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83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中板、电路板、驱动机构、支撑件、功能器件、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边框设有通孔,通孔连通边框的内部与外部;中板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接边框;电路板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定于中板;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机构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定于边框或中板或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支撑件固定于驱动机构,功能器件固定于支撑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件移动,以使功能器件自通孔相对边框伸出或缩回;第二连接器固定于支撑件,且与功能器件电连接,功能器件相对边框伸出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断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全面屏产品深受用户青睐,提高电子产品的屏占比已经成为生产厂商研发的重点。目前,大多采用升降式功能器件来提高电子产品的屏占比。然而,采用升降式功能器件需要单独设计柔性电路板来保障电连接,导致升降式功能器件无法与现有的非升降式功能器件归一化使用,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与现有的非升降式功能器件归一化使用功能器件,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中板、电路板、驱动机构、支撑件、功能器件、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边框设有通孔,通孔连通边框的内部与外部;中板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接边框,电路板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定于中板;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机构位于边框的内部,且固定于边框或中板或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支撑件固定于驱动机构,功能器件固定于支撑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件移动,以使功能器件自通孔相对边框伸出或缩回;第二连接器固定于支撑件,且与功能器件电连接,功能器件相对边框伸出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断开。本申请所示电子设备采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来实现功能器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当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使功能器件相对边框伸出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功能器件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的电信号可以传递到功能器件;当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使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断开,功能器件与电路板断开连接。相比于传统的升降式功能器件,本申请所示电子设备不需要使用FPC来保持功能器件的电连接状态,也就不需要针对不同的电子设备设计不同的FPC,本申请所示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功能器件可与其他非升降式的功能器件归一化使用,节省了电子设备的成本,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竞争力。而且,不采用FPC保持功能器件的电连接状态,还保证了功能器件相对边框发生移动的运动轨迹可控,避免了在功能器件相对边框伸出或缩回的过程中FPC发生摩擦死折的情况,或是FPC因多次折叠舒展而导致FPC内部走线疲劳断裂的问题,保障了功能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其中,边框的内部是指电子设备的整机内腔,整机内腔用于收容电子设备的电池、存储卡、扬声器和受话器等内部器件。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相对于边框伸出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连接器朝向第一连接器移动方向相同;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连接器远离第一连接器的移动方向相同,以在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以带动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器相对第一连接器移动,保证功能器件相对边框伸出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断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为刚性电路板,不仅有效支撑了固定于支撑件的功能器件和第二连接器,还保证了支撑件固定于驱动机构的稳定性。支撑件电连接功能器件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即功能器件通过内埋于支撑件的走线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不需要通过外部走线将功能器件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提高了边框内部的整洁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的边缘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驱动机构固接,第二部分固接功能器件,第二连接器固定于第一部分且位于功能器件与驱动机构之间,此时第二连接器靠近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时,第二连接器的运动轨迹更加精准可控,保证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精准接触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的边缘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驱动机构固接,第二连接器固定于第一部分且与驱动机构间隔设置,第二部分位于第二连接器与驱动机构之间,功能器件固定于第二部分。此时,功能器件位于第二连接器和驱动机构之间,功能器件靠近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时,功能器件的运动轨迹更加精准可控,保证功能器件能准确地自通孔相对边框伸出或缩回。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壳,固定壳固定于第二部分,功能器件安装于固定壳内部,以将功能器件限定于固定壳内部,防止功能器件从固定壳内部脱落,提高功能器件的装配稳定性。固定壳滑动连接边框,即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件移动时,固定壳可自通孔相对边框伸出或缩回。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壳的外表面套设有密封件,在固定壳相对边框缩回时,密封件夹持于固定壳与边框之间,防止边框外部的水气或其他杂质等进入边框的内部,提高电子设备的密封性。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的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共同围成安装空间,驱动机构、支撑件和功能器件均安装于安装空间,以减小驱动机构、支撑件、功能器件和电路板的组装结构在电子设备中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为电子设备的主板。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相对边框缩回时,支撑件与第一电路板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并列排布,不仅避免了支撑件的移动对设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影响,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还简化了支撑件与第一电路板的组装结构,或者,支撑件与第一电路板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重叠排布,此时第一电路板的体积不受限,第一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提高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而且第一电路板与支撑件重叠的区域仍可以布置内部走线,第一电路板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均固定于中板,以将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固定于边框内部,保证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在边框内部的装配稳定性。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固定于第一电路板,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第二电路板。其中,处理器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连接器通过内埋于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的走线与处理器电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均为刚性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插接件等电连接器实现电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为刚性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不仅可以避免电路板的异性设计,简化电路板的成型工艺,还可以简化电路板在边框内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边框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模组或指纹识别模组。其中,摄像头模组可以用于拍照,也可以用于进行瞳孔识别或面部识别等生理特征识别。一种实施方式中,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上边框大致朝上,下边框大致朝下。通孔设于上边框的中部,在功能器件自通孔伸出边框时,便于用户直接使用功能器件,而无需对电子设备进行角度调整,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3)、中板(15)、电路板(20)、驱动机构(40)、支撑件(50)、功能器件(60)、第一连接器(70)以及第二连接器(80);/n所述边框(13)设有通孔(130),所述通孔(130)连通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与外部;/n所述中板(15)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接所述边框(13);/n所述电路板(20)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中板(15);/n所述第一连接器(7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且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n所述驱动机构(40)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边框或所述中板或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所述支撑件(50)固定于所述驱动机构(40),所述功能器件(60)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0),所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50)移动,以使所述功能器件(60)自所述通孔(130)相对所述边框(13)伸出或缩回;/n所述第二连接器(80)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0),且与所述功能器件(60)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60)相对所述边框(13)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接器(8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70)连接,所述功能器件(60)相对所述边框(13)缩回时,所述第二连接器(8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70)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3)、中板(15)、电路板(20)、驱动机构(40)、支撑件(50)、功能器件(60)、第一连接器(70)以及第二连接器(80);
所述边框(13)设有通孔(130),所述通孔(130)连通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与外部;
所述中板(15)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接所述边框(13);
所述电路板(20)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中板(15);
所述第一连接器(7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且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40)位于所述边框(13)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边框或所述中板或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所述支撑件(50)固定于所述驱动机构(40),所述功能器件(60)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0),所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50)移动,以使所述功能器件(60)自所述通孔(130)相对所述边框(13)伸出或缩回;
所述第二连接器(80)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0),且与所述功能器件(60)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60)相对所述边框(13)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接器(8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70)连接,所述功能器件(60)相对所述边框(13)缩回时,所述第二连接器(8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70)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0)为刚性电路板,所述支撑件(50)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6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80),所述功能器件(60)相对所述边框(13)伸出时,所述功能器件(60)通过所述支撑件(50)、所述第二连接器(80)和所述第一连接器(70)与所述电路板(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0)包括第一部分(51)及与所述第一部分(51)的边缘连接的第二部分(52),所述第一部分(51)与所述驱动机构(40)固接,所述第二部分(52)固接所述功能器件(60),所述第二连接器(80)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51)且位于所述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利佳方建平李少雄王学政史洪宾张为波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