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36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8
一种体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帽,中心有弹性体;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第一密封帽螺合,内部有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填充体液的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与第一圆筒外壳另一端螺合,内部有形成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与中心圆筒外壳另一端螺合,内部有第二连接孔;第二密封帽,与第二圆筒外壳另一端螺合;及控制部,包括连接或阻断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第一止挡杆及连接或阻断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第二止挡杆,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装于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第一连接孔延伸的自由端开闭第一连接孔,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装于固定孔另一端,朝第二连接孔延伸的自由端开闭第二连接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血液或骨髓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之后根据比重差依次进行分离的装置,更加详细地,涉及如下的体液分离装置,即,当注入并供给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或骨髓等离心分离对象物时,可通过从根本上阻断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来从根本上防止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体液受到污染,在离心分离后将分离空间的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气氛的工作可使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最小化并可以简单且快速地进行操作。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体液是指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内的液体。其中血液(blood)大体上可分为作为固体成分的血球和作为液体成分的血浆。血球由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形成,血浆主要由水分形成,其中包含维持生命所必要的血液凝固因子和电解质等。这种血液作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出于各种医学目的,广泛利用通过分离血液来提取特定成分的工序,其中,可通过利用离心机的血液离心分离工序和利用特定组合物的工序来以治疗目的分离出所需成分。在通过离心分离方式分离血液的工序中,以规定速度使血液旋转来利用组成血液的各个成分的重量差进行层间分离,在离心分离血液的情况下,由最重的红血球形成下层,从上述下层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上部按白血球、血浆、血清顺序形成分离层。血液中富含生长因子(Growthfactor)的血小板存在于血浆,这种血浆被分为富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richPlasma)层及贫血小板血浆(PPP,Plateletpoorplasma)层。另一方面,在被分离的血浆层中,被称之为PRP的作为富含血小板血浆的浓缩血小板相对位于被分离的血浆层的下部,并包含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ETA1)、冯·埃布纳腺蛋白质(VEGP)等生长因子,根据论文等材料中所揭示,上述富血小板血浆尤其在皮肤病和伤口治愈方面获得良好效果。并且,在被分离的血浆层中,被称之为PPP的作为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被用作自体血液填充剂或自体血浆衍生化妆品。其中,浓缩血小板仅达到被收集的血液的约1%左右,且因粘度高而附着于红血球,因而难以收集。若将浓缩血小板直接植入于疼痛部位,尤其膝盖内侧、韧带、肌肉等,则通过刺激周围的干细胞来起到有助于生成细胞的作用,因而以治疗目的来使用,但由于其数量少、且附着于红血球,因而难以收集,并且若红血球进入人体,则引起相当大的疼痛,由此还可能引起炎症,因此专注于收集除红血球之外的浓缩血小板的技术。但是,在以往从血液中提取血小板等特定成分的提取过程非常繁琐且不方便。即,为了提取浓缩血小板,包括经过第一次及第二次离心分离过程来进行浓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在将血液注入于具有上部、下部液体室的第一次分离容器的下部液体室内之后,对注入有血液的第一次分离容器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并将在第一次离心分离过程中分离的白血球及血沉棕黄(Buffycoat)层推向上部液体室来使其移动。接着,将上部液体室的白血球及血沉棕黄层向第二次分离容器侧移送,并重新进行第二次离心分离并浓缩来进行提取浓缩血小板的过程。此时,不仅在将第一次离心分离的血液的分离层移送到第二次分离容器侧的过程中发生损失,而且发生第一次及第二次离心分离工作繁琐且工作时间长的问题。并且,以往由于对血液特定成分进行离心分离的过程消耗时间长,因而具有在直接从对象患者收集血液来离心分离出浓缩血小板等特定成分之后,难以快速且安全地直接向对象患者注入被分离的特定成分的问题。专利文献1:KR10-1170028B1专利文献1由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申请并注册,其公开了可在不会使收集到的血液露出于大气中的情况下进行两次离心分离的分离装置。但是,为了利用这种以往的血液分离装置来分离浓缩血小板,在将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注入于试剂盒内部的过程中,需要在完全开放形成于试剂盒外部面的开口部的状态下进行,并且在注入血液之后需要利用额外的密封件以可分离的方式对开口部进行密封处理,因而当注入血液时空气通过完全开放的开口部大量流入,从而与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血液相接触,由此可能使血液受到污染。并且,在注入血液之后,将具有用于密封开放的开口部的密封材料的带捆扎并固定于试剂盒的外周面的额外的捆扎工作非常繁琐,并且由于被捆扎固定的带在离心机中从试剂盒分解,因而在离心分离过程中造成试剂盒内的血液向外部流出的致命问题。并且,在第一次离心分离及第二次离心分离之后为了从试剂盒内部向试剂盒的外部顺畅地排出经过离心分离的成分,需要解开被捆扎固定的带来完全开放开口部以使真空气氛的试剂盒内部气氛转换为大气压状态,由于空气通过完全开放的开口部大量流入,引起经过离心分离的成分的污染,这成为降低被收集的分离成分的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体液分离装置,即,当注入并供给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时,可通过从根本上阻断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来从根本上防止离心分离对象物受到污染,在离心分离后将分离空间的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气氛的工作可使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最小化并可以简单且快速地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来明确地理解未涉及到的其他所要解决的问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第一实施例提供体液分离装置,上述体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帽,在主体的中心具有弹性体;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用于填充体液;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密封帽,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以及控制部,包括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上述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孔侧延伸规定长度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一连接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另一端,朝向上述第二连接孔侧延伸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二连接孔,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第二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优选地,在贯通形成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的贯通口设置以难以向外部脱离的方式压入的压入体,从而在离心分离之前,可使收集到上述体液的注射器的注射针经过上述压入体来向由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而形成的离心分离空间注入体液。更加优选地,用于形成上述贯通口的外壳的外部面可包括盖部件,上述盖部件贯通形成露出孔来固设于上述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密封帽,在主体的中心具有弹性体;/n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从而在与上述第一密封帽之间形成第一空间;/n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用于填充体液;/n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n第二密封帽,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来在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及/n控制部,包括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上述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孔侧延伸规定长度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一连接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另一端,朝向上述第二连接孔侧延伸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二连接孔,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第二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2 KR 10-2018-00042541.一种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密封帽,在主体的中心具有弹性体;
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从而在与上述第一密封帽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用于填充体液;
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第二密封帽,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来在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及
控制部,包括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上述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孔侧延伸规定长度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一连接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另一端,朝向上述第二连接孔侧延伸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二连接孔,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第二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贯通形成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的贯通口设置以难以向外部脱离的方式压入的压入体,从而在离心分离之前,使收集到上述体液的注射器的注射针经过上述压入体来向由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而形成的离心分离空间注入体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上述贯通口的外壳的外部面包括盖部件,上述盖部件贯通形成露出孔来固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面,以覆盖并固定上述压入体的端部的同时使上述压入体的端部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密封帽包括:
第二外裙部,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
第二内裙部,以与上述第二外裙部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朝向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侧延伸,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进入的环形凹槽;以及
一体型挡板,封闭上述第二内裙部的开放的端部并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奉根
申请(专利权)人:瑞崴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