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27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包括: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将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安装长度与间距值不匹配,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检测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可判断智能门锁的外锁体被拆下,此时输出撬锁报警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用户开始使用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凭借其便于快速上锁、解锁以及远程查看锁定状态的功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现有智能门锁的外锁体一般设置有防撬锁装置,现有的防撬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外锁体背面的弹性按压件,弹性按压件在外锁体安装至门体上时被压缩,弹性按压件使智能门锁的防撬锁电路导通或截止,当不法分子强行拆开外锁体时,外锁体与门体分离,弹性按压件释放并伸展,此时防撬锁电路截止或导通,这使得智能门锁能够识别出外锁体从门体上拆下。然而,不法分子仍然能够在拆下外锁体前,通过硬卡片等辅助工具嵌入外锁体和门体之间的缝隙,使硬卡片等辅助工具能够始终按压在弹性按压件上,阻止弹性按压件释放并伸展,再将外锁体从门体上拆下,即可欺骗现有的防撬锁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防撬锁机构及电路无法抵御撬锁辅助工具干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包括:步骤S10、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所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将所述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所述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否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步骤S20、检测所述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还包括:检测所述外锁体中的振动传感器的状态,在所述振动传感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则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还包括:检测门体的开关状态及锁芯的旋动状态,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锁芯处于未旋动状态,在检测到锁舌运动时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30、将所述撬锁报警信息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用户终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还包括:在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时控制扬声装置发出声信号。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装置,包括:安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所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安装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所述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安装长度与间距值不匹配,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锁体分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外锁体中的振动传感器的状态,在所述振动传感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则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锁舌撬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门体的开关状态及锁芯的旋动状态,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锁芯处于未旋动状态,在检测到锁舌运动时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撬锁报警信息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用户终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测得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并将安装长度和外部输入的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确保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当检测到监控导线不导通,则可判断智能门锁的外锁体被拆下,应输出撬锁报警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的简易流程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的流程步骤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安装检测模块;200、安装比对模块;300、锁体分离检测模块;400、振动检测模块;500、锁舌撬动检测模块;600、传输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包括:步骤S10、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将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否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具体地,已知单位长度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则可根据实测监控导线的电阻求得监控导线的长度,记为安装长度,在智能门锁的外锁体和内锁体安装完成后,安装人员输入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若安装长度处于间距值的误差阈值内,则可认为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为了实现更佳的防撬锁效果,上述的误差阈值优选为3~5mm,这使得监控导线在外锁体和内锁体安装完成后大致保持水平状态,当外锁体与门体分离时,监控导线与外锁体被迫分离,不法分子也无法通过现有的撬锁辅助工具确保监控导线始终与外锁体相连接。步骤S20、检测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当外锁体与门体分离,监控导线与外锁体被迫分离,则监控导线不导通,可判断外锁体从门体上被拆下。与此同时,检测外锁体中的振动传感器的状态,在振动传感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具体地,振动传感器的第一状态为未检测到振动状态,振动传感器的第二状态为检测到振动状态,即当检测到振动传感器切换至第二状态,则可判断智能门锁受到外力冲击,输出撬锁报警信息。检测门体的开关状态及锁芯的旋动状态,若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锁芯处于未旋动状态,在检测到锁舌运动时输出撬锁报警信息,该步骤适用于监测行窃人员通过锁舌撬动工具撬开锁舌的场景,其中,监测门体的开关状态可以由智能门锁的三角舌完成,锁芯的旋动状态检测则可采用与锁芯连接的旋转传感器实现。此外,在输出撬锁报警信息时控制扬声装置发出声信号,不仅能够提醒用户,还能够震慑不法分子。步骤S30、将撬锁报警信息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用户终端,当用户不在家时,用户能通过用户终端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0、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所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将所述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所述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否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n步骤S20、检测所述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检测连接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的监控导线的电阻值,得到所述监控导线的安装长度,将所述安装长度与外部输入的所述外锁体和内锁体的间距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安装长度与间距值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否则输出安装不合格信息;
步骤S20、检测所述监控导线是否导通,若否,则输出撬锁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检测所述外锁体中的振动传感器的状态,在所述振动传感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则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检测门体的开关状态及锁芯的旋动状态,若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锁芯处于未旋动状态,在检测到锁舌运动时输出所述撬锁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30、将所述撬锁报警信息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用户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撬锁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杨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