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23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横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互间隔排列;横梁的侧壁上均布有四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连接榫连接墙板与限位槽插接相连;楼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连接榫连接,楼板与限位槽插接相连;相邻的横梁的端部相互连接;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横梁连接,立柱的侧部能够与相邻的两件墙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好处是耐候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例如,公开号CN110748029A公开了一种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多组空心砖,所述空心砖的一侧开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所在平面与固定板的一面相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均匀开设有多组锚杆孔,所述锚杆的一端穿过固定板并伸入到U型槽内。该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连接杆将两组固定板表面相邻的连接件连接,并通过螺纹杆和连接件的固定孔将连接杆固定。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是耐候性较差,拼装式建筑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其连接处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特别是在一年中气温和湿度波动幅度大的地区。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的耐候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包括墙板、楼板、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间隔排列;所述横梁的侧壁上均布有四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墙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楼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楼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所述连接卯和所述连接卯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相邻的横梁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立柱的侧部能够与相邻的两件墙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平角或钝角,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所述墙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墙板连接部和第二墙板连接部,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竖槽,所述墙板的边缘与所述竖槽插接相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板包括支撑框、纵向杆、横向杆、面板和连接扣;所述支撑框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面板,所述支撑框的四边均设有通槽;所述纵向杆和横向杆均为两件以上,所述纵向杆和所述横向杆相互垂直,所述纵向杆的两端和所述横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通槽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杆的前部和后部设有对称设置的缺口,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均设于所述横向杆上;所述纵向杆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所述第一纵向杆和所述第二纵向杆分别穿设于所述横向杆前部和后部的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一纵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榫和所述连接卯,所述第二纵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榫和所述连接卯,所述连接卯伸出到两件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榫设于两件所述面板之间;所述连接卯包括连接在所述纵向杆顶部的两件凸块,两件所述凸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两件凸块均与所述纵向杆横向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榫包括设于所述纵向杆底部的盲孔,所述盲孔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通槽,一件纵向杆的顶部与相邻的纵向杆的盲孔插接,一件纵向杆的凸块与相邻的纵向杆的限位通槽上下可移动连接;所述连接扣包括两片相互铰接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中部设有避让缺口,所述横向杆设于所述避让缺口中,两片连接片分别设于一件纵向杆的两侧,两片连接片的自由端相互扣接,所述连接片的内侧连接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纵向杆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销、堵头和螺钉,所述面板上设有销孔和堵头孔,所述连接销与所述销孔连接;所述支撑框上设有正向台阶孔和负向台阶孔,所述正向台阶孔的小端朝前设置,所述负向台阶孔的小端朝后设置,所述正向台阶孔和所述负向台阶孔中均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销连接;所述堵头与所述堵头孔连接,所述堵头孔设于所述螺钉的前侧或后侧;所述面板、连接销和堵头的材质均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板具有与所述墙板相同的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和立柱的材质均为木材,所述支撑框、纵向杆和横向杆的材质均为金属,所述面板的材质为木材或木塑复合材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隔断板和长连接件;所述隔断板包括隔段框、隔音层和外饰层,所述隔段框上设有副连接孔,所述副连接孔为两个以上;所述隔音层设于所述外饰层的内侧并与所述外饰层连接,所述外饰层与所述隔段框连接,所述外饰层为木板或木塑复合板;所述面板上设有避让通孔,所述横向杆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长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通孔后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长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连接孔连接;所述长连接件呈哑铃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横梁中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限位槽留够热胀冷缩间隙,避免连接卯的在变形过程中与横梁之间的挤压作用力过大,连接卯和连接榫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并且连接卯和连接榫变形过程中受力小,墙板和楼板不容易变形;墙板或楼板收缩的情况下,墙板之间的间隙和楼板之间的间隙变大,限位槽起到遮挡变形的墙板或楼板的边缘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耐候装配式建筑整体不容易变形,因此具有质量稳定的好处,适用于森林、湖边、海边等景区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墙板、楼板与横梁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B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扣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口与纵向杆和横向杆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断板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长连接件的示意图。图中:1-墙板,11-支撑框,111-正向台阶孔,112-负向台阶孔,12-纵向杆,121-连接卯,1211-凸块,1212-弹簧,122-连接榫,1221-限位通槽,1222-盲孔,13-横向杆,131-缺口,14-面板,15-连接扣,151-连接片,152-避让缺口,153-摩擦片,16-连接销,17-堵头,18-螺钉,2-楼板,3-横梁,3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33-限位槽,4-立柱,41-第三连接孔,42-第四连接孔,5-隔断板,51-隔段框,511-副连接孔,52-隔音层,53-外饰层,54-长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包括墙板1、楼板2、横梁3和立柱4;所述横梁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32,所述第一连接孔3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3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接孔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楼板、横梁和立柱;/n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间隔排列;所述横梁的侧壁上均布有四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n所述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墙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楼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楼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所述连接卯和所述连接卯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n相邻的横梁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立柱的侧部能够与相邻的两件墙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候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楼板、横梁和立柱;
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互间隔排列;所述横梁的侧壁上均布有四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
所述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墙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楼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连接卯和连接榫,所述连接卯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连接榫连接,所述楼板与所述限位槽插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所述连接卯和所述连接卯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相邻的横梁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立柱的侧部能够与相邻的两件墙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平角或钝角,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所述墙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墙板连接部和第二墙板连接部,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竖槽,所述墙板的边缘与所述竖槽插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包括支撑框、纵向杆、横向杆、面板和连接扣;所述支撑框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面板,所述支撑框的四边均设有通槽;
所述纵向杆和横向杆均为两件以上,所述纵向杆和所述横向杆相互垂直,所述纵向杆的两端和所述横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通槽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杆的前部和后部设有对称设置的缺口,所述第一墙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墙板连接部均设于所述横向杆上;
所述纵向杆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所述第一纵向杆和所述第二纵向杆分别穿设于所述横向杆前部和后部的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一纵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榫和所述连接卯,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凯琳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