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86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和曝气装置,还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通过PVA载体,可实现在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总的微生物承载能力,PVA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原活性污泥系统共同作用,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在同一池内实现,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混合生长,可很好地发挥二者优势,提高系统稳定性;通过本方法和系统,使得稳定生长的微生物密度大大提升,系统生化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提升,整体处理效率的提升使得较小的池容即可处理较大水量的污水通过本方法和系统,无需硝化液回流,无需设置缺氧池,大大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单纯以活性污泥为微生物载体,虽能解决很多水污染问题,但是随着环保需求的提高,该系统亦凸显出部分问题:1、单位体积的活性污泥承载微生物数量有限(活性污泥生物膜承载量约2-5g/L),降解污染物效率一般,导致生化池普遍较大,市政污水处理厂上万立方的生化池已是司空见惯,占用宝贵土地面积。2、由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环境氧含量的不同要求,现有工艺只能设置缺氧池,通过污水在好氧池硝化反应后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的手段进行脱氮处理,相对浪费电力资源,还需要较大池容来满足回流的硝化液体积。3、脱氮主力菌群硝化细菌世代生长周期长,需要较长的污泥泥龄,需要少排泥培养硝化细菌;聚磷菌群世代生长周期短,且最终以向污泥中释磷的方式去除水中磷,因此需要短泥龄,需要经常排出富磷污泥。二者在传统系统中有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和曝气装置,还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与厌氧池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推流器,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好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内均设有PVA载体且PVA载体位于两池的两挡板之间。进一步,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的上部的挡板上皆设有载体注加口。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中投入器池容的20%数量的厌氧接种污泥,开启厌氧池底部的推流器,同时向厌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厌氧菌剂,厌氧菌剂包括酵母菌、水解细菌、产甲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S2.培养第一天,向好氧池中投加其池容的15%数量的好氧接种污泥,开启曝气装置,保持溶解氧约4mg/L左右,同时向好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好氧菌剂,好氧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聚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S3.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和好氧池中注加污水,水位约到达池容2/3时停止注水,保持推流器和曝气装置常开,培养好氧菌剂和厌氧菌剂4天;S4.培养第五天,通过好氧池和厌氧池上部挡板的载体注加口向厌氧池和好氧池内投加PVA载体,投加量为池容的10%,并同时投加第二批微生物菌剂,菌剂类型与第一次类似,但好氧池中加入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菌剂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150克,继续培养5天;S5.培养第十天,PVA载体上和好氧池、厌氧池中的污泥中微生物逐渐成熟,数量达到峰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PVA载体上逐渐出现黄色生物膜,继续培养2天;S6.培养第十二天,开始继续向系统内注水,直至达到二次沉淀池的排水口位置停止。好氧池和厌氧池闷曝三天。S7.培养第十五天,开始每日继续向厌氧池内进水,首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日增加10%进水量直至达到设计进水量,在此期间二次沉淀池沉积的污泥全部通过增压设备回流至厌氧池中。S8.培养第二十六天,开始排泥,排至厌氧池SV30至20%,好氧池SV30至15%S9.此后本系统以正常水量运行,污泥泥龄按照除磷需求确定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PVA载体,可实现在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总的微生物承载能力,PVA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原活性污泥系统共同作用,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在同一池内实现,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混合生长,可很好地发挥二者优势,提高系统稳定性;2、通过本方法和系统,使得稳定生长的微生物密度大大提升,系统生化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提升,整体处理效率的提升使得较小的池容即可处理较大水量的污水;3、通过本方法和系统,无需硝化液回流,无需设置缺氧池,大大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图。附图标记:1.厌氧池,2.推流器,3.挡板,4.好氧池,5.曝气装置,6.PVA载体,7.二次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2和曝气装置5,还包括厌氧池1、好氧池4和二次沉淀池7,所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4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4与二次沉淀池7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7的底部与厌氧池1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1的底部设有推流器2,所述好氧池4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5,所述厌氧池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3,所述好氧池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3,所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4内均设有PVA载体6且PVA载体6位于两池的两挡板3之间。推流器和曝气装置皆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厌氧池1与好氧池4处的挡板可使用工程塑料快装滤板,两池的下部挡板上加装有长柄滤头,两池上部的挡板设有排水滤帽。进一步,所述好氧池4和厌氧池1的上部的挡板3上皆设有载体注加口。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1中投入器池容的20%数量的厌氧接种污泥,开启厌氧池1底部的推流器2,同时向厌氧池1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厌氧菌剂,厌氧菌剂包括酵母菌、水解细菌、产甲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S2.培养第一天,向好氧池4中投加其池容的15%数量的好氧接种污泥,开启曝气装置5,保持溶解氧约4mg/L左右,同时向好氧池4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好氧菌剂,好氧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聚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S3.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1和好氧池4中注加污水,水位约到达池容2/3时停止注水,保持推流器2和曝气装置5常开,培养好氧菌剂和厌氧菌剂4天;S4.培养第五天,通过好氧池4和厌氧池上部挡板3的载体注加口向厌氧池1和好氧池4内投加PVA载体6,投加量为池容的10%,并同时投加第二批微生物菌剂,菌剂类型与第一次类似,但好氧池4中加入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菌剂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150克,继续培养5天;S5.培养第十天,PVA载体6上和好氧池4、厌氧池1中的污泥中微生物逐渐成熟,数量达到峰值,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PVA载体6上逐渐出现黄色生物膜,继续培养2天;S6.培养第十二天,开始继续向系统内注水,直至达到二次沉淀池7的排水口位置停止。好氧池4和厌氧池1闷曝三天。S7.培养第十五天,开始每日继续向厌氧池1内进水,首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日增加10%进水量直至达到设计进水量,在此期间二次沉淀池7沉积的污泥全部通过增压设备回流至厌氧池1中。S8.培养第二十六天,开始排泥,排至厌氧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与厌氧池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推流器,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好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内均设有PVA载体且PVA载体位于两池的两挡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流器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连接且连通,所述好氧池与二次沉淀池连接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与厌氧池的底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设有推流器,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好氧池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挡板,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内均设有PVA载体且PVA载体位于两池的两挡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的上部的挡板上皆设有载体注加口。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生长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第一天,向厌氧池中投入器池容的20%数量的厌氧接种污泥,开启厌氧池底部的推流器,同时向厌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厌氧菌剂,厌氧菌剂包括酵母菌、水解细菌、产甲烷菌,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池容50克;
S2.培养第一天,向好氧池中投加其池容的15%数量的好氧接种污泥,开启曝气装置,保持溶解氧约4mg/L左右,同时向好氧池中投加第一批人工复配的好氧菌剂,好氧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庚白华魏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创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