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86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本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完全摆脱了活性污泥系统,形成单纯生物膜系统,拥有生物膜法传统优势,在应对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冲击时表现稳定;通过人工外源投加微生物菌剂,使得池内微生物数量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相较于其它生物膜系统依靠活性污泥为微生物接种来源的劣势,本方法和系统由于接种菌群来源为高品质的人工强化的微生物菌剂,拥有更强的降解效率;由于池内为纯生物膜系统,没有活性污泥,因此无需依靠污泥回流来保持池内的污泥浓度,节约的电力资源,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生长周期较长,老化的生物膜缓慢脱落体积较小,因此需要处置的生化污泥量会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衍生的A2/O工艺、SBR工艺、CASS工艺、氧化沟工艺等占据了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多数工艺类型,但在工业废水中,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活性污泥本身容易受到水质水量变化冲击,一旦生化系统受到冲击,恢复期和恢复成本将是无法承受的。生物膜法以人工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生物膜本身以丝状菌为骨架,在面对水质水量冲击时拥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在面对有毒物质冲击时亦能做到快速自我恢复。但目前的生物膜法系统,以接触氧化法为例,实际上系统内部仍然有活性污泥存在,是一种泥膜共生状态的处理方法,所以,目前学术界有人将接触氧化系统定义为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兼有生物膜法的优势,但并未摆脱活性污泥法本身在应对水质水量变化时的劣势。现有接触氧化法生化处理系统,实际是泥膜共生的处理系统,其内部安装固定有承载微生物的人工载体填料,还有悬浮态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一部分会附着于人工载体填料上,并聚集形成生物膜。当污水进入现有接触氧化系统时,活性污泥中悬浮态的微生物和人工载体填料上的固定态的微生物将共同降解和消耗水中污染物。现有接触氧化法需要活性污泥作为接种微生物来源,因此系统中仍然有活性污泥存在,自然也无法摆脱活性污泥法在面对水质水量经常变化的工业污水时的劣势。而且由于有活性污泥的存在,必然需要二沉池泥水分离后进行污泥回流保持池内污泥浓度。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接触氧化系统实际时泥膜共生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活性污泥在面对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工业废水时,容易受到冲击,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冲击后恢复较慢;2、人工载体上微生物来源仍然依靠活性污泥接种,微生物数量有限,生物膜并不丰富,且培养专性菌群较为困难;3、需要污泥回流来保持系统内活性污泥浓度,耗费电力,操作繁琐;4、由于系统并没有完全摆脱活性污泥,系统内有大量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共生,仍然会每日产生老化的生化污泥需要排出处理,污泥压滤、处置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活性污泥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装置,还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在接触氧化池的底璧,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接触氧化池连接且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有生物载体填料。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注入污水至两池的二分之一位置处;S2.向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投加适合该污水特性的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250克每立方米;S3.打开接触氧化池中的曝气装置,将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水曝气3天,水解酸化池闷曝3天;S4.第四天向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投加营养剂,营养剂成分包括生物酶、葡萄糖、尿素、磷酸盐、微量元素,投加营养剂后,接触氧化池继续闷曝2天,水解酸化池闷曝2天;S5.从第六天开始,向水解酸化池中缓慢输送污水,首日的进水量为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天逐渐增加10%,直至达到预定的设计进水量;S6.微生物开始在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的生物载体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时,目测可看到淡黄色粘稠状物质附着在生物载体填料表面,此时开始二次补投菌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完全摆脱了活性污泥系统,形成单纯生物膜系统,拥有生物膜法传统优势,在应对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冲击时表现稳定;2、通过人工外源投加微生物菌剂,使得池内微生物数量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相较于其它生物膜系统依靠活性污泥为微生物接种来源的劣势,本方法和系统由于接种菌群来源为高品质的人工强化的微生物菌剂,天然拥有更强的降解效率;3、由于池内为纯生物膜系统,没有活性污泥,因此无需依靠污泥回流来保持池内的污泥浓度,节约的电力资源,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生长周期较长,老化的生物膜缓慢脱落体积较小,因此需要处置的生化污泥量会大大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图。附图标记:1.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曝气装置,4.二次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装置3,还包括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和二次沉淀池4,所述曝气装置3安装在接触氧化池2的底璧,所述水解酸化池1与接触氧化池2连接且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2与二次沉淀池4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4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二次沉淀池4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内均设有生物载体填料。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中注入污水至两池的二分之一位置处,两池中的半池污水用于培养用于水处理的微生物;S2.向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中投加适合该污水特性的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250克每立方米,可根据水质特点采用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生化培养,做出更适应该水质特点的生化处理系统,例如:制糖厂污水COD偏高,可向系统内多投加球状菌属、枯草芽孢杆菌等降解有机物的菌群,印花厂污水氨氮较高,可向系统内多投加硝化细菌等脱氮菌群。实现了污水处理生化系统菌群额专性培养,区别于以往以活性污泥为微生源时,难以短时间内形成适合现有水质的专性菌群的劣势;S3.打开接触氧化池2中的曝气装置3,将接触氧化池2中的污水曝气3天,水解酸化池1闷曝3天,曝气和闷曝两池中的微生物,使得两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快速增值;S4.第四天向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中投加营养剂,营养剂成分包括生物酶、葡萄糖、尿素、磷酸盐、微量元素,投加营养剂后,接触氧化池2继续闷曝2天,水解酸化池1闷曝2天,增加营养剂,能够补充两池中的营养,保证两池中的微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繁殖;S5.从第六天开始,向水解酸化池1中缓慢输送污水,首日的进水量为水解酸化池1的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天逐渐增加10%,直至达到预定的设计进水量,逐步输送污水,保证了两池中生物膜的稳定;S6.微生物开始在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的生物载体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时,目测可看到淡黄色粘稠状物质附着在生物载体填料表面,此时开始二次补投菌剂,补充菌剂,能够巩固亮翅中形成的生物环境成果,同时可防止生物膜同一时间形成,同一时间脱落,保证系统稳定性。经水解酸化池1和接触氧化池2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至二次沉淀池4中,二次沉淀池4将流入至其的少量脱落的生物膜沉淀排出。本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完全摆脱了活性污泥系统,形成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在接触氧化池的底璧,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接触氧化池连接且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有生物载体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曝气装置安装在接触氧化池的底璧,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接触氧化池连接且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有生物载体填料。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注入污水至两池的二分之一位置处;
S2.向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投加适合该污水特性的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庚白华魏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创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