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52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2
一种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包括气缸座、打刀活塞、增压模块、吹气阀组、复位弹簧、气缸盖、主轴盖和主轴,主轴装在主轴盖内腔中,气缸座为一圆形筒体结构,右端封闭,左端敞口;气缸座右端有进气接头,气缸座内腔从右向左设有第一、第二气室,打刀活塞装在第一气室内,增压模块装在第二气室内;气缸盖装在气缸座的左端,主轴盖装在气缸盖上,主轴的右端穿过气缸盖后位于气缸盖的内腔中,复位弹簧顶在气缸盖与增压模块之间,吹气阀组装在增压模块的左端或者主轴的右端,吹气阀组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增压模块内腔与主轴内腔的轴向阻尼孔,主轴与增压模块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不受气体压力大小限制,可靠度高及不须保养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机主轴清洁领域,特别是一种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加工机主轴松刀吹气清洁装置,大多采用阻尼器(弹簧)等结构,当达到一定气压后,气体克服该阻尼器(弹簧)进行吹气清洁。由于受到阻尼器(弹簧)的弹性系数及阻尼器(弹簧)的寿命等拘束,吹气清洁装置的使用寿命往往较短、可靠度低,且须经常保养维护等,行业迫切需要解决该技术问题与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包括主轴盖和主轴,所述主轴装在主轴盖的内腔中,其中,还包括气缸座、打刀活塞、增压模块、吹气阀组、复位弹簧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座为一圆形筒体结构,右端封闭,左端敞口;所述气缸座的右端装有进气接头,气缸座的内腔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打刀活塞装在第一气室内,所述增压模块装在第二气室内,用于对进入气缸座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增压;所述气缸盖装在气缸座的左端,所述主轴盖装在气缸盖上,所述主轴的右端穿过气缸盖后位于气缸盖的内腔中,所述复位弹簧顶在气缸盖与增压模块之间,所述吹气阀组装在增压模块的左端或者主轴的右端,吹气阀组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增压模块内腔与主轴内腔的轴向阻尼孔,所述主轴与增压模块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增压模块由若干从右向左依次串联而成的增压组件组成,各增压组件均包括增压筒和位于增压筒内腔中的增压活塞,各增压活塞的右端面上均设有向左凹陷的槽室,各增压活塞的左端面上均设有轴向凸部,各增压筒的右端面上均开设有轴孔,第一个增压活塞的轴向凸部插设在第二个增压筒的轴孔内,第二个增压活塞的轴向凸部插设在第三个增压筒的轴孔内,依次类推,最左侧增压活塞的轴向凸部与主轴的右端相贴合,所述打刀活塞的右端面上设有凹陷的容置槽,打刀活塞的左端面上设有轴部,所述轴部插设在最右端增压筒的轴孔内,所述轴部和各轴向凸部均开设有连通进气接头内腔与阻尼孔的贯穿孔。本技术所述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其中,所述轴部和各轴向凸部的左端面上均开设有径向流道。本技术所述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其中,靠近最左侧增压筒的气缸座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孔,各所述增压筒的外壁上均开设有L形气室流道。本技术所述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孔的右端设有轴向凹孔,阻尼孔的左端设有径向槽孔。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现有清洁结构进行改进,增设了气缸座、打刀活塞、增压模块、吹气阀组、复位弹簧和气缸盖,从而在作业时,通过吹气阀组上阻尼孔的液阻原理,使增压模块的气室压力倍增,利用流出阻尼孔的高压气体对主轴进行松刀和吹气清洁除屑。这种省去原有阻尼器(弹簧)的结构,有效延长了清洁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保养维护的次数,使成本得以节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增压模块、打刀活塞、气缸座和进气接头装配在一起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对铣刀进行松刀及吹气清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右半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人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设计,累积了多年的实务经验与心得,针对传统常用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与缺失,积极地投入创新与改良的精神,开发出如下结构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包括气缸座2、打刀活塞4、增压模块5、吹气阀组6、复位弹簧7、气缸盖8、主轴盖3和主轴10。主轴10装在主轴盖3的内腔中;气缸座2为一圆形筒体结构,右端封闭,左端敞口;气缸座2的右端装有进气接头1;气缸座2的内腔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第二气室22的直径大于第一气室21的直径;打刀活塞4装在第一气室21内,打刀活塞4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沟槽,该环形沟槽内设有密垫圈,以防止漏气;增压模块5装在第二气室22内,用于对进入气缸座2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增压。