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玻璃进行减薄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玻璃厚度非常薄,为了防止玻璃破碎,通常需要将被加工玻璃贴在一个平板上,然后对玻璃的暴露面进行加工,通常是将刻蚀液施加在玻璃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将玻璃表面一定厚度的玻璃层腐蚀掉。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对玻璃表面施加刻蚀液多为人工间歇作业,操作规范性差,加工效率低,在刻蚀液下流过程中,液流的形态不易控制,易出现液流变形、偏移、幅度收缩等现象,造成流量不稳,流量不均,使玻璃在宽度水平线上不同位置接触刻蚀液的时间有先后、流量有不等,导致刻蚀厚度偏差;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刻蚀液洒落外泄,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适用于玻璃减薄加工的自动化连续生产,并能防止刻蚀液洒落外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一组第一载板,第一载板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托板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凹槽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b.一组第二载板,第二载板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托板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板宽之间;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a.一组第一载板(2),第一载板(2)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凹槽(20),凹槽(20)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21)、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23)、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22)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nb.一组第二载板(3),第二载板(3)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30),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21)和第三折面(23)板宽之间;/n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载在输送装置上并呈倾斜状态;/nd.位于水平回转轨道及载板输送装置上方的刻蚀液供液管(4),为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供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一组第一载板(2),第一载板(2)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凹槽(20),凹槽(20)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21)、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23)、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22)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
b.一组第二载板(3),第二载板(3)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30),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21)和第三折面(23)板宽之间;
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载在输送装置上并呈倾斜状态;
d.位于水平回转轨道及载板输送装置上方的刻蚀液供液管(4),为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供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的输送装置,包括由两对直线导轨(12)和两对半圆导轨(13)组成的环形导轨输送线(1),环形导轨输送线(1)上设有一组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车(11),滑车车厢的向外倾斜面(16)上设有上下分布的挂座(17),每个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背面均设有与挂座(17)配合挂接的挂钩(19),使所述第一载板或第二载板载分别挂接与对应滑车车厢的挂座(17)上并呈倾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导轨输送线(1)的一侧直线导轨(12)侧,分为挂载区(12a)、加工区(12b)、清洗区(12c)和卸载区(12d),所述挂载区用于将已载有玻璃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在滑车(11)上,所述加工区用于对玻璃进行减薄加工,所述供液管(4)设在该区,所述清洗区用于对载板及其上的玻璃进行清洗烘干,所述卸载区用于将已完成减薄加工的载板从滑车上取下,在加工区和清洗区的载板下方设有废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金良茂,鲍田,汤永康,杨扬,沈洪雪,甘治平,李刚,金克武,姚婷婷,苏文静,彭赛奥,王天齐,王金磊,徐佳馨,郜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