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451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包括:外部框架底部固定底座,底座上固定支座,支座上固定舱体,舱体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接,舱体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顶部;舱体包括采用立式双圆筒结构的上部舱室和下部舱室,上部舱室的下部位于下部舱室内上部,上部舱室的筒壁与下部舱室的上部封头为固定连接,单人逃生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固定有下盖舱门,单人逃生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和固定有上盖舱门,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为连通式结构、中间采用透明隔板隔开;底座上固定有多个压载块,底座上安装有呼吸用应急气瓶,应急气瓶通过管路连接单人逃生舱、救护舱和下部舱室,底座上均安装有气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通过管路连接下部舱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
本技术涉及训练舱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水下逃生训练也仅限于在海军部队及水下搜救部门的针对专业人员进行的专业训练,而在军旅文化体验营中却不具备专用的水下逃生训练装置,因此在军旅文化体验营中难以接受到最真实的训练体验,因此,如何为受训人员提供专用的逃生训练舱,使受训人员接受到最真实的训练体验,是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外部框架和舱体,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舱体,所述舱体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的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与舱体之间铺设有格栅;所述舱体包括上部舱室和下部舱室,所述上部舱室采用分别作为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立式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部框架和舱体,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舱体,所述舱体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的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与舱体之间铺设有格栅;/n所述舱体包括上部舱室和下部舱室,所述上部舱室采用分别作为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立式双圆筒结构,所述上部舱室的下部位于下部舱室内上部,所述上部舱室的筒壁与下部舱室的上部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单人逃生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固定有下盖舱门,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下盖舱门密封,所述单人逃生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和固定有上盖舱门,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部框架和舱体,所述外部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上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舱体,所述舱体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的顶部突出于外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外部框架的顶部与舱体之间铺设有格栅;
所述舱体包括上部舱室和下部舱室,所述上部舱室采用分别作为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立式双圆筒结构,所述上部舱室的下部位于下部舱室内上部,所述上部舱室的筒壁与下部舱室的上部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单人逃生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固定有下盖舱门,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下盖舱门密封,所述单人逃生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和固定有上盖舱门,所述第二通孔通过上盖舱门密封,所述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为连通式结构、中间采用透明隔板隔开且单人逃生舱和救护舱的上部连通;
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多个压载块,所述底座且位于外部框架的一对角上均安装有用于提供氧气和空气的呼吸用应急气瓶,所述应急气瓶通过管路连接单人逃生舱、救护舱和下部舱室,所述底座且位于外部框架的另一对角上均安装有气动隔膜泵,所述气动隔膜泵通过管路连接下部舱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块呈四角布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工作站受训人员逃生训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舱还包括外部爬梯,所述外部爬梯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以群喻锡成付国举刘平小袁恒荣姚健陈杰王世峰陈亮包晓辰孙茂旭王军阳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