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冚车压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15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冚车压脚,通过设置压脚本体和限位件,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弹性压杆和限位部,弹性压杆靠近过针孔的一侧连接有限位部,且限位部设于过针孔的后方。能够同时满足在双层布拼接缝纫过程中两层布的边缘定位直线缝纫,又能将缝纫后双层布重叠的边缘部分压实,增强美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冚车压脚
本实型涉及服装
,涉及一种冚车压脚。
技术介绍
冚车压脚是冚车的送料机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各种不同形式的冚车压脚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用于缉明线、隐型拉链专用缝纫机压脚,打褶缝纫机压脚等等,在不同的车缝作业中选用不同的冚车压脚非常重要。在双层布拼接缝纫过程中,需将两层的边缘缝纫至一起。现有的冚车压脚包括压脚本体和弹性压杆,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弹性压杆用于卡住缝纫物料的边缘,使得缝纫物料能够沿着弹性压杆进行直线缝纫,缝纫物料在缝纫过程放在与物料进给方向一致的压脚本体的一侧,但过针孔用于下针的位置与弹性压杆沿物料进给方向的垂直方向平行设置,即弹性压杆与缝纫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缝纫后双层布重叠的边缘部分翘起,影响缝纫的美观。因此提供一种冚车压脚,能够同时满足在双层布拼接缝纫过程中将两层布的边缘定位直线缝纫,又能将缝纫后双层布重叠的边缘部分压实,增强美观效果的的冚车压脚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冚车压脚,能够满足在双层布拼接缝纫过程中两层布的边缘定位直线缝纫,又能将缝纫后双层布重叠的边缘部分压实,增强美观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冚车压脚,包括压脚本体和限位件,压脚本体设有限位槽,限位件可弹性压合地设于限位槽内,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弹性压杆和限位部,弹性压杆靠近过针孔的一侧连接有限位部,且限位部设于过针孔的后方。优选的,过针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片,限位部位于靠近弹性压杆的分隔片与弹性压杆构成的边缘针孔的后方。边缘针孔为下针的位置,限位部能够保证待缝纫物的边缘沿着限位部缝纫,限位部起到边缘定位的作用,而边缘下针的位置位于限位部的前方,能够将布与布交界的位置缝实,不会导致边缘翘起。优选的,靠近弹性压杆的分隔片与弹性压杆之间的间距为0.1mm-0.3mm。即用于边缘下针的边缘针孔与弹性压杆之间的距离。优选的,限位部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的宽度为0.3mm-0.5mm。这样能够保证边缘针孔下针的位置全部落于限位部的前方。优选的,边缘针孔与限位槽相通。限位部是朝限位孔的方向与弹性压杆相连,边缘针孔与限位槽相通,这样边缘下针的位置能够更靠近弹性压杆,正好落于限位部的前方。优选的,压脚本体设有便于缝制入口的翘曲尾部。翘曲尾部的设置能够便于待缝纫物的进给,能够方便将缝纫物送进压脚本体的底部。优选的,限位件的一端与压脚本体铰接,限位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翘曲尾部,并位于翘曲尾部的下方。限位件和限位槽延伸至翘曲尾部,在压合的时候能够抵靠在翘曲尾部,这样在缝纫的过程中限位部与压脚本体就具有了相互作用力。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压脚本体铰接,另一端与冚车连接。连接杆与压脚本体设置以铰接的形式连接方便调整压脚本体的位置,以适应缝纫物的缝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压脚本体和限位件,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弹性压杆和限位部,弹性压杆靠近过针孔的一侧连接有限位部,且限位部设于过针孔的后方。能够同时满足在双层布拼接缝纫过程中两层布的边缘定位直线缝纫,又能将缝纫后双层布重叠的边缘部分压实,增强美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冚车压脚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压脚本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过针孔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边缘针孔与限位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带有限位部的冚车压脚缝纫的效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未带有限位部的冚车压脚缝纫的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附图标记:1-压脚本体;11-限位槽;12-连接槽;2-限位件;3-过针孔;4-连接杆;21-弹性压杆;22-限位部;31-分隔片;32-边缘针孔;100-第一层布;200-第二层布;300-重叠边缘线;400-缝纫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压脚本体1和限位件2,压脚本体1上设有过针孔3,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限位件2,限位件2包括弹性压杆21和限位部22,弹性压杆21靠近过针孔3的一侧连接有限位部22,且限位部22设于过针孔3的后方。压脚本体1设有便于缝制入口的翘曲尾部。翘曲尾部的设置能够便于待缝纫物的进给,能够方便将缝纫物送进压脚本体1的底部。限位件2的一端与压脚本体1铰接,限位件2的另一端延伸至翘曲尾部,并位于翘曲尾部的下方。由于限位件2是能够上下压弹的,所述限位件2设置在限位槽11内并通过限位槽11伸出压脚本体1的底部。限位件2和限位槽11延伸至翘曲尾部,在压合的时候能够抵靠在翘曲尾部,这样在缝纫的过程中限位部22与压脚本体1就具有了相互作用的力。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脚本体1设有限位槽11,限位件2可弹性压合地设于限位槽11内,边缘针孔32与限位槽11相通。限位部22是朝限位孔的方向与弹性压杆21相连,边缘针孔32与限位槽11相通,这样边缘下针的位置能够更靠近弹性压杆21,正好落于限位部22的前方。连接杆的一端与压脚本体1铰接,另一端与冚车连接。压脚本体1设有连接槽12用以放置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与压脚本体1设置以铰接的形式连接方便调整压脚本体1的位置,以适应缝纫物的缝纫。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针孔3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片31,限位部22位于靠近弹性压杆21的分隔片31与弹性压杆21构成的边缘针孔32的后方。边缘针孔32为下针的位置,限位部22能够保证待缝纫物的边缘沿着限位部22缝纫,限位部22起到边缘定位的作用,而边缘下针的位置位于限位部22的前方,能够将布与布交界的位置缝实,不会导致边缘翘起。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靠近弹性压杆21的分隔片31与弹性压杆21之间的间距L为0.1mm-0.3mm。即用于边缘下针的边缘针孔32的与弹性压杆21之间的距离。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限位部22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的宽度D为0.3mm-0.5mm。这样能够保证边缘针孔32下针的位置全部落于限位部22的前方。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目的为将第一层布100与第二层布200进行拼接缝纫,首先第一层布100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冚车压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脚本体和限位件,所述压脚本体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可弹性压合地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压杆和限位部,所述弹性压杆靠近所述过针孔的一侧连接有所述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过针孔的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冚车压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脚本体和限位件,所述压脚本体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可弹性压合地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压脚本体上设有过针孔,垂直于待缝纫物的进给方向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压杆和限位部,所述弹性压杆靠近所述过针孔的一侧连接有所述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过针孔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冚车压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针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片,所述限位部位于靠近所述弹性压杆的分隔片与所述弹性压杆构成的边缘针孔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冚车压脚,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弹性压杆的分隔片与所述弹性压杆之间的间距为0.1mm-0.3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品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