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05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推送杆、操作机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医用植入物,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医用植入物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相对位置,可使所述医用植入物快速地从所述推送杆上解脱,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解脱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脑血管疾病例如颅内动脉瘤,是导致人类致死的三大疾病之一,介入治疗因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和治疗时间短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中,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主要是在动脉瘤的腔体中填塞弹簧圈,以促进动脉瘤血栓化。在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临床手术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根据动脉瘤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尺寸的弹簧圈填充到动脉瘤的腔体中,动脉瘤越大,其需要填塞的弹簧圈就越多,手术时间就越长。每个弹簧圈在填充至动脉瘤的腔体过程中都需要经历输送、摆放和解脱这三个步骤,其中,解脱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因此设计一种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治疗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装置,该治疗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解脱可靠性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装置,包括:推送杆、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操作机构和医用植入物;其中,所述推送杆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释放孔;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内腔中移动;所述医用植入物位于所述内腔之第一远端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所述治疗装置具有锁定位置,所述治疗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约束所述第二限位部,以避免所述第二限位部从所述第一远端脱出所述内腔;当所述操作机构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向所述第一近端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以解除对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制。可选地,所述推送杆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释放孔,所述第二释放孔与所述第一释放孔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推送杆的径向上,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释放孔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释放孔布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治疗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呈曲面的外表面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皆为球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推送杆的内径,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之和为所述推送杆之内径的1.1-1.3倍。可选地,所述第一释放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释放孔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二释放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推送杆的轴向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为所述第一释放孔之孔径的0.75-0.85倍;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释放孔的宽度,所述宽度是指所述第二释放孔在所述推送杆之周向上的尺寸。可选地,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皆与所述内腔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一侧的腔壁接触,且所述内腔的腔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第二限位部之间相互压抵,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推送杆之轴向上的位置固定。可选地,所述操作机构为释放丝,所述释放丝包括相对的第二近端和第二远端,所述释放丝在所述内腔中延伸,且所述第二远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释放丝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推送杆之轴向移动。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腔之腔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部用于约束所述释放丝,以避免所述释放丝在所述锁定位置沿所述推送杆之轴向向所述第一远端移动。可选地,所述释放丝上形成有第四限位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所述第四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且所述第四限位部抵靠在所述第三限位部上。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推送杆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推送杆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节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释放孔,且所述第二节段靠近所述第一节段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节段内并与所述第一节段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所述第三限位部。可选地,所述医用植入物为栓塞弹簧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装置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前述的治疗装置包括推送杆、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操作机构和医用植入物,其中,所述推送杆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杆上开设有第一释放孔,所述第一释放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医用植入物连接,且所述医用植入物设置在所述内腔之第一远端的外部。在解脱前,所述治疗装置处于一锁定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朝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对所述第二限位部构成限制,以避免所述第二限位部从所述第一远端脱出所述内腔。需要解脱时,所述操作机构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向所述第一近端移动,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所述第一限位部挤压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向所述第一释放孔退让,从而所述第一限位部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并继续移动至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以解除对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制,之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从所述第一远端脱出所述内腔而完成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解脱。该治疗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解脱可靠性高的特点。第二、所述推送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释放孔,所述第二释放孔与所述第一释放孔相对设置,两个释放孔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解脱过程出现卡阻,提高解脱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治疗装置处于锁定位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移动至第一释放孔的位置;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限位部解除对第二限位部的限制;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医用植入物从推送杆上解脱;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推送杆;110-第一节段,120-第二节段,101-第一释放孔,102-第二释放孔;200-第一限位部;300-第二限位部;400-医用植入物;500-释放丝;510-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操作机构和医用植入物;其中,/n所述推送杆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释放孔;/n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内腔中移动;/n所述医用植入物位于所述内腔之第一远端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n所述治疗装置具有锁定位置,所述治疗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约束所述第二限位部,以避免所述第二限位部从所述第一远端脱出所述内腔;当所述操作机构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向所述第一近端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以解除对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操作机构和医用植入物;其中,
所述推送杆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具有相对的第一近端和第一远端,所述推送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释放孔;
所述操作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内腔中移动;
所述医用植入物位于所述内腔之第一远端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
所述治疗装置具有锁定位置,所述治疗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释放孔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约束所述第二限位部,以避免所述第二限位部从所述第一远端脱出所述内腔;当所述操作机构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操作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向所述第一近端移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以解除对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释放孔,所述第二释放孔与所述第一释放孔相对设置,且在所述推送杆的径向上,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释放孔布置,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释放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
所述治疗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释放孔处,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呈曲面的外表面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近端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皆为球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推送杆的内径,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之和为所述推送杆之内径的1.1-1.3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释放孔为腰型孔,且所述第二释放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推送杆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严钱钱
申请(专利权)人:乐沐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