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底板构件及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37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底板构件及底板,穿底板构件包括止水板和围板组件,围板组件为上下敞口的筒形,围板组件的内侧具有穿管腔,穿管腔用于穿过多个地埋换热管道,止水板为环形板并与围板组件中部固定连接,止水板的内外两侧分别向围板组件的内外两侧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个地埋换热管道穿设在同一个穿底板构件内,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将地埋换热孔布置于建筑基础以下且采用非集管连接方式将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底板逐一引至室内时的交叉施工以及施工难度,并有效解决多根管道集中穿底板入户时的结构施工问题。同时,设置止水板,避免水沿着穿底板构件外壁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向下渗透,达到防水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底板构件及底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穿底板构件及底板。
技术介绍
针对地源热泵系统将地埋换热孔布置于建筑基础底板以下的形式,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通常采用非集管连接方式将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底板逐一引至室内,这种情况入户管道集中且数量众多(入户管道数量通常大于20根,管道型号为De32或De25),而常规穿楼板防水套管(如专利CN201720350123.7一种穿墙式管道保护装置)都是和入户管道一一对应,且通常都是应用于室内,因此对于这种入户管道数量较多且位置较为集中的管道穿建筑底板情况,若采用常规穿楼板防水套管,实施过程复杂,交叉施工严重,施工难度较大,且设计要求难以满足结构底板防水要求。为降低地源热泵系统将地埋换热孔布置于建筑基础底板以下且采用非集管连接方式将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底板逐一引至室内时的交叉施工以及施工难度影响,并有效解决多根管道集中穿底板入户的结构及防水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穿底板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多根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底板引至室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穿底板构件,包括止水板和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为上下敞口的筒形,所述围板组件的内侧具有穿管腔,所述穿管腔用于穿过多个地埋换热管道,所述止水板为环形板并与所述围板组件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的内外两侧分别向所述围板组件的内外两侧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个地埋换热管道穿设在同一个穿底板构件内,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将地埋换热孔布置于建筑基础以下且采用非集管连接方式将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底板逐一引至室内时的交叉施工以及施工难度,并有效解决多根管道集中穿底板入户时的结构施工问题。同时,设置止水板,避免水沿着穿底板构件外壁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向下渗透,达到防水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止水板的内外两侧分别具有斜向下延伸的倾斜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倾斜部将止水板上的水向两侧导向,减少竖直方向的水压。进一步,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上围板和下围板,所述上围板和所述下围板均为筒形,所述上围板的底部与所述止水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围板的顶部与所述止水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进一步,所述上围板和所述下围板均为矩形筒,所述上围板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围板的长度,所述上围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围板的宽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围板横截面尺寸小于下围板横截面尺寸,在浇注过程中,先向下围板的内外侧浇注混凝土,再向上围板内外侧浇注混凝土,这样下围板相对于上围板外围凸出的部分自然形成一个止水台,减小竖直方向的水压,较少水向下渗透的量。进一步,还包括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或所述下围板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上围板或下围板的支撑强度。进一步,所述上围板和所述下围板均为圆筒形。进一步,还包括多个连接钢筋,每个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均与所述围板组件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钢筋用于与底板内的钢筋绑扎。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底板,包括所述穿底板构件。进一步,包括褥垫层、混凝土层、多个扶直钢筋和多个地埋换热管道,所述褥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穿底板构件嵌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个所述扶直钢筋均竖直穿过所述穿底板构件且下端固定于所述褥垫层内,多个所述地埋换热管道与多个所述扶直钢筋一一对应设置并绑扎固定,每个所述地埋换热管道竖直穿过所述穿底板构件、所述褥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扶直钢筋插在褥垫层内竖直固定,地埋换热管道与扶直钢筋绑扎固定从而竖直设置,这样,扶直钢筋辅助支撑地埋换热管道,浇注混凝土后,多个地埋换热管道可以是竖直的。进一步,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套设于所述地埋换热管道外侧;所述扶直钢筋的外侧还具有钢筋保护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地埋换热管道的管道较软,套设保护套管增加地埋换热管道结构强度,提高承压能力,保护套管可以采用橡塑材质,还可为地埋换热管道保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穿底板构件的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穿底板构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穿底板构件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穿底板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止水板,2、地埋换热管道,3、上围板,4、下围板,5、支撑钢筋,6、连接钢筋,7、褥垫层,8、混凝土层,9、扶直钢筋,10、保护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底板构件,包括止水板1和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为上下敞口的筒形,所述围板组件的内侧具有穿管腔,所述穿管腔用于穿过多个地埋换热管道2,所述止水板1为环形板并与所述围板组件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1的内外两侧分别向所述围板组件的内外两侧延伸。本实施例的穿底板构件,多个地埋换热管道穿设在同一个穿底板构件内,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将地埋换热孔布置于建筑基础以下且采用非集管连接方式将地埋换热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底板逐一引至室内时的交叉施工以及施工难度,并有效解决多根管道集中穿底板入户时的结构。同时,设置止水板,避免水沿着穿底板构件外壁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向下渗透,达到防水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止水板1和围板组件采用钢板制成,优选采用碳钢钢板。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止水板1的内外两侧分别具有斜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围板组件内侧的所述倾斜部向围板组件内侧延伸,位于所述围板组件外侧的所述倾斜部向围板组件的外侧延伸,也就是说,所述止水板1的纵截面形状是没有底边的梯形。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上围板3和下围板4,所述上围板3和所述下围板4均为筒形,所述上围板3的底部与所述止水板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围板4的顶部与所述止水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上围板3的底部与所述止水板1顶面焊接固定,所述下围板4的顶部与所述止水板1的底面焊接固定。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围板3和所述下围板4均为矩形筒,所述上围板3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围板4的长度,所述上围板3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围板4的宽度。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支撑钢筋5,所述支撑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3或所述下围板4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钢筋5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钢筋5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设于所述上围板3内,另一组设于所述下围板4内。每组内的多个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板(1)和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为上下敞口的筒形,所述围板组件的内侧具有穿管腔,所述穿管腔用于穿过多个地埋换热管道(2),所述止水板(1)为环形板并与所述围板组件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1)的内外两侧分别向所述围板组件的内外两侧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板(1)和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为上下敞口的筒形,所述围板组件的内侧具有穿管腔,所述穿管腔用于穿过多个地埋换热管道(2),所述止水板(1)为环形板并与所述围板组件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1)的内外两侧分别向所述围板组件的内外两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1)的内外两侧分别具有斜向下延伸的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组件包括上围板(3)和下围板(4),所述上围板(3)和所述下围板(4)均为筒形,所述上围板(3)的底部与所述止水板(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围板(4)的顶部与所述止水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3)和所述下围板(4)均为矩形筒,所述上围板(3)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围板(4)的长度,所述上围板(3)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围板(4)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穿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钢筋(5),所述支撑钢筋(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3)或所述下围板(4)的两个相对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磊鲍超刘启明魏俊辉刘嘉张志尧褚赛高朋童雷张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