气缸盖8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气缸座2的左端;主轴盖3装在气缸盖8上,主轴10的右端穿过气缸盖8后位于气缸盖8的内腔中;复位弹簧7套设在主轴10的右端,并顶在气缸盖8与增压模块5之间,用于复位。吹气阀组6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增压模块5的左端,吹气阀组6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增压模块5内腔与主轴10内腔的轴向阻尼孔61,该阻尼孔61的右端设有轴向凹孔62,截面呈矩形,阻尼孔61的左端设有径向槽孔63,从而利用液阻原理,使增压模块5的气室空气压力倍增,借助流出阻尼孔61的高压气体作为主轴10的松刀和吹气清洁除屑之用。主轴10与增压模块5之间设有密封装置。上述增压模块5由若干从右向左依次串联而成的增压组件组成,各增压组件均包括增压筒51和位于增压筒51内腔中的增压活塞53。增压活塞53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设有密封圈,以防止漏气。各增压活塞53的右端面上均设有向左凹陷的槽室52,作为压缩空气推动增压活塞53之用。各增压活塞53的左端面上均设有轴向凸部54,各增压筒51的右端面上均开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设有密封圈,防止漏气。从右向左,第一个增压活塞53的轴向凸部54插设在第二个增压筒51的轴孔内,第二个增压活塞的轴向凸部插设在第三个增压筒的轴孔内,依次类推,形成串联连接的结构。最左侧增压活塞的轴向凸部与主轴10的右端相贴合,该轴向凸部内腔边沿处设置的密封装置为一密封圈,在两者相贴合时,避免气体泄漏。打刀活塞4的右端面上设有凹陷的容置槽41,作为压缩空气推动该打刀活塞4之用;打刀活塞4的左端面上设有轴部42,该轴部42插设在第一个(最右端)增压筒51的轴孔内。轴部42和各轴向凸部54均开设有连通进气接头1内腔与阻尼孔61的贯穿孔。轴部42和各轴向凸部54的左端面上均开设有径向流道,进一步方便压缩空气进入各增压活塞与增压筒之间所形成的腔体内。靠近最左侧增压筒51的气缸座2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孔23,各增压筒51的外壁上均开设有L形气室流道511,从而便于打刀活塞4和各增压活塞左右运动时所产生的挤压气体及时排出,进一步确保活塞运动的灵活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4所示,当主轴10的铣刀9在松刀时,气体从进气接头1进入第一气室21的容置槽41内,作为推动打刀活塞4之用;另一部分气体从贯穿孔和径向流道进入增压活塞53的槽室52内,作为推动增压活塞53之用。利用气室串联原理,第二气室22内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包括主轴盖(3)和主轴(10),所述主轴(10)装在主轴盖(3)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座(2)、打刀活塞(4)、增压模块(5)、吹气阀组(6)、复位弹簧(7)和气缸盖(8);/n所述气缸座(2)为一圆形筒体结构,右端封闭,左端敞口;所述气缸座(2)的右端装有进气接头(1),气缸座(2)的内腔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所述打刀活塞(4)装在第一气室(21)内,所述增压模块(5)装在第二气室(22)内,用于对进入气缸座(2)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增压;/n所述气缸盖(8)装在气缸座(2)的左端,所述主轴盖(3)装在气缸盖(8)上,所述主轴(10)的右端穿过气缸盖(8)后位于气缸盖(8)的内腔中,所述复位弹簧(7)顶在气缸盖(8)与增压模块(5)之间,所述吹气阀组(6)装在增压模块(5)的左端或者主轴(10)的右端,吹气阀组(6)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增压模块(5)内腔与主轴(10)内腔的轴向阻尼孔(61),所述主轴(10)与增压模块(5)之间设有密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包括主轴盖(3)和主轴(10),所述主轴(10)装在主轴盖(3)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座(2)、打刀活塞(4)、增压模块(5)、吹气阀组(6)、复位弹簧(7)和气缸盖(8);
所述气缸座(2)为一圆形筒体结构,右端封闭,左端敞口;所述气缸座(2)的右端装有进气接头(1),气缸座(2)的内腔从右向左依次设有第一气室(21)和第二气室(22),所述打刀活塞(4)装在第一气室(21)内,所述增压模块(5)装在第二气室(22)内,用于对进入气缸座(2)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增压;
所述气缸盖(8)装在气缸座(2)的左端,所述主轴盖(3)装在气缸盖(8)上,所述主轴(10)的右端穿过气缸盖(8)后位于气缸盖(8)的内腔中,所述复位弹簧(7)顶在气缸盖(8)与增压模块(5)之间,所述吹气阀组(6)装在增压模块(5)的左端或者主轴(10)的右端,吹气阀组(6)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增压模块(5)内腔与主轴(10)内腔的轴向阻尼孔(61),所述主轴(10)与增压模块(5)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主轴吹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模块(5)由若干从右向左依次串联而成的增压组件组成,各增压组件均包括增压筒(51)和位于增压筒(51)内腔中的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科茂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