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38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1
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所述水路切换堵头为分别独立的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安装底座和一圆形堵块,所述圆形堵块与安装底座连接,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安装底座和一圆形堵块,所述圆形堵块通过一细径杆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细径杆直径小于安装底座直径,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安装底座的直径大于等于圆形堵块,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利用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交换使用,可轻松的改变冷、热水的进水方向,无需在方向错误的情况下重新拆卸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尤指一种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卫浴产品中,有些产品为预埋的冷、热水管分别连接冷、热水源,然而,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工人有可能把冷、热水管位置安装反了;或是在某些场合中,冷、热水源本来的朝向与阀芯产品冷、热进水孔的朝向相反,从而导致需要拆卸重新安装冷、热水管或是冷、热水源,这在实际场合中是很不现实的,浪费人力财力。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随时切换混水阀芯冷、热水进水方向的水路切换堵头以及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为如下方案,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切换堵头,分别定义为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安装底座和一圆形堵块,所述圆形堵块与安装底座连接,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安装底座和一圆形堵块,所述圆形堵块通过一细径杆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细径杆直径小于安装底座直径,圆形堵块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安装底座的直径大于等于圆形堵块,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进一步,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皆设有外螺纹。进一步,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其顶部,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为多边形。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其主体上包含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混水阀芯腔,所述混水阀芯腔为一前后导通的通腔,阀芯恒温腔的底部为混合水出口,其中混水阀芯腔内设有混水阀芯,混水阀芯腔与其内部混水阀芯的冷、热进水口、对应位置密封设置有开口结构,分别为冷水开口和热水开口,所述混水阀芯的出水口通过混水阀芯腔的混合水出口向外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往混水阀芯之间皆设有一水路切换腔,所述水路切换腔内皆设有与第一进水口或第二进水口导通的进水通道,以及两出水通道、,所述两出水通道、分别与混水阀芯腔内混水阀芯的冷、热进水口、一一导通;所述进水通道位于两出水通道、之间且互相导通,进水通道与两出水通道、之间分别形成导通缩颈,,依次为上导通缩颈和下导通缩颈,所述上导通缩颈和下导通缩颈的内径尺寸相同,且与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两个水路切换腔内分别固设有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水路切换堵头,所述切换堵头A其圆形堵块堵塞于其中一个水路切换腔内的下导通缩颈,所述切换堵头B其圆形堵块堵塞于另一个水路切换腔内的上导通缩颈。进一步,所述两水路切换腔内壁皆设有内螺纹,所述切换堵头A或切换堵头B皆通过螺纹螺接固定于水路切换腔内。进一步,两个水路切换腔与混水阀芯腔并排设置,且沿着混水阀芯腔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于混水阀芯腔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处分别设有止水腔,止水腔内分别设置一止逆阀,所述止水腔腔壁设置一出水缺口,该出水缺口与对应的水路切换腔的进水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止水腔和对应的水路切换腔并排设置,且止水腔腔壁的出水缺口与对应的水路切换腔的进水通道直接横向导通。进一步,所述混水阀芯为恒温混水阀芯。本专利的优点在于:无需调整冷、热水的进水方向,只需要快速调整产品两边的水路切换腔的出水方向,即可快速实现水路的反向切换;尤其在于,一旦发现方向错误,只需将两边的切换堵头交换使用,即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交换,即可快速实现冷、热水与内部混水阀芯(恒温混水阀芯)冷、热进水口的正向接通;因此可以避免因为安装失误或是现场条件有限而花费多余的人力物力。