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689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首先在非经济林中用围栏进行分区,搭建饲养棚,并在棚内安装栖架与育肥笼,配置自动饮水,人工喂料或自动供料均可。然后按照5~10只/每百平方米将脱温鸡移入建设好的饲养棚内,在一个放牧区放牧1~2周后,将鸡群转移至另一个放牧区。使牧草恢复生态。待母鸡达1.5公斤和公鸡达1.8公斤时,上笼育肥15~20天后上市。该方法可充分利用拜城县丰富的200多万亩的非经济林,降低拜城油鸡的饲养成本30~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禽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
技术介绍
拜城油鸡是新疆特色家禽四宝(另三个为和田黑鸡、伊犁鹅、塔里木鸽)之一,属优质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始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拜城县各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农业部于2010年1月15日发布公告将“拜城油鸡”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第1325号),正式命名了“拜城油鸡”。2014年11月19日又发布第2061号公告将拜城油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保护品种。拜城油鸡主要分布在拜城县周边天山南坡约2000米海拔的黑英山乡、老虎台乡等乡镇,具有野性十足、飞檐栖树、耐粗饲、抗病力强、体态轻盈、外观秀丽、骨细肉多、皮下脂肪厚、肉质鲜嫩、味美汤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而且毛色、肉色与冠型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为我国宝贵的家禽遗传资源和种质基因库,是拜城县乃至新疆的特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拜城油鸡以适应性强和肉质优良而著称,并独具一般鸡所没有的成年后经过15-20天的短期育肥,皮下均匀分布一层脂肪的“油鸡”的典型特征。但其饲养期长达6-8个月,生长发育速度慢,饲养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发展。林下养鸡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兴起,即采用山林、果树与绿林等林地散放饲养土鸡,林地可为鸡群提供杂草与昆虫等绿色食物和栖息场所。鸡群既能为林地除去杂草和提供有机肥,也能利用林地的杂草和昆虫,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放养土鸡风味良好、市场价格稳定、前景广阔,适宜广大农户采用。但一直以来,林下养鸡多用于苹果林、红枣林和核桃林等经济林,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将养鸡作为重点。表现在管理精力都放在经济类果树上,并且作为经济林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并不现实,从而影响鸡肉的品质。即使在非经济林中养鸡,由于缺乏一整套科学的林下生态养鸡集成技术,存在围栏与棚舍建设不合理、没有轮牧、饲养密度过大等问题,造成林下寸草不生。这种养殖方式只能说是林下养鸡,而不是林下生态养鸡。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利用拜城县丰富的200多万亩的非经济林进行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降低拜城油鸡的饲养成本,增强肉品质与风味,提高附加值和品牌创建能力,为拜城油鸡的规模化生产开创新途径。该方法也可以饲养土鸡,如三黄鸡、杏花鸡、麻鸡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林下生态放牧区:在非经济林中用围栏进行分区,并搭建饲养棚和鸡笼。进一步地,所述非经济林选自沙枣林、杨树林、红柳林、松树林中的至少一种。非经济林不同于经济林,主要是指公路两侧和田间地头的防风防沙林或规划景观林带、成片防风固沙或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等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非经营性的防护林。上述非经济林均为新疆常见树林,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进行林下轮牧生态养鸡。进一步地,所述非经济林的树林的郁闭度在60%以上,树木平均高度为2米以上,草地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这样要求的原因是在树林茂盛的前提下保证树下杂草丛生,即用于林下轮牧拜城油鸡的非经济林应具有良好的轮牧生态饲养条件。进一步地,所述非经济林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当所述非经济林呈块状分布时,所述非经济林的长为150~400米,宽为100~300米,长宽比为2.5~1;当所述非经济林呈带状分布时,所述非经济林的长为500米以上,宽为50~150米,长宽比≥2.5。可根据非经济林的不同分布情况安排饲养棚与非经济林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最佳养殖效果。进一步地,在饲养棚内安装可容纳80%鸡群的栖架,以及可容纳25%鸡群的育肥笼,并配置自动饮水,人工喂料或自动供料均可。