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96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包括制氮机主体和管道阀箱,所述制氮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单元,且制氮机主体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主体,所述控制器主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且控制器保护罩的上方安装有转柱,所述控制器保护罩的右侧设置有暗扣,且暗扣的外部安装有暗槽,所述管道阀箱设置于制氮机主体的右侧,且管道阀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门,且第二阀门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侧安装有电磁阀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吸附单元沿制氮机主体的内部均匀分布,这样在制氮机主体内部可以安装多个吸附单元,以此达到扩容的目的,从而增加装置的制氮效率,以此可以为使用者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
本技术涉及模块吸附式制氮机
,具体为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制氮机是双塔式,由两个大罐子和管道、阀门组成,外观丑陋、体积庞大,能效低,产氮率低,维护困难,我们将其主体结构模块化,用小型气动阀代替大型蝶阀,用自研模具生产的零件替代焊接管道,合理分配气源,避免“隧道效应”,提高产氮率,同时便于维护、便于更换吸附剂,外型美观,体积小,也降低了客户的空间成本。现有的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具有不能对装置进行扩容的问题,以及不方便对装置进行维护的问题,且制氮气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具有不能对装置进行扩容的问题,以及不方便对装置进行维护的问题,且制氮气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包括制氮机主体和管道阀箱,所述制氮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单元,且制氮机主体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主体,所述控制器主体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且控制器保护罩的上方安装有转柱,所述控制器保护罩的右侧设置有暗扣,且暗扣的外部安装有暗槽,所述管道阀箱设置于制氮机主体的右侧,且管道阀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门,且第二阀门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侧安装有电磁阀组,且进气管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阀门,且第四阀门的上方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管道阀箱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道,且第一气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管道阀箱的前端设置有管道箱前门,且管道箱前门的前端设置有螺丝,所述管道箱前门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所述出气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垫。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沿制氮机主体的内部均匀分布,且吸附单元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一气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吸附单元与第二气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箱前门通过螺丝与管道阀箱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管道箱前门与管道阀箱之间为活动连接,并且管道箱前门与管道阀箱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保护罩通过暗槽和暗扣与制氮机主体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控制器保护罩与控制器主体之间构成全包围结构。优选的,所述出气管贯穿于管道箱前门的内部,且出气管通过橡胶圈与管道箱前门之间构成密封结构,并且出气管与第二密封垫之间为胶粘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与第一气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进气管与电磁阀组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置有吸附单元沿制氮机主体的内部均匀分布,这样在制氮机主体内部可以安装多个吸附单元,以此达到扩容的目的,从而增加装置的制氮效率,以此可以为使用者节省成本,管道箱前门通过螺丝与管道阀箱之间为螺纹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螺丝方便把管道箱前门拆卸下来,以此方便对装置进行维修或者对装置进行保养,从而减少维修时间;2、本技术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通过暗槽和暗扣与制氮机主体之间构成扣合结构,这样可以通过控制器保护罩对控制器主体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器主体被水入侵,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器主体表面堆积灰尘,出气管通过橡胶圈与管道箱前门之间构成密封结构,这样可以通过橡胶圈对出气管进行保护,防止出气管被磨损,以此可以增加出气管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设置有进气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与第一气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这样没有被处理过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管进入到装置内部,以此完成对氮气的制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器保护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出气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制氮机主体;2、吸附单元;3、控制器主体;4、管道箱前门;5、螺丝;6、第一气道;7、第一阀门;8、进气管;9、第一密封垫;10、出气管;11、第二密封垫;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电磁阀组;15、第四阀门;16、第五阀门;17、第二气道;18、转柱;19、控制器保护罩;20、暗槽;21、暗扣;22、橡胶圈;23、管道阀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包括制氮机主体1和管道阀箱23,制氮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单元2,且制氮机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主体3,控制器主体3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19,且控制器保护罩19的上方安装有转柱18,控制器保护罩19的右侧设置有暗扣21,且暗扣21的外部安装有暗槽20,管道阀箱23设置于制氮机主体1的右侧,且管道阀箱2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门13,第三阀门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门12,且第二阀门12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左侧安装有电磁阀组14,且进气管8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阀门15,且第四阀门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五阀门16,第五阀门1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道17,管道阀箱2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道6,且第一气道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阀门7,管道阀箱23的前端设置有管道箱前门4,且管道箱前门4的前端设置有螺丝5,管道箱前门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22,出气管1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进气管8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垫9。本技术中:吸附单元2沿制氮机主体1的内部均匀分布,且吸附单元2通过第一阀门7与第一气道6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吸附单元2与第二气道17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这样在制氮机主体1内部可以安装多个吸附单元2,以此达到扩容的目的,从而增加装置的制氮效率,以此可以为使用者节省成本。本技术中:管道箱前门4通过螺丝5与管道阀箱23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管道箱前门4与管道阀箱23之间为活动连接,并且管道箱前门4与管道阀箱23之间构成密封结构;这样可以通过螺丝5方便把管道箱前门4拆卸下来,以此方便对装置进行维修或者对装置进行保养,从而减少维修时间。本技术中:控制器保护罩19通过暗槽20和暗扣21与制氮机主体1之间构成扣合结构,且控制器保护罩19与控制器主体3之间构成全包围结构;这样可以通过控制器保护罩19对控制器主体3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器主体3被水入侵,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器主体3表面堆积灰尘。本技术中:出气管10贯穿于管道箱前门4的内部,且出气管10通过橡胶圈22与管道箱前门4之间构成密封结构,并且出气管10与第二密封垫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包括制氮机主体(1)和管道阀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氮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单元(2),且制氮机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主体(3),所述控制器主体(3)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19),且控制器保护罩(19)的上方安装有转柱(18),所述控制器保护罩(19)的右侧设置有暗扣(21),且暗扣(21)的外部安装有暗槽(20),所述管道阀箱(23)设置于制氮机主体(1)的右侧,且管道阀箱(2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门(13),所述第三阀门(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门(12),且第二阀门(12)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左侧安装有电磁阀组(14),且进气管(8)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阀门(15),且第四阀门(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五阀门(16),所述第五阀门(1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道(17),所述管道阀箱(2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道(6),且第一气道(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阀门(7),所述管道阀箱(23)的前端设置有管道箱前门(4),且管道箱前门(4)的前端设置有螺丝(5),所述管道箱前门(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22),所述出气管(1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所述进气管(8)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垫(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吸附式制氮机,包括制氮机主体(1)和管道阀箱(2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氮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附单元(2),且制氮机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控制器主体(3),所述控制器主体(3)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保护罩(19),且控制器保护罩(19)的上方安装有转柱(18),所述控制器保护罩(19)的右侧设置有暗扣(21),且暗扣(21)的外部安装有暗槽(20),所述管道阀箱(23)设置于制氮机主体(1)的右侧,且管道阀箱(2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阀门(13),所述第三阀门(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阀门(12),且第二阀门(12)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左侧安装有电磁阀组(14),且进气管(8)的上方设置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的上方设置有第四阀门(15),且第四阀门(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五阀门(16),所述第五阀门(1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道(17),所述管道阀箱(2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气道(6),且第一气道(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阀门(7),所述管道阀箱(23)的前端设置有管道箱前门(4),且管道箱前门(4)的前端设置有螺丝(5),所述管道箱前门(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22),所述出气管(1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所述进气管(8)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赛远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