附图说明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实施例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实施例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实施例中主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3沿A-A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沿B-B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2的仰视示意图;图7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7沿C-C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7沿D-D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交换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情况下的截面示意图一;图12为图10情况下的截面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12所示,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切换堵头,分别定义为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安装底座11和一圆形堵块12,所述圆形堵块12与安装底座11连接,圆形堵块12的外周设有两凸沿形成一环形凹槽122,一密封圈121嵌入该环形凹槽122内;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安装底座21和一圆形堵块22,所述圆形堵块22通过一细径杆23与安装底座21连接,所述细径杆23直径小于安装底座21的直径,圆形堵块22的外周设有两凸沿形成一环形凹槽222,一密封圈221嵌入该环形凹槽222内;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12、22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11、21设有外螺纹13、24。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11其顶部111、211设有沉孔112、212,所述沉孔112、212为多边形,利于通过相应的多角扳手插入旋转以实现螺紧和拆除,本实施例中沉孔112、212为六边形,采用的是六角扳手。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其主体3上包含第一进水口31、第二进水口32、混水阀芯腔33,所述混水阀芯腔33为一通腔,阀芯恒温腔33的底部为混合水出口34,其中混水阀芯腔33内设有混水阀芯,本实施例中混水阀芯使用较为常用的恒温混水阀芯4,通过一阀芯压帽44固定在混水阀芯腔33内,混水阀芯腔33与其内部的恒温混水阀芯4的冷、热进水口42对应处密封设置有开口,分别为冷水开口和热水开口,所述恒温混水阀芯4的出水口43通过混水阀芯腔33的混合水出口34向外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31和第二进水口32通往恒温混水阀芯4之间皆设有一水路切换腔5,所述水路切换腔5内皆设有一与第一进水口31或第二进水口32导通的进水通道51,以及两出水通道521、522,分别为上出水通道521和下出水通道522,所述上出水通道521与混水阀芯腔33的冷进水口41导通,下出水通道522与混水阀芯腔33的热进水口42导通;所述进水通道51夹持于两出水通道521、522之间且互相导通,进水通道51与两出水通道521、522之间分别形成导通缩颈,依次为上导通缩颈53和下导通缩颈54;所述上导通缩颈53与下导通缩颈54的内径尺寸相同,且与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12、22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两个水路切换腔5内固设有上述的水路切换堵头,所述水路切换堵头根据冷、热水路的走向选择使用切换堵头A或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其圆形堵块12堵塞于其中一个水路切换腔5内的下导通缩颈,则切换堵头B其圆形堵块22堵塞于另一个水路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切换堵头,分别定义为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安装底座(11)和一圆形堵块(12),所述圆形堵块(12)与安装底座(11)连接,圆形堵块(12)的外周设有一密封圈(121);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安装底座(21)和一圆形堵块(22),所述圆形堵块(22)通过一细径杆(23)与安装底座(21)连接,所述细径杆(23)直径小于安装底座(21)直径,圆形堵块(22)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21);所述安装底座(21)的直径大于等于圆形堵块(22),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12,22)的外径尺寸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切换堵头,分别定义为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所述切换堵头A包含一安装底座(11)和一圆形堵块(12),所述圆形堵块(12)与安装底座(11)连接,圆形堵块(12)的外周设有一密封圈(121);所述切换堵头B包含一安装底座(21)和一圆形堵块(22),所述圆形堵块(22)通过一细径杆(23)与安装底座(21)连接,所述细径杆(23)直径小于安装底座(21)直径,圆形堵块(22)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21);所述安装底座(21)的直径大于等于圆形堵块(22),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圆形堵块(12,22)的外径尺寸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11,21)皆设有外螺纹(13,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路切换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堵头A和切换堵头B的安装底座(11,21)其顶部(111,211)设有沉孔(112,212),所述沉孔(112,212)为多边形。


4.一种恒温反向进水切换结构,其主体(3)上包含第一进水口(31)、第二进水口(32)、混水阀芯腔(33),所述混水阀芯腔(33)为一前后导通的通腔,阀芯恒温腔的底部为混合水出口(34),其中混水阀芯腔(33)内设有混水阀芯(4),混水阀芯腔(33)与其内部混水阀芯(4)的冷、热进水口(41、42)对应位置密封设置有开口结构,分别为冷水开口(35)和热水开口(36),所述混水阀芯(4)的出水口(43)通过混水阀芯腔(33)的混合水出口(34)向外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1)和第二进水口(32)通往混水阀芯(4)之间皆设有一水路切换腔(5),所述水路切换腔(5)内皆设有与第一进水口(31)或第二进水口(32)导通的进水通道(51),以及两出水通道(521、522),所述两出水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荣张汉斌冯祥松
申请(专利权)人: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