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60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为内端口,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置为外端口,所述内端口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固定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尾端固定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导管上活动设置有防咬合组件,所述防咬合组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位于导管上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活动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对插管咬合,从而避免插管变形;并且固定组件能够对插管起到固定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常见医疗器械,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广泛应用于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等科室中,主要应用在全身麻醉、呼吸功能不全和急救保持有效通气等临床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全身麻醉手术顺利进行、维持有效通气量以及纠正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是气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然而,目前的气管插管存在功能单一,插入患者气道后容易脱落,另外患者的咬合容易使气管扭曲、管径变小,从而影响通气量,以上缺点严重影响气管插管通气效果,不利于全麻手术的进行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具备防咬合、方便固定等优点,解决了导管因患者咬合影响通气量、不方便固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为内端口,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置为外端口,所述内端口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固定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尾端固定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导管上活动设置有防咬合组件,所述防咬合组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位于导管上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活动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带。优选的,所述防咬合组件包括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底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入块,所述插入块嵌装于连接口内,所述连接口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入孔和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弧形卡块的一端伸入开口内,所述开口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弧形卡块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两侧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设置有穿过连接孔的转轴。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入口,所述弧形卡块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入条,所述插入条嵌装于插入口内。优选的,所述插入口的一侧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固定设置有弹簧条,所述弹簧条的尾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入条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块的尾端伸入限位口内,所述容腔内开设有通口,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位于通口内的拉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一端的弹力带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支撑架另一端的弹力带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管身上设置防咬合组件来防止患者对管身咬合导致气管扭曲,从而影响通气量,防咬合组件可以在管身自由滑动,从而方便患者进行咬合,并且防咬合组件可以自由拆卸,使得使用起来更加方便。2、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将导管的外端口进行固定,通过连接块底端的支撑架抵住患者颈部,防止导管移动,支撑架通过弹力带尾端的螺纹接口和螺纹接头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架在患者的颈部更加有效的固定,并且固定组件可以轻易的从导管上取下,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防咬合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固定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弧形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导管;2、内端口;3、外端口;4、充气气囊;41、气管;42、充气口;5、防咬合组件;51、第一弧形块;511、连接口;512、插入孔;52、第二弧形块;521、插入块;522、通孔;53、防护垫;54、固定杆;6、固定组件;61、连接块;611、开口;612、连接杆;613、转轴;614、插入口;615、容腔;616、弹簧条;617、限位块;618、通口;619、拉杆;62、弧形卡块;621、连接孔;622、插入条;623、限位口;63、支撑架;64、弹力带;641、螺纹接口;642、螺纹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导管1,导管1的一端设置为内端口2,导管1的另一端设置为外端口3,内端口2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气囊4,充气气囊4上固定设置有气管41,气管41的尾端固定设置有充气口42。导管1的内端口2伸入患者的体内,通过充气口42将气体从气管41输入充气气囊4,从而使充气气囊4充气。导管1上活动设置有防咬合组件5,防咬合组件5包括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53。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拼合后中间会预留一个能够容纳导管1通过预留口,患者通过咬住防护垫53从而避免导管1被患者咬住变形。第一弧形块51的底端开设有连接口511,第二弧形块5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入块521,插入块521嵌装于连接口511内,连接口51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入孔512,插入块521上开设有通孔522,插入孔512和通孔522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杆54。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通过插入块521和连接口511之间的配合进行连接,并通过固定杆54进行固定,方便拆卸。防咬合组件5的一侧活动设置有位于导管1上的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连接块61,连接块61上活动连接有弧形卡块62,连接块6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63,支撑架6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带64,支撑架63一端的弹力带64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641,支撑架63另一端的弹力带64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头642。连接块61和弧形卡块62拼合之后中间也会预留出一个容纳导管1通过的孔洞,并且通过支撑架63可以将连接块61支撑起来,方便对导管1进行固定,支撑架63通过弹力带64与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连接块61的一端开设有开口611,弧形卡块62的一端伸入开口611内,开口61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12,弧形卡块6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621,两侧连接杆612之间固定设置有穿过连接孔621的转轴613。弧形卡块通过与转轴的连接可以在连接块上进行活动,从而方便对导管进行连接。连接块61的另一端开设有插入口614,弧形卡块6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入条622,插入条622嵌装于插入口614内。通过插入条622与插入口614之间的配合使弧形卡块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一端设置为内端口(2),所述导管(1)的另一端设置为外端口(3),所述内端口(2)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气囊(4),所述充气气囊(4)上固定设置有气管(41),所述气管(41)的尾端固定设置有充气口(42),所述导管(1)上活动设置有防咬合组件(5),所述防咬合组件(5)的一侧活动设置有位于导管(1)上的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上活动连接有弧形卡块(62),所述连接块(6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63),所述支撑架(6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带(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一端设置为内端口(2),所述导管(1)的另一端设置为外端口(3),所述内端口(2)的一侧设置有充气气囊(4),所述充气气囊(4)上固定设置有气管(41),所述气管(41)的尾端固定设置有充气口(42),所述导管(1)上活动设置有防咬合组件(5),所述防咬合组件(5)的一侧活动设置有位于导管(1)上的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上活动连接有弧形卡块(62),所述连接块(6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63),所述支撑架(6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带(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合组件(5)包括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所述第一弧形块(51)和第二弧形块(5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块(51)的底端开设有连接口(511),所述第二弧形块(5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插入块(521),所述插入块(521)嵌装于连接口(511)内,所述连接口(51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入孔(512),所述插入块(521)上开设有通孔(522),所述插入孔(512)和通孔(522)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杆(54)。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辉黎毅敏刘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