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670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4
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回转工作台、上料机构、铆压机构、碰焊机构,其中:回转工作台具有若干工位孔,所述工位孔上配装有开孔的工位座,所述的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块和一组定位柱,所述定位块沿孔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柱可活动的配置在工位孔内、上端伸出所述开孔,所述的定位块和定位柱形成用于组装工件的放置区;其中,上料机构用于将若干工件输送至放置区;其中,铆压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铆接;其中,碰焊机构用于对工件进行焊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可以实现自动组装,提高组装效率、避免作业人员手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
技术介绍
有一种喇叭,其具有如图1或图2所示的内部零件结构,包括铁壳80、铜轴81以及铁片82等零件,具有上述喇叭结构的零件一般是通过手工组装的,需要经过铆接和喷焊等工序,由于工种复杂,劳动强度大,导致效率低,而且手工组装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效率的组装机,以解决目前在组装上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可以实现自动组装,提高组装效率、避免作业人员手工操作。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回转工作台,其具有若干工位孔,所述工位孔上配装有开孔的工位座,所述的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块和一组定位柱,所述定位块沿孔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柱可活动的配置在工位孔内、上端伸出所述开孔,所述的定位块和定位柱形成用于组装工件的放置区;上料机构,其用于将若干工件输送至放置区;铆压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铆接;以及碰焊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块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上延伸的凸柱,所述凸起的外壁与工件内壁配合,所述凸柱用于与工件的孔位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位座上还设置有一限制工件旋转的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铁壳上料机构、铜轴上料机构以及铁片上料机构。进一步的,在所述铆压机构和碰焊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工件旋转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铁片上料机构的侧端还设置有CCD检测机构。进一步的,该组装机还包括对组装后的工件进行卸料的出料机构。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组装机,可以得知,通过在回转工作台上设置8个工位座和8道工序,将各零件实现自动组装,提高整个组装的作业效率,解决目前手工操作具有的良品率低和安全隐患问题,本技术还具有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组装机组装1号喇叭内部零件的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组装机组装2号喇叭内部零件的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组装机的整体结构图。图4为回转工作台的结构图。图5为工位座的结构图。图6为工位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铁壳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铜轴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铁片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铁片上料过程的结构图。图11为铆压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工件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碰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00、组装机;10、回转工作台;11、工位孔;12、工位座;13、开孔;14、定位块;15、定位柱;16、放置区;17、限位块;140、凸起;141、凸柱;20、上料机构;21、铁壳上料机构;22、铜轴上料机构;23、铁片上料机构;220、推杆;221、顶杆;230、芯轴;231、定位孔;232、吸盘;30、铆压机构;40、工件旋转机构;41、夹臂;42、旋转轴;43、齿轮部件;44、齿条;45、夹持元件;46、框体;50、碰焊机构;60、出料机构;70、CCD检测机构;80、铁壳;81、铜轴;82、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考图3,图中示出了本组装机100的整体结构图,采用转盘传动方式在各个工位上进行组装,其中具体包括8个工位:上料机构20(铁壳上料机构21、铜轴上料机构22、铁片上料机构23)、CCD检测机构70、铆压机构30、工件旋转机构40、碰焊机构50、出料机构60,利用回转工作台10上配置的工位座12治具实现在8大机构下进行组装作业。其中,如图4-图6所示,回转工作台10通过步进电机转动,其上具有8个工位孔11,工位孔11上配装有开孔13的工位座12,所述的工位座12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块14和一组定位柱15,所述定位块14沿开孔13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柱15可活动的配置在工位孔11内、上端伸出所述开孔13,所述的定位块14和定位柱15形成用于组装工件的放置区16,定位块14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140和向上延伸的凸柱141。如图7用铁壳上料机构21进行上料时,定位柱15的轴心与铁壳80轴线重合,铁壳80的内壁与凸起140的外壳接触,限位块17刚好卡合在铁壳80的缺口部位,防止在组装过程中,避免旋转,以保证良率。图8和图9、图10分别为铜轴81和铁片82的上料过程,其中在对铁片82进行上料时,机构上的芯轴230和芯轴230上的定位孔231用来定位,吸盘232用来拾取铁片82,在放置铁片82时,定位柱15进入定位孔231中,铁片82的安装孔穿过凸柱141;在对铁片82进行自动输料和放料之间,还需要通过CCD检测机构70对铁片82的正反面进行检测,挑出不合格产品。在完成上述工件的放料后,需要进行如图11、图12、图13所示的铆接、翻面、碰焊工序,铆接时,工位孔11的设置就是以便上压模和下压模同时动作;本技术的翻面结构具体包括:与气缸连接的两夹臂41,两夹臂41贯穿有通孔,旋转轴42穿过通孔与夹臂41轴承连接,旋转轴42上配置有齿轮部件43和夹持单元45,其中齿轮部件43与齿条44啮合连接,通过气缸推动齿条44,从而驱动旋转轴42转动,而夹持单元45配置在两夹臂41之间,用于夹取工件上的铁片82部位,夹持单元45夹持铁片82的驱动力由夹臂41推动框体46压缩弹簧(未图示)来实现。图13和图14为碰焊和卸料工序,送电铜片进行送电,由上推气缸先将工件上至到位,再由下推气缸下至到位进行碰焊,完成动作后,由回转工作台10转至下一工位,通过出料机构60将工件取出。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安装上述顺序进行喇叭内部零件组装,可以对各零件进行精准的定位,以确保自动组装能够实现,从而达到提高组装效率的目的。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机包括:/n回转工作台,其具有若干工位孔,所述工位孔上配装有开孔的工位座,所述的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块和一组定位柱,所述定位块沿孔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柱可活动的配置在工位孔内、上端伸出所述开孔,所述的定位块和定位柱形成用于组装工件的放置区;/n上料机构,其用于将若干工件输送至放置区;/n铆压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铆接;以及/n碰焊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机包括:
回转工作台,其具有若干工位孔,所述工位孔上配装有开孔的工位座,所述的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块和一组定位柱,所述定位块沿孔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柱可活动的配置在工位孔内、上端伸出所述开孔,所述的定位块和定位柱形成用于组装工件的放置区;
上料机构,其用于将若干工件输送至放置区;
铆压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铆接;以及
碰焊机构,其用于对工件进行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铆接碰焊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上延伸的凸柱,所述凸起的外壁与工件内壁配合,所述凸柱用于与工件的孔位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正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