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3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气腔,所述气腔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气腔底部设置进气管,且进气管底部设置热油箱,所述热油箱右侧底部设置出油管,且热油箱左侧上端设置进油管,所述气腔顶部设置电磁阀,且电磁阀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左侧设置油气分离器,且油气分离器内部设置夹板,所述夹板下方设置挡油网,且挡油网下方设置导流板,所述油气分离器底部设置回油管,且油气分离器左侧设置出气管,并且出气管下方设置吸收槽。该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热油排气相关
,具体为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的公路事业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强制式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是一种将石料(又称骨料)、沥青、矿粉、添加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然后将石料、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生产出适合铺设沥青路面的黑色混合料拌合设备,其中沥青导热油加热系装置是该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导热油在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中,从燃烧器吸收燃油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高温的导热油通过循环管道加热沥青以及沥青管道,降温后的导热油经过再次加温,周而复始,直至沥青和管道达到所需的温度,同时导热油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打开气腔的阀门进行排气。但是,在对导热油进行排气时,人工排气,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浪费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对导热油进行排气时,人工排气,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浪费资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气腔,所述气腔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气腔底部设置进气管,且进气管底部设置热油箱,所述热油箱右侧底部设置出油管,且热油箱左侧上端设置进油管,所述气腔顶部设置电磁阀,且电磁阀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左侧设置油气分离器,且油气分离器内部设置夹板,所述夹板下方设置挡油网,且挡油网下方设置导流板,所述油气分离器底部设置回油管,且油气分离器左侧设置出气管,并且出气管下方设置吸收槽。优选的,所述热油箱呈圆筒形结构,且出油管左端与热油箱右侧面底部连通位置处设置密封圈,并且进油管右端与热油箱左侧面上端连通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底部与热油箱顶面右侧连通位置处管口内侧设置有一层滤油网,并且进气管顶部与气腔底面中央位置连通。优选的,所述气腔呈圆筒形空腔结构,且压力传感器的感应探头伸入气腔内部,且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电性连接,并且排气管底端穿过电磁阀与气腔顶部中央位置连通。优选的,所述油气分离器呈矩形空腔结构,且油气分离器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出气管左侧底部出口内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且出气管伸入吸收槽内,且吸收槽内部填充有冷水,并且油气分离器底部的回油管底端与进油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夹板设置在油气分离器内部右侧壁排气管管口的上端,且挡油网的顶部设置在夹板底面的夹槽内,且导流板呈梯形结构,且导流板分别设置在挡油网的左右两侧,且挡油网前后两端分别与油气分离器内部的前后内壁接触,并且挡油网底部与导流板之间留出矩形下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节约资源;1、在气腔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气腔顶部设置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的感应探头伸入气腔内部,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电性连接,且排气管底端穿过电磁阀与气腔顶部中央位置连通,当压力传感器的感应探头检测到气腔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打开电磁阀从而完成自动排气,提高工作效率;2、进气管与热油箱连通位置处的管口内侧设置一层滤油网能后将热气中的油蒸汽过滤下来一部分,热气经过排气管进入油气分离器后,油气分离器内部的挡油网将热气中的油蒸汽阻拦至油气分离器底部通过回油管进入进油管内,通过进油管重新回到热油箱,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油气分离器俯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油气分离器正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油箱;2、出油管;3、进气管;4、压力传感器;5、PLC控制器;6、气腔;7、电磁阀;8、排气管;9、油气分离器;91、夹板;92、挡油网;93、导流板;10、出气管;11、吸收槽;12、回油管;13、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热油箱1、出油管2、进气管3、压力传感器4、PLC控制器5、气腔6、电磁阀7、排气管8、油气分离器9、夹板91、挡油网92、导流板93、出气管10、吸收槽11、回油管12和进油管13,气腔6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5,且PLC控制器5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的型号为DMP321,气腔6底部设置进气管3,且进气管3底部设置热油箱1,进气管3底部与热油箱1顶面右侧连通位置处管口内侧设置有一层滤油网,并且进气管3顶部与气腔6底面中央位置连通,热油箱1右侧底部设置出油管2,且热油箱1左侧上端设置进油管13,热油箱1呈圆筒形结构,且出油管2左端与热油箱1右侧面底部连通位置处设置密封圈,并且进油管13右端与热油箱1左侧面上端连通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气腔6顶部设置电磁阀7,且电磁阀7顶部设置排气管8,气腔6呈圆筒形空腔结构,且压力传感器4的感应探头伸入气腔6内部,且压力传感器4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5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电磁阀7电性连接,并且排气管8底端穿过电磁阀7与气腔6顶部中央位置连通,排气管8左侧设置油气分离器9,且油气分离器9内部设置夹板91,夹板91下方设置挡油网92,且挡油网92下方设置导流板93,夹板91设置在油气分离器9内部右侧壁排气管8管口的上端,且挡油网92的顶部设置在夹板91底面的夹槽内,且导流板93呈梯形结构,且导流板93分别设置在挡油网92的左右两侧,且挡油网92前后两端分别与油气分离器9内部的前后内壁接触,并且挡油网92底部与导流板93之间留出矩形下油口,油气分离器9底部设置回油管12,且油气分离器9左侧设置出气管10,并且出气管10下方设置吸收槽11,油气分离器9呈矩形空腔结构,且油气分离器9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出气管10左侧底部出口内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且出气管10伸入吸收槽11内,且吸收槽11内部填充有冷水,并且油气分离器9底部的回油管12底端与进油管13连通。如图1和图2中,在气腔6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5,PLC控制器5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4,气腔6顶部设置电磁阀7,压力传感器4的感应探头伸入气腔6内部,压力传感器4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5电性连接,PLC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电磁阀7电性连接,且排气管8底端穿过电磁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气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6)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5),且PLC控制器(5)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4),所述气腔(6)底部设置进气管(3),且进气管(3)底部设置热油箱(1),所述热油箱(1)右侧底部设置出油管(2),且热油箱(1)左侧上端设置进油管(13),所述气腔(6)顶部设置电磁阀(7),且电磁阀(7)顶部设置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左侧设置油气分离器(9),且油气分离器(9)内部设置夹板(91),所述夹板(91)下方设置挡油网(92),且挡油网(92)下方设置导流板(93),所述油气分离器(9)底部设置回油管(12),且油气分离器(9)左侧设置出气管(10),并且出气管(10)下方设置吸收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气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6)右侧中央位置设置PLC控制器(5),且PLC控制器(5)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4),所述气腔(6)底部设置进气管(3),且进气管(3)底部设置热油箱(1),所述热油箱(1)右侧底部设置出油管(2),且热油箱(1)左侧上端设置进油管(13),所述气腔(6)顶部设置电磁阀(7),且电磁阀(7)顶部设置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左侧设置油气分离器(9),且油气分离器(9)内部设置夹板(91),所述夹板(91)下方设置挡油网(92),且挡油网(92)下方设置导流板(93),所述油气分离器(9)底部设置回油管(12),且油气分离器(9)左侧设置出气管(10),并且出气管(10)下方设置吸收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箱(1)呈圆筒形结构,且出油管(2)左端与热油箱(1)右侧面底部连通位置处设置密封圈,并且进油管(13)右端与热油箱(1)左侧面上端连通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加热导热油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底部与热油箱(1)顶面右侧连通位置处管口内侧设置有一层滤油网,并且进气管(3)顶部与气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全吴忠杰战楠杜英豪刘淑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润兴成公路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