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55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1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线。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废弃骨料依次通过孔径为20‑23mm、12‑15mm和4‑7mm的筛网筛分处理,并依次得到粒径大于20‑25mm的骨料A,粒径大于12‑15mm的骨料B,粒径大于4‑7mm的骨料C和粒径小于4‑7mm的骨料D;步骤(2),将10‑15份骨料A、30‑40份骨料B、45‑55份骨料C、35‑45份骨料D、8‑10份填充剂混匀,接着加入9‑12份粉料混匀,再加入25‑30份混匀,获得混凝土。其具有使废弃骨料使用过程后混凝土仍保持较佳的抗压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线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线。
技术介绍
预拌混凝土是指工厂或车间集中搅拌运送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其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的特点而被推广。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中会产生废弃混凝土,废弃混凝土凝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通常需要对废弃混凝土清洗后废弃骨料需回收处理。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废弃混凝土的来源不同,废弃混凝土的废弃骨料粒径相差较大,因此废弃骨料加入混凝土后容易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废弃骨料使用过程后混凝土仍保持较佳的抗压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线。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废弃骨料依次通过孔径为20-23mm、12-15mm和4-7mm的筛网筛分处理,并依次得到粒径大于20-25mm的骨料A,粒径大于12-15mm的骨料B,粒径大于4-7mm的骨料C和粒径小于4-7mm的骨料D;步骤(2),将10-15份骨料A、30-40份骨料B、45-55份骨料C、35-45份骨料D、8-10份填充剂混匀,接着加入9-12份粉料混匀,再加入25-30份混匀,获得混凝土。通过对废弃骨料依次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料A、骨料B、骨料C和骨料D,再通过取特定份数的骨料A、骨料B、骨料C、骨料D共同作为混凝土中的骨料使用,并通过填充剂填充骨料之间的间隙,使得混凝土密实度较佳,使得混凝土的骨架体系较佳,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抗开裂性能,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同时,通过混凝土拌合料中各组分配合,使得混凝土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也不易出现泌水现象,有利于混凝土运输,同时有利于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结构密实的混凝土,使得混凝土获得较佳的抗压强度。优选的,所述填充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聚氨酯35-45份固化剂1.8-2份钴促进剂0.3-0.6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氨酯作为填充剂的主料,有利于混凝土的弹性提高,混凝土在承受较高的载荷时也不容易开裂,在水泥固化过程中,水泥固化释放出水化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容易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通过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以及水泥三者共同配合,使得混凝土拌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优选的,所述不饱和聚酯为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二叔丁基按照质量比为1:(0.8-1)的组合。通过采用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和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叔丁基以及钴促进剂以特定比例配合,水泥固化释放出水化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容易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使得混凝土的使得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使得混凝土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不易开裂。优选的,所述钴促进剂为质量浓度为0.3-0.6%的异辛酸钴的苯乙烯溶液。通过加入0.3-0.6%的异辛酸钴的苯乙烯溶液,有利于降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温度,当水泥固化同时放出的热量使得水泥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水泥固化使得温度升高至40-45℃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交联网状结构,使得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提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开裂能力。优选的,所述填充剂中还加入有质量份数为10-20份的玻璃纤维。通过加入玻璃纤维,有利于降低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的固化收缩率,使得混凝土内部不易产生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优选的,所述填充剂的制备工艺如下:将不饱和聚酯、聚氨酯、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二叔丁基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钴促进剂混匀,获得填充剂。通过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填充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和常温稳定性佳的优点。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线,包括用于筛分废弃骨料的筛分器,所述筛分器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三层筛网,所述筛网对应设有用于存放最上层筛网的筛上产物的石料仓A、用于存放中间层筛网的筛上产物的石料仓B、用于存放最下层筛网的筛上产物的石料仓C和用于存放最下层筛网的筛下产物的石料仓D,所述高效混凝土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存放粉料的粉料仓和用于存放填充剂的填充料仓,所述石料仓A、石料仓B、石料仓C、石料仓D、粉料仓和填充料仓同时连通有用于搅拌混合的搅拌釜,所述搅拌釜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石料通过筛分器筛分得到最上层筛网的筛上产物骨料A,中间层筛网的筛上产物骨料B,最下层筛网的筛上产物骨料C,最下层筛网的筛下产物骨料D,将骨料A存放至石料仓A、骨料B存放至石料仓B、骨料C存放至石料仓C、骨料D存放至石料仓D,在需要配置混凝土拌合物时,通过将骨料A、骨料B、骨料C、骨料D和填充剂以一定比例投入至搅拌釜中,混合均匀后加入粉料,搅拌均匀,之后通过进水口朝向搅拌釜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凝土预拌物,使得废气骨料的利用效果较佳,且配置混凝土拌合物更加高效。优选的,所述筛分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四个弹性件,四个所述弹性件远离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振动框,所述振动框固定连接有驱动振动框振动的驱动件,所述振动框内固定连接有三层筛网,三个所述筛网的孔径由上至下减小,最上层所述筛网的孔径为20-25mm,中间层所述筛网的孔径为12-15mm,最下层所述筛网的孔径为4-7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筛分器的设置,废气骨料按照的筛网孔径不同筛分出不同粒径的骨料,使得不同粒径的骨料的分离效果较佳,有利于废弃骨料的回收利用。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通过对废弃骨料依次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料A、骨料B、骨料C和骨料D,并通过填充剂填充不同粒径的骨料之间的间隙,使得混凝土密实度较佳,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抗开裂性能。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通过采用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和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叔丁基以及钴促进剂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及抗开裂性能提高。3、本申请的生产线,通过筛分器的设置,使得不同粒径的骨料的分离效果较佳,有利于废弃骨料的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高效混凝土生产线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筛分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2、驱动件;3、振动框;4、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80-250,水泥为P.C42.5海螺水泥,以下实施例中,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均购自廊坊岐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6101;水泥购自上海济韵建材有限公司。制备例1一种填充剂,由以下组分组成:10kg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3.5kg聚氨酯、0.18kg固化剂和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废弃骨料依次通过孔径为20-23mm、12-15mm和4-7mm的筛网筛分处理,并依次得到粒径大于20-25mm的骨料A,粒径大于12-15mm的骨料B,粒径大于4-7mm的骨料C和粒径小于4-7mm的骨料D;/n步骤(2),将10-15份骨料A、30-40份骨料B、45-55份骨料C、35-45份骨料D、8-10份填充剂混匀,接着加入9-12份粉料混匀,再加入25-30份混匀,获得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废弃骨料依次通过孔径为20-23mm、12-15mm和4-7mm的筛网筛分处理,并依次得到粒径大于20-25mm的骨料A,粒径大于12-15mm的骨料B,粒径大于4-7mm的骨料C和粒径小于4-7mm的骨料D;
步骤(2),将10-15份骨料A、30-40份骨料B、45-55份骨料C、35-45份骨料D、8-10份填充剂混匀,接着加入9-12份粉料混匀,再加入25-30份混匀,获得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
聚氨酯35-45份
固化剂1.8-2份
钴促进剂0.3-0.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为双酚A环氧乙烯基树脂,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二叔丁基按照质量比为1:(0.8-1)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钴促进剂为质量浓度为0.3-0.6%的异辛酸钴的苯乙烯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混凝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中还加入有质量份数为10-20份的玻璃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强郑正顺金科益向祚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