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民专利>正文

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38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包括型材本体,型材本体包括:主体部;连接在主体部左端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上侧设有限位块,连接部的下侧设有定位块;连接在主体部上端的上连板部,上连板部包括上插接块,上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段;连接在主体部下端的下连板部,上连板部包括下插接块,下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段。连接部用于与外设的墙面连接型材连接固定;上连板部和下连板部的设置分别用于与外设的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连接,上插接块和下插接块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上墙板和下墙板既能够沿着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入连接,也可以直接插入,安装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墙板连接型材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双头墙板连接型材。
技术介绍
传统的墙面装饰主要包括粉刷和粘贴墙纸,这两种方式存在工序繁杂、不环保等问题。为此,近年逐渐兴起利用墙板对墙面进行装饰的方式,其借助一些构件将墙板固定在墙面的表面。现有的构件虽然能够实现墙板的固定,但是通常在型材仅有一处于墙板连接的位置,墙板连接跨度较大,对墙板的强度要求较高,此外,在连接的便捷性、稳固性上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包括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包括:主体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左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侧设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设有定位块;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上端的上连板部,所述上连板部包括上插接块,所述上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的外壁自下往上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下端的下连板部,所述上连板部包括下插接块,所述下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的外壁自上往下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本技术提供的双头墙板连接型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部用于与外设的墙面连接型材连接固定,定位块用于实现两者的定位连接,限位块用于防止型材本体脱出墙面连接型材,提高安全性;上连板部和下连板部的设置分别用于与外设的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连接,上插接块和下插接块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上墙板和下墙板既能够沿着型材本体的长度方向滑入连接,也可以朝着上插接块和下插接块直接插入,安装较为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上插接块的顶端设有第一弧形段。设置第一弧形段,上插接块的顶端连接强度更高,上插接块不易损坏,外设的墙板插入时更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段的数量为多个。墙板插接完成后,第一导向段的外端与墙板上预设的凹槽抵接,其接触面积较小,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导向段,其安装后与墙板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结构更为稳定,同时由于接触面积大,其耐磨性更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段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导向段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一导向段通过第一连接柱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设置三个第一导向段,能提高连接的稳定同时上插接块的体积保持较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下插接块的底端设有第二弧形段。设置第二弧形段,下插接块的顶端连接强度更高,下插接块不易损坏,外设的墙板插入时更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段的数量为多个。同样的,墙板插接完成后,第二导向段的外端与墙板上预设的凹槽抵接,其接触面积较小,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向段,其安装后与墙板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结构更为稳定,同时由于接触面积大,其耐磨性更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导向段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导向段自下而上依次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导向段通过第二连接柱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设置三个第二导向段,能提高连接的稳定同时下插接块的体积保持较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主体部上还形成有呈弧形的连接槽。通过设置该连接槽,便于连接外设的部件例如层板、灯板等。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双头墙板连接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头墙板连接型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墙体;20-墙面连接型材;30-上墙板;40-下墙板;100-型材本体;110-主体部;120-连接部;121-限位块;122-定位块;130-上连板部;131-第一导向段;132-第一弧形段;140-下连板部;141-第二导向段;142-第二弧形段;150-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出说明。本实施例涉及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包括型材本体100,所述型材本体100包括:主体部110;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左端的连接部120,所述连接部120的上侧设有限位块121,所述连接部120的下侧设有定位块122;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上端的上连板部13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上插接块,所述上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段131,所述第一导向段131的外壁自下往上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下端的下连板部14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下插接块,所述下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段141,所述第二导向段141的外壁自上往下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参照图2,使用时,外设的墙面连接型材20固定在墙体10的表面上,墙面连接型材20预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连接部120的形状相匹配;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块122相匹配的多个定位凸块,定位块122与不同的定位凸块连接实现不同位置的定位,限位块121的设置用于限制定位块122的调节位置,以保证连接部120和安装槽连接后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墙板。外设的上墙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本体(100),所述型材本体(100)包括:/n主体部(110);/n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左端的连接部(120),所述连接部(120)的上侧设有限位块(121),所述连接部(120)的下侧设有定位块(122);/n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上端的上连板部(13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上插接块,所述上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段(131),所述第一导向段(131)的外壁自下往上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n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下端的下连板部(14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下插接块,所述下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段(141),所述第二导向段(141)的外壁自上往下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本体(100),所述型材本体(100)包括:
主体部(110);
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左端的连接部(120),所述连接部(120)的上侧设有限位块(121),所述连接部(120)的下侧设有定位块(122);
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上端的上连板部(13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上插接块,所述上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段(131),所述第一导向段(131)的外壁自下往上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
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0)下端的下连板部(140),所述上连板部(130)包括下插接块,所述下插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段(141),所述第二导向段(141)的外壁自上往下倾向于所述上插接块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块的顶端设有第一弧形段(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墙板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