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88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包括水平回转轨道(12)及其载板输送装置(11),输送装置与驱动装置(5)连接进行回转移动。输送装置上倾斜挂在第一载板(2),载板上固定代加工的玻璃(7),输送装置上方设有刻蚀液供液管(4),线性淋出的刻蚀液流过固定在载板上的玻璃,对其进行减薄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供液管提供的刻蚀液的流量、输送线的速度,对玻璃减薄的厚度进行调节;所有与玻璃反应的刻蚀液以及未与玻璃反应的刻蚀液均从载板下沿落入废液槽(8),统一处理,搭接不仅解决了刻蚀液洒落外泄,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能节约大量刻蚀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玻璃进行减薄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玻璃厚度非常薄,为了防止玻璃破碎,通常需要将被加工玻璃贴在一个平板上,然后对玻璃的暴露面进行加工,通常是将刻蚀液施加在玻璃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将玻璃表面一定厚度的玻璃层腐蚀掉。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对玻璃表面施加刻蚀液多为人工间歇作业,操作规范性差,加工效率低,在刻蚀液下流过程中,液流的形态不易控制,易出现液流变形、偏移、幅度收缩等现象,造成流量不稳,流量不均,使玻璃在宽度水平线上不同位置接触刻蚀液的时间有先后、流量有不等,导致刻蚀厚度偏差;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刻蚀液洒落外泄,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适用于玻璃减薄加工的自动化连续生产,并能防止刻蚀液洒落外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一组第一载板,第一载板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托板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凹槽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b.一组第二载板,第二载板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托板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板宽之间;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载在输送装置上并呈倾斜状态;d.位于水平回转轨道及载板输送装置上方的刻蚀液供液管,为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供液。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有以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的输送装置,包括由两对直线导轨和两对半圆导轨组成的环形导轨输送线,环形导轨输送线上设有一组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车,滑车车厢的向外倾斜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挂座,每个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背面均设有与挂座配合挂接的挂钩,使所述第一载板或第二载板载分别挂接与对应滑车车厢的挂座上并呈倾斜状态。环形导轨输送线的一侧直线导轨侧,分为挂载区、加工区、清洗区和卸载区,所述挂载区用于将已载有玻璃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在滑车上,所述加工区用于对玻璃进行减薄加工,所述供液管设在该区,所述清洗区用于对载板及其上的玻璃进行清洗烘干,所述卸载区用于将已完成减薄加工的载板从滑车上取下,在加工区和清洗区的载板下方设有废液槽。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上部分别设有挡液槽,它由外壁板、连接在外壁板两端与托板之间的端板组成,所述外壁板是倾斜的矩形板,其下侧边与托板连接、且与托板的夹角为1~46°;所述端板是倒三角形板,其上侧边水平位置高于外壁板上侧边的水平位置。两端板中线之间连接有内壁板,在外壁板外表面上设有一组隔板,所述内壁板是垂直的矩形板,其上侧边水平位置与端板上侧边水平位置平齐,其下侧边水平位置高于外壁板与托板的交线,将所述挡液槽分隔为下部连通的两个半槽;所述一组隔板纵向垂直设在外壁板的外表面上,间距相等,其上侧边与外壁板的上侧边平齐,其下侧边与托板倾斜相接。所述供液管位于托板及挡液槽上方,使供液管的一组出液孔流出的刻蚀液,落在托板上侧边与挡液槽之间的托板面上。所述滑车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套接有转轴,电机固定在底座上,通过变速器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与链条相啮合,使链条沿水平方向移动,从动链轮位于链条的另一端,链条上设有一组间距相等的链扣,链扣与滑车车厢的向内垂直面连接。所述滑车可以采用自带电源及电机驱动装置,使滑车沿环形导轨输送线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机理和有益效果玻璃减薄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刻蚀液均匀作用于玻璃,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采用倾斜方式传送载板,然后在载板上设置挡液槽,由于挡液槽的阻挡,刻蚀液不能直接流向玻璃,好处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连续生产装置,玻璃是在移动过程中接触刻蚀液,如果刻蚀液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下流,结合玻璃的横向速度,液流就会以相对于玻璃的非垂直路径覆盖玻璃,当液流到达玻璃宽度水平线上的不同位置时,就会出现时间有先后、液流总量有多寡;本专利技术采用挡液槽对刻蚀液进行阻挡,当载板承载玻璃经过供液管下方时,刻蚀液不能直接落在玻璃的表面,而是进入挡液槽,先在挡液槽内部横向流动,当挡液槽充满液体时,槽内刻蚀液已和载板上的玻璃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再通过溢流的方式从挡液槽流出,有利于刻蚀液同步下流;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