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29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领域,提供了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指令;各台设备同步接受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单个遥控器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设备执行操作,这样操作方便,使得用户不必因为操作不同设备而不停更换遥控器,这样也节省时间。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remote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electronic field, provides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realizing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where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single remote controller sends out the control command; the device synchronously receives the control commands, and execute operation. In the invention, a single remote controller can simultaneously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a plurality of devices, so that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user does not need to change the remote controller because of the operation of different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系统。技术背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单个电子设备往往只 能实现某种功能,而如果想要实现许多综合功能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启多个电 子设备,并且必须要操作各个电子设备的遥控器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用户往 往会因为操作不同设备而不停更换遥控器,这样操作不方便,并且浪费时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在 的遥控器控制多台设备的时候存在不方便、费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旨在解决现在的 遥控器控制多台设备的时候存在不方便、费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指令;各台设备同步接受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一台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一台设备接受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同时产生控制指令通过各台设 备间建立的通信信道发送给下一台设备,下一台设备重复前述操作,直到所有 设备都接受到控制指令,执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单个遥控器分别对用于实现相同操作的各台设备的遥控器上的键值进行采样,并将其以组合形式存储;单个遥控器将包含所述键值的控制所有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各台设备; 所述各台设备接受控制指令,并从中挑选出控制自己的键值,执行操作。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控制指令包括设备码、键值和校验码,其传输方式依照NEC码协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单个遥控器,用于发出控制指令;以及各台设备,用于同步接受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遥控器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将控制指令发 送给一台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各台设备通过通信信道保持通信,所述设 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设备执行操作; 产生模块,用于产生控制下一台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控制指令给下一台设备。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遥控器包括学习模块,该模块分别对用于实现相同操作的各台设备的遥控器上的键值 进行采样,并将其以组合形式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里;以及发送模块,用于将包含所述键值的控制所有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各台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所有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从所述接收的控制指令中挑选出控制自己的键值,执行操作。在本专利技术中,单个遥控器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设备执行操作,这样操作方便, 使得用户不必因为操作不同设备而不停更换遥控器,这样也节省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其具 体步骤为在步骤S101中,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指令; 在步骤S102中,各台设备同步接受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 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 其具体步骤为在步骤S201中,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一台设备的控制指令; 在步骤S202中,所述一台设备接受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同时产生控制指令通过各台设备间建立的通信信道发送给下 一 台设备,下一 台设备重复前述操作,直到所有设备都接受到控制指令,执行操作。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设备200、设备300等等多台设备间建立起一条通信信道,使各设备能串 行起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方式,如使用RS232串口或者通过网线来进行 连接,还可以采用无线方式,如采用红外信号来进行通信,各台设备可以是同 类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设备。遥控器100的发送it块101向设备200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的传输方 式依照NEC码协议,其构成为设备码+键值+校验码,其中,设备码是用来区 别被控设备的,不同设备的设备码也不同,遥控器100发送给设备200的控制 指令中包含的是设备200的设备码;而不同键值实现不同种类的操作,比如遥 控器IOO想调高设备的音量,便发送实现"音量+"操作的键值给设备200,为 了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键值均以实现"音量+" 操作的键值为例;而 校验码是键值反码的补码,设备200将得到的键值进行反码操作,再进行求补 码操作,得到的数值再与校验码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完全一致,说明接收到的 键值完整,可以响应键值对应的操作,如果两者不一致,说明传输出错,设备 200反馈出错信息要求遥控器100重传控制指令。设备200的接收模块201接收所述遥控器100发送的控制指令,先检查设 备码是否为自身的设备码,如果是,则开始解析键值和校验码,并检查键值反 码的补码与校验码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说明接收到的键值完整,控制模块202 根据该实现"音量+"操作的键值控制设备200调高音量,设备200的产生模块 203产生控制设备300的控制指令,其构成也为设备码+键值+校验码,其中设 备码为设备300的设备码,键值为实现"音量+"操作的键值,校验码是键值反 码的补码。发送模块204将产生的控制指令通过通信信道发送给设备300,设 备300的接收模块301接收所述设备200发送的控制指令,检查设备码和校验 码,如果没问题,控制模块302根据控制指令中实现"音量+"操作的键值控制 设备300调高音量,设备300的产生模块303产生控制下一台设备的控制指令, 发送模块304将产生的控制指令通过通信信il^送给下一台设备,下一台设备 重复前述操作,直到所有设备都接受到控制指令,执行操作。就这样,通过操作单个遥控器上的"音量+"键,便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设备调高音量,同样,操 作单个遥控器上的其它功能键,也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设备执行相应操作。因为设备之间传递控制指令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外界看来,各台设备是同步接受所 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的。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 其具体步骤为在步骤S401中,单个遥控器分别对用于实现相同操作的各台设备的遥控器 上的键值进行采样,并将其以组合形式存储;在步骤S402中,单个遥控器将包含所述键值的控制所有设备的控制指令发 送给各台设备;在步骤S403中,所述各台设备接受控制指令,并从中挑选出控制自己的键 值,执行操作。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系统的结构, 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遥控器400的学习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单个遥控器发出控制指令;    各台设备同步接受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庆华叶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