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立柱及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15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立柱及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所述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包括底座、升降立柱、桌板和开关机构,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座体、外立柱、内立柱、保持架、滚针、伸缩驱动件;所述内立柱与所述外立柱相套接;所述伸缩驱动件与内、外立柱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与座体相连的末端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伸出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滚针在保持架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保持架设置在所述内立柱和外立柱之间;所述开关机构与所述顶针位置对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采用两个伸缩驱动件作为动力源,且通过开关机构触发伸缩驱动件上的顶针实现升降功能,升降平稳性更高,顺畅性更好,且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立柱及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
本技术涉及办公桌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立柱及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办公桌的升降立柱中,内管与外管伸缩运动中形成硬摩擦,顺畅度不佳,用户体验不好。现有如专利公告号CN208875528U公示的气动弹簧双腿同步升降桌,其技术方案采用了塑胶滑套和若干粒滚珠,较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其驱动动力采用拉伸与齿轮组实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且装配要求高,势必增加了加工成本。又如专利公告号CN211092380U公示的一种气动升降桌,其技术方案采用的具有环形筒和设于环形筒上的多个辊子以解决上述顺畅度不佳的问题,但其驱动动力只使用了一个气弹簧,水平设置在横梁内部,通过采用牵引绳和动滑轮组方式来实现升降,该升降驱动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升降顺畅度好的升降立柱及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立柱,包括座体、外立柱、内立柱、保持架、滚针、伸缩驱动件;所述内立柱与所述外立柱相套接;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立柱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立柱通过座体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与座体相连的末端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伸出所述座体的外侧;所述滚针在保持架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保持架设置在所述内立柱和外立柱之间,且所述滚针分别与所述内立柱和外立柱抵接。上述方案中,升降立柱采用保持架和滚珠,有效提高升降的顺畅性。优选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装于所述内立柱的末端外壁上,所述内立柱套装有导向套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立柱中。优选的,所述导向套和保持架均为塑料件。优选的,所述顶针相对座体伸出的距离≤1mm。优选的,所述伸缩驱动件为气弹簧。优选的,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外立柱外的装饰管,所述装饰管的一端与所述座体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两端的升降立柱和设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端的桌板,所述升降立柱为上述的升降立柱;所述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端用于触发所述顶针使伸缩驱动件动作的开关机构。上述方案中,采用两个伸缩驱动件作为动力源,且通过开关机构触发伸缩驱动件上的顶针实现升降功能,升降平稳性更高,顺畅性更好,且便于操作。优选的,本技术的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还包括桌板连接臂和横梁,所述开关机构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通过所述桌板连接臂与所述桌板相连;所述升降立柱的座体与所述横梁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触发部、连接部、拨动手柄和支座,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横梁铰接的所述支座,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为所述触发部,所述触发部与两个升降立柱上的顶针位置对应,且所述触发部沿支座与横梁的铰接点向所述顶针方向倾斜;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触发部的一侧为所述拨动手柄。优选的,所述底座为H型,所述底座的周边设有多个万向轮。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内、外立柱之间使用保持架和滚针控制装配间隙,使得内立柱在外立柱中顺畅的上下运动,滚针与滚珠相比,滚针更能精确装配间隙精度,增加流畅度;二、通过开关机构实现上下升降的触发,开关机构利用杠杆原理,当其上的触发部触碰到气弹簧的顶针时,即可实现双立柱同步升降,与现用技术采用钢丝绳相比,纯机械结构的拨动手柄不容易断,更耐用;并且还能单手操作,适应不同状况,更加人性化,更便于操作;三、底座使用H型的设计,更符合用户平时摆放腿部的习惯,同时这个整个产品更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中的升降立柱的结构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立柱移动升降办公桌包括万向轮1、底座2、立柱3、开关机构4、桌板连接臂5、桌板6和横梁7。所述底座2为H型,所述底座2的周边设有多个万向轮1。所述升降立柱3竖向设于所述底座2的两端。如图3所述,所述升降立柱3包括座体31、装饰管32、外立柱33、内立柱34、保持架35、滚针36、伸缩驱动件37和导向套38。所述内立柱34与所述外立柱33相套接。所述伸缩驱动件37在本实施例中为气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外立柱33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立柱34通过座体31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与座体31相连的末端设有顶针371,所述顶针371伸出所述座体31的外侧,并通过螺母(未标号)固定。所述顶针371不得超出该螺母面1mm。所述滚针36在保持架35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保持架35设置在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之间,且所述滚针36分别与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抵接。所述导向套38套装于所述内立柱34的末端外壁上,所述内立柱34套装有导向套38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立柱33中。所述导向套38和保持架35均为塑料件。所述装饰管32套装在所述外立柱33上,且所述装饰管32的一端与所述座体31固定。所述开关机构4安装在所述横梁7上,所述横梁7通过所述桌板连接臂5与所述桌板6相连。所述升降立柱3的座体31与所述横梁7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开关机构4包括触发部41、连接部42、拨动手柄43和支座44,所述连接部42上设有与所述横梁7铰接的所述支座44,所述连接部42的两端为所述触发部41,所述触发部41与两个升降立柱3上的顶针371位置对应,且所述触发部41沿支座44与横梁7的铰接点向所述顶针371方向倾斜;所述连接部42远离所述触发部41的一侧为所述拨动手柄43。所述触发部41、连接部42和拨动手柄43形成杠杠机构,工作原理为:通过拨动所述拨动手柄43,使得触发部41靠近所述顶针371并接触,由此触发气弹簧实现升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31)、外立柱(33)、内立柱(34)、保持架(35)、滚针(36)、伸缩驱动件(37);所述内立柱(34)与所述外立柱(33)相套接;所述伸缩驱动件(37)的一端与所述外立柱(33)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立柱(34)通过座体(31)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与座体(31)相连的末端设有顶针(371),所述顶针(371)伸出所述座体(31)的外侧;所述滚针(36)在保持架(35)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保持架(35)设置在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之间,且所述滚针(36)分别与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31)、外立柱(33)、内立柱(34)、保持架(35)、滚针(36)、伸缩驱动件(37);所述内立柱(34)与所述外立柱(33)相套接;所述伸缩驱动件(37)的一端与所述外立柱(33)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立柱(34)通过座体(31)相连;所述伸缩驱动件(37)与座体(31)相连的末端设有顶针(371),所述顶针(371)伸出所述座体(31)的外侧;所述滚针(36)在保持架(35)的周向设有多个,所述保持架(35)设置在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之间,且所述滚针(36)分别与所述内立柱(34)和外立柱(3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3)还包括导向套(38),所述导向套(38)套装于所述内立柱(34)的末端外壁上,所述内立柱(34)套装有导向套(38)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立柱(3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8)和保持架(35)均为塑料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371)相对座体(31)伸出的距离≤1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件(37)为气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3)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外立柱(33)外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荣黄锋磊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久乐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