内壁板将供液槽分隔为下部连通的左右两个半槽,供液管提供的刻蚀液先进入挡液槽的左半槽,然后通过下部连通才能进入右半槽,有效避免了当挡液槽充满液体时,新进入挡液槽的刻蚀液直接从液体表面进入溢流,造成宽度方向流量不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端板和内壁板的上沿高于外壁板的上沿,使刻蚀液能从外壁板的上沿全宽度溢出,有利于保证液流的宽度;进一步的,溢出的刻蚀液随即被本专利技术的一组隔板平均分隔,再次对液流的宽幅和均匀度进行控制,液流到达外壁板与矩形托板的交界线后,再沿矩形托板向下流动,形成等宽的瀑布流,所述瀑布流的宽度等于矩形托板的宽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外壁板与矩形托板的夹角,使溢流液体能附着在外壁板外表面向下流动,如此,使外壁板外表面全宽度范围内均有等量刻蚀液,形成等宽瀑布流,然后覆盖玻璃向下流动,该瀑布流液流均匀,宽度稳定,使玻璃在整个宽度水平线上同时接触相同流量的刻蚀液,有利于均匀刻蚀;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供液管提供的刻蚀液的流量、输送线的速度,对玻璃减薄的厚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将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在输送线上互相搭接,使刻蚀液落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搭接区域时,刻蚀液被凹槽阻挡,不能泄露到载板背面,只能顺着凹槽向下流动,所有与玻璃反应的刻蚀液以及未与玻璃反应的刻蚀液均从载板下沿落入废液槽,统一处理,搭接不仅解决了刻蚀液洒落外泄,污染环境的问题,还能节约大量刻蚀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中省略了供液管、挡液槽、玻璃以及废液槽;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的第一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的第二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的加工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环形导轨输送线1、载有玻璃7的一组第一载板2和一组第二载板3、以及刻蚀液供液管4。环形导轨输送线1包括两对直线导轨12和两对半圆形导轨13组合而成,滑车11的车厢截面是直角梯形,车厢的垂直腰面14与驱动系统5连接,滑车11的下部设有滚轮15,滚轮15置于直线导轨12或半圆形导轨13上;滑车11车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a.一组第一载板(2),第一载板(2)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凹槽(20),凹槽(20)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21)、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23)、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22)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nb.一组第二载板(3),第二载板(3)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30),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21)和第三折面(23)板宽之间;/n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载在输送装置上并呈倾斜状态;/nd.位于水平回转轨道及载板输送装置上方的刻蚀液供液管(4),为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供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一组第一载板(2),第一载板(2)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凹槽(20),凹槽(20)由与托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折面(21)、与第一折面平行的第三折面(23)、以及连接第一折面和第三折面的第二折面(22)组成,第三折面的板宽小于第一折面板宽度;
b.一组第二载板(3),第二载板(3)包括:用于承载玻璃的矩形托板(a),托板(a)两侧分别设有第四折面(30),其板宽介于第一载板的第一折面(21)和第三折面(23)板宽之间;
c.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水平回转轨道移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载在输送装置上并呈倾斜状态;
d.位于水平回转轨道及载板输送装置上方的刻蚀液供液管(4),为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供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回转轨道及其载板的输送装置,包括由两对直线导轨(12)和两对半圆导轨(13)组成的环形导轨输送线(1),环形导轨输送线(1)上设有一组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车(11),滑车车厢的向外倾斜面(16)上设有上下分布的挂座(17),每个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背面均设有与挂座(17)配合挂接的挂钩(19),使所述第一载板或第二载板载分别挂接与对应滑车车厢的挂座(17)上并呈倾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减薄的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导轨输送线(1)的一侧直线导轨(12)侧,分为挂载区(12a)、加工区(12b)、清洗区(12c)和卸载区(12d),所述挂载区用于将已载有玻璃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挂在滑车(11)上,所述加工区用于对玻璃进行减薄加工,所述供液管(4)设在该区,所述清洗区用于对载板及其上的玻璃进行清洗烘干,所述卸载区用于将已完成减薄加工的载板从滑车上取下,在加工区和清洗区的载板下方设有废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金良茂鲍田汤永康杨扬沈洪雪甘治平李刚金克武姚婷婷苏文静彭赛奥王天齐王金磊徐佳馨郜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