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63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卷筒纸收纳部,其对卷筒纸进行收纳;单张纸收纳部,其对单张纸进行收纳;印刷部,其能够在从卷筒纸收纳部被供给的卷筒纸上进行印刷,并且能够在从单张纸收纳部被供给的单张纸上进行印刷;主体框架,其对单张纸收纳部以及卷筒纸收纳部进行支承,在所述印刷装置中,卷筒纸收纳部和单张纸收纳部在印刷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印刷部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且位于印刷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并且卷筒纸收纳部以及单张纸收纳部能够向印刷装置的前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像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能够选择并使用被收纳于印刷部的下方的卷筒纸、和作为卷筒纸以外的印刷介质的折叠式记录纸(fan-foldedpaper)的印刷装置。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将卷筒纸以外的印刷介质插入的插入口被设置在装置后部处,从而需要将印刷介质载置于装置的后方。也就是说,在印刷装置的设置中,除了装置尺寸之外,还需要对印刷介质进行载置的载置空间、以及将印刷介质载置于后方时的作业空间,从而存在有印刷装置的设置空间增大这样的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16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收纳部,其对卷筒纸进行收纳;单张纸收纳部,其对单张纸进行收纳;印刷部,其能够在从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卷筒纸上进行印刷,并且能够在从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单张纸上进行印刷;主体框架,其对所述单张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进行支承,在所述印刷装置中,所述卷筒纸收纳部和所述单张纸收纳部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印刷部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并且位于所述印刷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所述卷筒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能够向所述印刷装置的前方抽出。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使卷筒纸收纳部以及单张纸收纳部移动到前方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1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1为,例如向印刷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于附图上所标记的坐标中,设为印刷装置11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将相互正交的三个假想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Y轴为与印刷装置11的前后方向平行的轴,且将表示Y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前”。X轴为与印刷装置1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且将表示X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右”。Z轴为与铅直方向平行的假想轴,且将表示Z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下”。如图1至图3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12、以及对印刷装置11的各部进行支承的主体框架16。在筐体12的内部,设置有对作为印刷介质的卷筒纸RP进行收纳的卷筒纸收纳部40、对作为卷筒纸RP以外的印刷介质的单张纸SP进行收纳的单张纸收纳部60、和能够在从卷筒纸收纳部40被供给的卷筒纸RP上进行印刷且能够在从单张纸收纳部60被供给的单张纸SP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0。卷筒纸收纳部40以及单张纸收纳部60位于印刷部20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此外,在Y轴上印刷部20所存在的范围、和在Y轴上卷筒纸收纳部40所存在的范围与在Y轴上单张纸收纳部60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单张纸收纳部60位于与卷筒纸收纳部40相比靠下方处。1-1.印刷部印刷部20具备:头22,其具有朝向印刷介质而喷出油墨的喷嘴23;滑架21,其上搭载头22;导轨24,其沿着X轴而被配置。此外,印刷部20具备使滑架21沿着导轨24而进行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在与头22对置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印刷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5。头22通过与滑架21一起在印刷介质的纸宽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从而在被支承部25支承的印刷介质上实施印刷。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部20而对头22在纸宽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头方式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为头在纸宽方向上延伸并以固定的方式被排列的行式头方式的印刷部。在筐体12的上部中,设置有输送印刷介质的介质输送路径30、和能够将通过印刷部20而被印刷的印刷介质进行切断的切断部27。介质输送路径30具有被设置在与支承部25靠上游处的供给路径30a以及反转路径30b、和被设置在与支承部25相比靠下游处的排出路径30c。进一步地,供给路径30a具有供给卷筒纸的卷筒纸供给路径30R和供给单张纸的单张纸供给路径30S。供给路径30a为,从卷筒纸供给路径30R起至支承部25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供给路径30a的上游处,设置有与卷筒纸供给路径30R汇合的卷筒纸汇合点P2。在供给路径30a的下游处,设置有在使印刷介质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输送时从供给路径30a分支的分支点P1。反转路径30b为,从分支点P1至卷筒纸汇合点P2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供给路径30a中的卷筒纸汇合点P2和分支点P1之间,设置有与单张纸供给路径30S汇合的单张纸汇合点P3。在筐体1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将被印刷的印刷介质排出的排出口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筐体12的前表面是指,筐体12的面向前方的面。排出路径30c为,从支承部25起至排出口14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排出路径30c的中途处,设置有对通过印刷部20而被印刷的印刷介质进行切断的切断部27。切断部27具有可动刀刃28和固定刀刃29,所述可动刀刃28以能够沿着印刷介质的纸宽方向即X轴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构成,所述固定刀刃29在纸宽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可动刀刃28被设置在排出路径30c的上方处,固定刀刃29被设置在排出路径30c的下方处。通过可动刀刃28在相对于固定刀刃29而抵接的同时在纸宽方向上移动,从而将例如从卷筒状态被放卷的卷筒纸RP或空白部等切断。在切断部27的下方处,具备对因由切断部27实施的切断而产生的切断屑进行收纳的切断屑收纳部80。在介质输送路径30中,设置有对向介质输送路径30被供给的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部31。输送部31在供给路径30a上,从上游起依次具有中间辊32、被设置在中间辊32的外周上的多个从动辊33、以及上游输送辊对34。从动辊3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并在与中间辊32之间夹着印刷介质而进行从动旋转。输送部31在排出路径30c上,从上游起依次具有下游输送辊对35、第一辊对36、以及第二辊对37。第一辊对36位于切断部27的上游处,第二辊对37位于切断部27的下游处。中间辊32、从动辊33、上游输送辊对34、下游输送辊对35、第一辊对36、以及第二辊对37通过以夹着印刷介质的状态而进行旋转,从而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通过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的方式,从而将印刷介质从Y轴的正侧、也就是上游向下游实施输送。通过输送部31进行反转驱动,从而将印刷介质从Y轴的负侧、也就是下游向上游实施输送。在印刷装置11中,在对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而将印刷介质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输送的同时,针对位于支承部25的印刷介质而从印刷部20喷出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的第一面上进行印刷。印刷装置11被构成为,能够在作为印刷介质的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装置11中,对输送部31进行反转驱动从而使第一面印刷后的印刷介质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输送。印刷介质从分支点P1经由反转路径30b并到达供给路径30a的上游处。通过印刷装置11再次对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而使印刷介质在中间辊32的外周上旋转一周,从而将印刷介质的表背反转。在印刷装置11中,在将印刷介质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输送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筒纸收纳部,其对卷筒纸进行收纳;单张纸收纳部,其对单张纸进行收纳;印刷部,其能够在从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卷筒纸上进行印刷,并且能够在从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单张纸上进行印刷;主体框架,其对所述单张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进行支承,在所述印刷装置中,/n所述卷筒纸收纳部和所述单张纸收纳部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印刷部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并且位于所述印刷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n所述卷筒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能够向所述印刷装置的前方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1 JP 2020-027879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筒纸收纳部,其对卷筒纸进行收纳;单张纸收纳部,其对单张纸进行收纳;印刷部,其能够在从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卷筒纸上进行印刷,并且能够在从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单张纸上进行印刷;主体框架,其对所述单张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进行支承,在所述印刷装置中,
所述卷筒纸收纳部和所述单张纸收纳部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印刷部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并且位于所述印刷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
所述卷筒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能够向所述印刷装置的前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张纸收纳部位于,与所述卷筒纸收纳部相比靠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大明矢岛康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