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836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表面卡接有单向阀。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水泵、喷水板、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刮板、滑杆和拉板,工作人员控制水泵工作,使得阻塞第一滤网的脏污掉落到第二滤网上,使得掉落的脏污不会通过第二导管和连接管进入喷水板进而阻塞喷水板,工作人员向前拉动拉板,使得掉落在第二滤网上的脏污掉落到第三壳体内,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不需要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拆卸并可对其进行清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该吸收塔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
本技术属于气体净化
,具体为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
技术介绍
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但是现有的吸收塔内部大多设置有活性炭滤网对气体内的脏污进行吸附,当该吸收塔经常过长时间使用后,该网极易为阻塞,因此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对该滤网进行拆卸,然后对滤网内清出的脏污进行收集,因滤网大多是通过多个螺钉与吸收塔进行连接,操作较为麻烦,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该吸收塔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解决了现有的吸收塔经常需要对该滤网进行拆卸,然后对滤网内清出的脏污进行收集,因滤网大多是通过多个螺钉与吸收塔进行连接,操作较为麻烦,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该吸收塔进行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表面卡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顶端与第一导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顶端卡接在第二壳体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面卡接有水泵,所述水泵泵体的顶端与第二导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左侧面与两个连接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左端与三个喷水板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喷水板的左端与第二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左侧面与第二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背面通过弹簧与滑槽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刮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滤网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述刮板的正面与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第三壳体的正面,所述第三壳体的背面与第一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正面的一端与拉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管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右端与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导管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左端与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通孔开设在第一壳体的正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拉板的背面与两个伸缩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背面的一端与第三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下表面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水泵、第二导管、喷水板、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刮板、滑杆和拉板,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第一滤网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控制水泵工作,使得第一壳体底部的水流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导管和连接管从喷水板内喷出,使得阻塞第一滤网的脏污可在水流的冲洗下通过第二电磁阀掉落到第二滤网上,使得掉落的脏污不会直接落到第一壳体的底部进而通过第二导管和连接管阻塞喷水板,工作人员向前拉动拉板,使得拉板通过滑杆带动刮板向前运动,使得掉落在第二滤网上的脏污可在刮板的作用下在第二滤网上向前运动进而掉落到第三壳体内,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不需要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拆卸并可对其进行清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该吸收塔进行使用。2、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水泵、第二导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进入第二壳体内的气体进行吸收时,工作人员控制下方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控制上方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然后工作人员控制水泵工作,使得第一壳体底部的水流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导管和连接管从喷水板内喷出,使得第二壳体内的有害气体可被喷出的水流吸收,使得从喷水板喷出的水流通过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滤网重新流入第一壳体,使得该吸收塔内的水流可循环流动,使得工作人员可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3、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单向阀、第一导管和进气管,当工作人员对气体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通过进气管向第二壳体内通入气体,进入第二壳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导管、单向阀和进气管重新进入第二壳体,使得气体内的有害物质可充分与喷水板喷出的水流接触,提高了该吸收塔的吸收效率。4、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因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得滑块和滑槽相互配合可对刮板进行限位,使得刮板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刮板可在滑杆的作用下在第一壳体内平稳的运动。5、该高效液体吸收塔,通过设置滑套,使得滑套可对滑杆进行限位,使得滑杆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滑杆可带动刮板平稳的运动,使得刮板与第二滤网始终紧密接触,使得第二滤网上的脏污可顺利的被刮板刮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壳体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壳体仰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进气管、4单向阀、5第一导管、6第一固定套、7第一滤网、8水泵、9第二导管、10第二固定套、11连接管、12第一电磁阀、13喷水板、14第二电磁阀、15滑槽、16滑块、17刮板、18第二滤网、19弹簧、20通孔、21第三壳体、22滑套、23滑杆、24拉板、25伸缩杆、26排气管、27第三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与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3,进气管3的上表面卡接有单向阀4,单向阀4的顶端与第一导管5的底端相连通,第一导管5的顶端卡接在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滤网7,通过设置第一滤网7,因第一滤网7内设置有活动炭,使得第一滤网7可对气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第一壳体1的右侧面卡接有水泵8,水泵8泵体的顶端与第二导管9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导管9的左侧面与两个连接管11的右端相连通,连接管11左端与三个喷水板13的右端相连通,喷水板1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喷水板13,因喷水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使得从喷水板13内喷出的水流可均匀的喷洒在第二壳体2内,连接管1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与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上表面卡接有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的顶端与第一导管(5)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5)的顶端卡接在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滤网(7),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侧面卡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泵体的顶端与第二导管(9)的底端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导管(9)的左侧面与两个连接管(11)的右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1)左端与三个喷水板(13)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喷水板(1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1)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电磁阀(12)的左侧面与第二壳体(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6);/n所述滑块(16)的背面通过弹簧与滑槽(15)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6)的相对面分别与刮板(17)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17)的下表面与第二滤网(18)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滤网(18)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所述刮板(17)的正面与滑杆(23)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22),所述滑套(22)卡接在第三壳体(21)的正面,所述第三壳体(21)的背面与第一壳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3)正面的一端与拉板(24)的背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液体吸收塔,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与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卡接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上表面卡接有单向阀(4),所述单向阀(4)的顶端与第一导管(5)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5)的顶端卡接在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滤网(7),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侧面卡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泵体的顶端与第二导管(9)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管(9)的左侧面与两个连接管(11)的右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1)左端与三个喷水板(13)的右端相连通,所述喷水板(13)的左端与第二壳体(2)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1)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第一电磁阀(12)的左侧面与第二壳体(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一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6);
所述滑块(16)的背面通过弹簧与滑槽(15)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6)的相对面分别与刮板(17)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17)的下表面与第二滤网(18)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滤网(18)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所述刮板(17)的正面与滑杆(23)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富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西青区富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