开口向下的上壳。除尘盒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壳上。进气口组件包括进气导向座和除尘盖。进气导向座包括连接套筒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设置在连接套筒的上部上,进气格栅沿其周向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除尘盖从上向下密封连接在进气格栅的外周上,除尘盖呈圆台形,除尘盖的侧面上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排尘口。过滤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滤芯。滤芯设置在上壳与除尘盒之间。进气导向座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管从上向下穿过滤芯后伸入除尘盒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
,具体是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柴油发电机通常是由柴油机和发电机组成,柴油机作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柴油发电机工作时,柴油机的柴油在汽缸中燃烧需要空气,外部对柴油机的污染有90%是来自空气的污染,当进入汽缸中的空气携带有尘埃等固体颗粒物时,这些固体颗粒物在汽缸工作时会造成汽缸的严重磨损,对进入柴油机的空气进行有效的滤清,使洁净的空气进入柴油机的汽缸,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柴油发电机的进气口一般会安装空气滤清器。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清洁,除去其中的固体颗粒物后再进入气缸中,能有效的保护汽缸,降低汽缸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小型的发电机通常采用的是滤芯过滤的干式过滤方式,过滤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提升过滤效果的空气滤清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上壳体组件、进气口组件、过滤组件和除尘盒。上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前罩壳,前罩壳与连接座为哈夫结构。前罩壳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与连接座形成开口向下的上壳。除尘盒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壳上。进气口组件包括进气导向座和除尘盖。进气导向座包括连接套筒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设置在连接套筒的上部上,进气格栅沿其周向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除尘盖从上向下密封连接在进气格栅的外周上,除尘盖呈圆台形,除尘盖的侧面上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排尘口。过滤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滤芯。滤芯设置在上壳与除尘盒之间。进气导向座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管从上向下穿过滤芯后伸入除尘盒中。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过滤组件还包括滤芯座、滤芯端盖和密封圈。滤芯采用海绵制成,滤芯安装在滤芯座中,滤芯端盖设置在滤芯座的下侧上,将滤芯限位固定在滤芯座中。滤芯端盖中部设有气管安装孔,进气管向下穿过滤芯后密封连接在滤芯端盖的气管安装孔中。密封圈套在滤芯座的下边沿和滤芯端盖的边沿上,将滤芯座和滤芯端盖密封连接。滤芯座的下部边沿、滤芯端盖的边沿和密封圈被夹紧固定在除尘盒与上壳之间。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上壳上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导向座的连接套筒下部内壁上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套筒安装槽,套筒安装槽包括轴向段和周向段,轴向段沿其轴线向下贯穿,且开口向内,周向段沿其内壁周向开口向内设置,且一端与轴向段的上部相连通。进气管上部设有两个与连接套筒的套筒安装槽相对应的连接柱。进气管由其上部卡接固定在上壳的进气口中。进气管的连接柱从套筒安装槽的轴向段进入周向段后,与进气导向座形成卡接固定连接。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座的后侧设有整体呈圆形的网格状的出气口。连接座上设有一组卡接槽,前罩壳上设有一组与卡接凸块相对应的卡接凸块,卡扣为D型,通过卡扣将连接座和前罩壳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卡扣两端的连接部分朝向上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弧面。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简单,使用时空气从进气导向座的进气格栅进入除尘盖时,在叶片的导流作用下,产生旋转,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等颗粒物在旋转气流的带动下,一部分从除尘盖上的排尘口被甩出。空气从进气管的下端进入除尘盒中时,又有一部分灰尘和杂质等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机油中,并被吸附。空气在被海绵滤芯过滤后进入上壳中,然后从连接座的出气口进入柴油发电机的汽缸中,通过旋风除尘和油浴除尘双重过滤后再通过海绵滤芯干式过滤,能提升过滤效果。(2)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前罩壳与连接座采用哈夫结构,前罩壳通过一组卡扣可拆卸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安装拆卸方便。(3)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格栅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有利于使进入的空气产生旋转,灰尘粒子及杂质的密度较大,当他们随空气高速离心旋转时,在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杂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方法,从除尘盖的排尘口排出。(4)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格栅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有利于使进入的空气产生旋转,灰尘粒子及杂质的密度较大,当他们随空气高速离心旋转时,在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杂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滤方法,从除尘盖的排尘口排出。(5)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连接座设有网格状的出气口,能防止滤芯意外破损被吸入汽缸,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7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8为从图1的右后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9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10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上壳体组件的示意图。图11为从图1的有后上方观察时上壳体组件去掉卡扣后的示意图。图12为上壳体组件的卡扣的示意图。图13为从图1的右后下方观察时进气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从图1的右后下方观察时进气口组件的除尘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上壳体组件的连接座与过滤组件的示意图。图16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上壳体组件的连接座与过滤组件的示意图。图17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过滤组件的示意图。图18为滤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除尘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上壳体组件1,上壳10,进气口10-1,挂耳10-2,插接孔10-21,卡接块10-3,连接座1-1,出气口1-11,卡接槽1-12,前罩壳1-2,卡接凸块1-21,卡扣1-3,安装弧面1-31,进气口组件2,进气导向座2-1,连接套筒2-11,套筒安装槽2-111,进气格栅2-12,叶片2-121,除尘盖2-2,排尘口2-21,过滤组件3,进气管3-1,连接柱3-11,滤芯座3-2,滤芯端盖3-3,气管安装孔3-31,滤芯,密封圈,除尘盒4,避让缺口4-1,插接块4-2,安装座4-3,安装槽4-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组件、进气口组件、过滤组件和除尘盒;上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前罩壳,前罩壳与连接座为哈夫结构;前罩壳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与连接座形成开口向下的上壳;除尘盒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壳上;/n进气口组件包括进气导向座和除尘盖;进气导向座包括连接套筒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设置在连接套筒的上部上,进气格栅沿其周向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除尘盖从上向下密封连接在进气格栅的外周上,除尘盖呈圆台形,除尘盖的侧面上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排尘口;过滤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滤芯;滤芯设置在上壳与除尘盒之间;进气导向座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管从上向下穿过滤芯后伸入除尘盒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组件、进气口组件、过滤组件和除尘盒;上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前罩壳,前罩壳与连接座为哈夫结构;前罩壳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与连接座形成开口向下的上壳;除尘盒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壳上;
进气口组件包括进气导向座和除尘盖;进气导向座包括连接套筒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设置在连接套筒的上部上,进气格栅沿其周向设有一组叶片,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至45度;除尘盖从上向下密封连接在进气格栅的外周上,除尘盖呈圆台形,除尘盖的侧面上等间隔角度设有2至4个排尘口;过滤组件包括进气管和滤芯;滤芯设置在上壳与除尘盒之间;进气导向座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管从上向下穿过滤芯后伸入除尘盒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过滤组件还包括滤芯座、滤芯端盖和密封圈;滤芯采用海绵制成,滤芯安装在滤芯座中,滤芯端盖设置在滤芯座的下侧上,将滤芯限位固定在滤芯座中;滤芯端盖中部设有气管安装孔,进气管向下穿过滤芯后密封连接在滤芯端盖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隆东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