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包括:主体;报警音响,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底端中央;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齿轮右侧;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底端;气缸,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端;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气缸另一端;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端;摄像头,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前端;处理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顶部左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报警音响。该防疲劳驾驶摄像头,无需安装驾驶人员对面,可根据驾驶人员身高和驾驶习惯进行调节,提高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
本技术涉摄像头
,具体为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每年的交通事故也是非常多,其中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非常高,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防疲劳驾驶摄像头需要安装到驾驶人员正对,以便于对驾驶人员的面部进行监控,可这样会影响驾驶人员视线,造成危险,而且不能根据不同驾驶人员的身高和驾驶习惯进行调节角度,确保对准驾驶人员面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安装到驾驶人员正对面,不能根据驾驶人员身高和驾驶习惯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包括:主体;报警音响,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左右两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底端中央;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齿轮右侧;支撑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底端;气缸,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端;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气缸另一端;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端;摄像头,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前端;处理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顶部左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报警音响。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齿条,啮合连接于所述齿轮右侧外壁;滑块,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齿条前后两端;滑槽,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于所述支撑板顶端前后两侧,所述滑槽位置与滑块相对应;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右端;拉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齿条右侧,且贯穿于所述固定板外壁;弹簧,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于所述拉杆外壁,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左侧卡接,另一端与所述齿条右端卡接。优选的,所述滑块呈长方体与滑槽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拉杆呈“凹”字形。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端四角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将该设备放置到汽车平台上,通过卡接机构进行解锁,旋转主体将摄像头对准驾驶人员方向,在通过卡接机构进行锁紧,启动气缸通过伸缩杆限位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将摄像头对准驾驶人员面部检查,通过和处理器配合检查驾驶人员是否疲劳驾驶,如疲劳驾驶通过配合报警音响报警提示,从而实现无需安装到驾驶人员正对面,可根据驾驶人员升高和驾驶习惯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立体图;图2为主视剖图;图3为A处放大图;图4为卡接机构爆炸图。图中:1、主体,2、报警音响,3、齿轮,4、卡接机构,5、支撑板,6、气缸,7、伸缩杆,8、底座,9、摄像头,10、处理器,41、齿条,42、滑块,43、滑槽,44、拉杆,45、弹簧,46、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包括主体1、报警音响2、齿轮3、卡接机构4、支撑板5、气缸6、伸缩杆7、底座8、摄像头9和处理器10,报警音响2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主体1左右两侧,齿轮3固定连接于主体1底端中央,卡接机构4设置于齿轮3右侧,通过卡接机构4以便对齿轮进行锁紧,支撑板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齿轮3底端,气缸6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5底端,通过气缸6以便于推动支撑板5向上或向下移动,底座8固定连接于气缸6另一端,伸缩杆7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5底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8顶端,通过伸缩杆7以便于对支撑板5进行限位,摄像头9固定连接于主体1前端,处理器10固定连接于前端顶部左侧,且电性连接于摄像头9和报警音响2,通过摄像头9与处理器10配合对人员是否疲劳驾驶进行检查。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接机构4包括齿条41、滑块42、滑槽43、拉杆44、弹簧45和固定板46,齿条41啮合连接于齿轮3右侧外壁,通过齿条41以便于对齿轮3进行限位,滑块42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齿条41前后两端,滑槽4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于支撑板5顶端前后两侧,滑槽43位置与滑块42相对应,通过滑块42于滑槽43相配合将齿条41向左或向右移动,固定板46固定连接于支撑板5右端,拉杆44固定连接于齿条41右侧,且贯穿于固定板46外壁,通过拉杆44以便于拉动齿条41,弹簧45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于拉杆44外壁,弹簧45一端与固定板46左侧卡接,另一端与齿条41右端卡接,弹簧45为旋转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对齿轮3进行锁紧或解锁。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42呈长方体与滑槽43相配合,防止在移动时出现旋转。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拉杆44呈“凹”字形,以便于拉动齿条41进行解锁。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伸缩杆7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5底端四角处,以便进行限位防止晃动,确保稳定向上或向下移动。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步骤一,首先将该设备通过螺钉连接于汽车平台顶端;步骤二,通过向右拉伸拉杆44挤压弹簧45,从而齿条41在配合滑块42沿滑槽43内腔移动,对齿轮3进行解锁,旋转主体1将摄像头9对准驾驶员方向,同时松开拉杆44在弹簧45弹力作用下,齿条41与齿轮3啮合连接锁紧,进而根据驾驶人员升高和驾驶习惯,启动气缸6在配合伸缩杆7进行限位,促使支撑板5向上向下移动,将摄像头9对准驾驶人员面部,通过摄像头9将影象传给处理器10进行分析,如疲劳驾驶会控制报警音响2进行报警提示;该设备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无需安装驾驶员正对面影响视野,可根据驾驶人员升高和驾驶习惯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端”、“一端”、“另一端”、“一侧”、“顶端”、“内”、“前端”、“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套接”、“插接”、“固定连接”、“旋转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1);/n报警音响(2),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左右两侧;/n齿轮(3),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底端中央;/n卡接机构(4),设置于所述齿轮(3)右侧;/n支撑板(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3)底端;/n气缸(6),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5)底端;/n底座(8),固定连接于所述气缸(6)另一端;/n伸缩杆(7),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5)底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8)顶端;/n摄像头(9),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前端;/n处理器(1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顶部左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摄像头(9)和所述报警音响(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
报警音响(2),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左右两侧;
齿轮(3),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底端中央;
卡接机构(4),设置于所述齿轮(3)右侧;
支撑板(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3)底端;
气缸(6),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5)底端;
底座(8),固定连接于所述气缸(6)另一端;
伸缩杆(7),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5)底端,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8)顶端;
摄像头(9),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前端;
处理器(1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顶部左侧,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摄像头(9)和所述报警音响(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机构(4)包括:
齿条(41),啮合连接于所述齿轮(3)右侧外壁;
滑块(42),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
申请(专利权)人:锐为视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