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21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路面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包括路面砖表层,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扣槽,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中层,所述路面砖中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底层,所述路面砖中层的前表面开设有轻量化通孔,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本装置用料种类少,降低制作难度,节约制作成本,设置有透水结构,且砖体夹层设置有工业脱硫聚脂滤材层,具有透水性的同时,避免砖下的泥土跟随水液回流,设置有便于取砖的结构,砖体内部设置有空心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路面砖
,具体是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
技术介绍
混凝土路面砖是以水泥和集料为主要原材料,经加工、振动加压或其他成型工艺制成的,用于铺设城市道路人行道、城市广场等的混凝土路面及地面工程的块、板等,混凝土路面砖其表面可以是有面层(料)的或无面层(料)的,本色的或彩色的,包括用于铺设城市道路人行道、城市广场的其它产品材料(如地材)。中国专利公开了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授权公告号CN204224954U),该专利技术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耐压强度高、抗折能力好、有透水功能,几何尺寸标准、防滑,且不具有放射性,但是,上述装置中用料种类较多,制作成本高,不利于节约成本,售卖价格较高,性价比不好,使用上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一般没有增加透水结构,不利于砖体的透水性,一般透水砖,虽然透水,但是地面下的污泥同样容易透出,导致砖面上蓄积污泥,不利于道路的洁净度,一般铺设后的转取出不便,不利于对损坏路面的维修,一般砖重量较大,不利于砖体的运输。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包括路面砖表层,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扣槽,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中层,所述路面砖中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底层,所述路面砖中层的前表面开设有轻量化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所述路面砖中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透水孔,所述路面砖底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透水孔,所述路面砖表层的上表面临近扣槽的位置处设置有扣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面砖中层为直径5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粘结构成,所述路面砖表层与路面砖底层均为为直径2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粘结构成,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均为工业脱硫聚脂滤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轻量化通孔前后贯通路面砖中层的内部,所述轻量化通孔每隔5cm开设一个,所述扣槽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扣槽为一组对应开设在路面砖表层的左右侧位置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水孔、第二透水孔与第三透水孔的孔径均为1cm,所述第一透水孔位于路面砖表层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所述第二透水孔位于路面砖中层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所述第三透水孔位于路面砖底层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水孔、第二透水孔与第三透水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扣板的厚度等于二分子一扣槽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物料加工而成,用料种类少,降低制作难度,节约制作成本,且砖体的上下面均为彩色陶瓷颗粒,砖体较为美观,设置有透水结构,有利于砖体的透水性,且砖体夹层设置有工业脱硫聚脂滤材层,具有透水性的同时,避免砖下的泥土跟随水液回流,有利于保持道路的洁净度,设置有便于取砖的结构,有利于对损坏路面的维修,砖体内部设置有空心结构,减轻砖重量,有利于砖体的运输,节约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中拆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砖表层;2、第一滤网;3、路面砖中层;4、第二滤网;5、路面砖底层;6、轻量化通孔;7、扣槽;8、第一透水孔;9、第二透水孔;10、第三透水孔;11、扣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包括路面砖表层1,路面砖表层1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扣槽7,路面砖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滤网2,第一滤网2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中层3,路面砖中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滤网4,第二滤网4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底层5,路面砖中层3的前表面开设有轻量化通孔6,路面砖中层3为直径5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粘结构成,路面砖表层1与路面砖底层5均为为直径2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粘结构成,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4均为工业脱硫聚脂滤材,轻量化通孔6前后贯通路面砖中层3的内部,轻量化通孔6每隔5cm开设一个,扣槽7设置有四个,两个扣槽7为一组对应开设在路面砖表层1的左右侧位置处,首先,取出装置,测量铺设路面的大小,计算出需要的砖数,把砖运送到安装位置处,对铺设地面整平处理,处理后,把砖铺设到路面上,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水液通过路面砖表层1、第一滤网2、路面砖中层3、第二滤网4与路面砖底层5下渗,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4避免路面砖底层5下表面的泥土随水液溢出,保持路面的洁净度。在图3中:路面砖表层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水孔8,路面砖中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透水孔9,路面砖底层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透水孔10,路面砖表层1的上表面临近扣槽7的位置处设置有扣板11,第一透水孔8、第二透水孔9与第三透水孔10的孔径均为1cm,第一透水孔8位于路面砖表层1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第二透水孔9位于路面砖中层3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第三透水孔10位于路面砖底层5的上表面每隔5cm开设一个,第一透水孔8、第二透水孔9与第三透水孔10的位置对应,扣板11的厚度等于二分子一扣槽7的厚度,当局部路面损坏时,手持工具过通过手指插入扣槽7的内部,通过扣板11抠出砖体,对砖体进行更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测量铺设路面的大小,计算出需要的砖数,把砖运送到安装位置处,对铺设地面整平处理,处理后,把砖铺设到路面上,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水液通过路面砖表层1、第一滤网2、路面砖中层3、第二滤网4与路面砖底层5下渗,第一滤网2与第二滤网4避免路面砖底层5下表面的泥土随水液溢出,保持路面的洁净度,当局部路面损坏时,手持工具过通过手指插入扣槽7的内部,通过扣板11抠出砖体,对砖体进行更换即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包括路面砖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扣槽(7),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2)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中层(3),所述路面砖中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滤网(4),所述第二滤网(4)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底层(5),所述路面砖中层(3)的前表面开设有轻量化通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包括路面砖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扣槽(7),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2)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中层(3),所述路面砖中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滤网(4),所述第二滤网(4)的下表面设置有路面砖底层(5),所述路面砖中层(3)的前表面开设有轻量化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水孔(8),所述路面砖中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透水孔(9),所述路面砖底层(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透水孔(10),所述路面砖表层(1)的上表面临近扣槽(7)的位置处设置有扣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透水性的生态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砖中层(3)为直径5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粘结构成,所述路面砖表层(1)与路面砖底层(5)均为为直径2mm大小的石子通过透水胶结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增勇程志刚刘占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汇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