进一步地,如所述非经济林呈块状分布,将其整体视为矩形,一般的矩形的对称轴有两条,均为通过每组对边中点的直线。将所述非经济林按照两条对称轴平均分为4个放牧区,可视草地生长与采食情况进行轮牧,每个放牧区的形状和面积基本相同。将饲养棚建在所述非经济林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如所述非经济林呈带状分布,将其整体视为矩形,沿宽度方向将其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基本相同。将饲养棚建在每部分分区的中心位置,将每部分分区划分为2个放牧区,两部分分区共有4个放牧区,可视草地生长与采食情况进行轮牧。(2)林下轮牧饲养:将雏鸡移至饲养棚中,经过渡期后进入林下轮牧饲养环节,即在一个放牧区进行放养一段时间后,将鸡群转移至另一个放牧区,育肥后即可上市。进一步地,所述雏鸡为脱温鸡。含义为小鸡出壳后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全自动供水、供料、清粪与环控的现代化育雏舍育雏5~6周,即35~42天,此时体重达到350~550克,已完成了马立克氏、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见重大疫病的免疫工作。适宜温度范围为22~25℃,春夏季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用全天候供温。经过集中育雏脱温,使雏鸡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了抗病力,才能进入林下轮牧生态饲养环节。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期为3~5天,在过渡期进行脱温鸡群的夜间上栖架与放牧回棚补饲,以及轮牧调度训练。调教鸡群夜间上栖架的方法是对于不上栖架的鸡要在天黑后轻抱放上栖架,经过2~3天抱放,鸡群就习惯上栖架了;习惯了上栖架的鸡,一旦夜间没有回棚便会上树,可避免常在夜间出没的黄鼠狼等兽敌的伤害。放牧前要进行回棚补饲与轮牧调度信号训练,在控料半天后,饲养人员边加料边吹哨或敲盆等引导鸡群采食,如此反复训练3~5天,鸡群建立起“吹哨或敲盆/采食”的条件反射,当听到吹哨或敲盆后就会集体飞奔回棚进行补饲,轮牧换棚时只需开简易棚相应的门。放牧初期,每天可放3~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进一步地,可根据植被情况确定所述拜城油鸡的饲养密度,以5~10只/每百平方米为宜,即每100平方米饲养5~10只。进一步地,在每个放牧区种植牧草,选择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中豆科牧草如紫苜蓿、三叶草、三叶豆,巢菜、鸡眼草等;禾本科牧草如梯牧草、鸭茅、六月禾、细麦、羊茅、棕叶、狗尾草等。最好加种一定比例的中草药草,如板蓝根、半枝莲、防风、艾草、忍冬等。林下草地种植过程中杜绝使用任何化肥与农药,在养殖过程严禁使用禁用的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使鸡群回归自然。进一步地,视牧草的采食情况,在一个放牧区放牧1~2周后,将鸡群转移至另一个放牧区。对鸡群移出的放牧区场地进行松土、清扫、消毒和浇水,使草地恢复生态。鸡群在场地宽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长,白天采食青草籽实和地虫,下午天黑前补饲。夜间可采用引虫灯使鸡抢食飞虫,照明时间为1~2小时。进一步地,待单只母鸡重量达1.5公斤以上,以及单只公鸡重量达1.8公斤时以上时,将鸡群上笼育肥。育肥期间加喂饲料,如含有玉米、麦麸、豆饼、花生饼、鱼粉、贝壳粉、骨粉、食盐及益生菌的混合饲料。15~20天后即可上市。进一步地,由于林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建立林下生态放牧区:在非经济林中用围栏进行分区,并搭建饲养棚和鸡笼;/n(2)林下轮牧饲养:将雏鸡移至饲养棚中,经过渡期后进入林下轮牧饲养环节,即在一个放牧区进行放养一段时间后,将鸡群转移至另一个放牧区,育肥后即可上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经济林林下轮牧生态饲养拜城油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林下生态放牧区:在非经济林中用围栏进行分区,并搭建饲养棚和鸡笼;
(2)林下轮牧饲养:将雏鸡移至饲养棚中,经过渡期后进入林下轮牧饲养环节,即在一个放牧区进行放养一段时间后,将鸡群转移至另一个放牧区,育肥后即可上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非经济林选自沙枣林、杨树林、红柳林、松树林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经济林的树林的郁闭度在60%以上,树木平均高度在2米以上,草地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非经济林呈块状或带状分布;
当所述非经济林呈块状分布时,所述非经济林的长为150~400米,宽为100~300米,长宽比为2.5~1;当所述非经济林呈带状分布时,所述非经济林的长为500米以上,宽为50~150米,长宽比≥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饲养棚内安装能容纳80%以上鸡群的栖架,以及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栋廖凯曹妍曹少奇刘琦钟志刚黄希东黄贵杰李凤珍杜进姣段真真董伟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诺奇拜城油鸡发展有限公司廖和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