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33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镜头驱动装置包括镜筒、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镜筒用于安装镜头,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实现镜筒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实现镜筒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线圈和软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配合可以实现镜头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和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进而实现镜头同时具有偏摆、俯仰和滚动方向上的抖动补偿功能,且滚动独立于俯仰、偏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学防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光学装置的镜头驱动装置的抖动补偿一般只有偏摆、俯仰方向上的抖动补偿,没有滚动方向的抖动补偿功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在滚动方向实现防抖的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滚动方向实现防抖的镜头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包括:镜筒,所述镜筒用于安装镜头;第一壳体,所述镜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镜筒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或转动;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或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线圈和软磁片。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所在平面和所述软磁片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和绕设于所述铁芯的线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线圈组件,且两个所述线圈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软磁片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且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且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盖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通光孔;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软磁片中其一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软磁片中另一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支点结构,所述第一支点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为中空的四棱柱,所述第一侧板围设成所述第一壳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侧板围设成所述第二壳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为四个且等间距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四个侧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四个侧面之间,四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四个棱边位置;所述线圈组件所在平面和所述软磁片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结构包括第一球凸部,所述第一球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球凸部第一球凸部配合的第一滚槽,所述第一球凸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滚槽,所述第一球凸部可在所述第一滚槽内移动或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磁钢组件和第一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磁钢组件和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中的其一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另一固定于所述镜筒。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线圈组件与软磁片相互作用,产生驱动第一壳体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的驱动力,同时,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镜筒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由此,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配合可以实现镜头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和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进而实现镜头同时具有偏摆、俯仰和滚动方向上的抖动补偿功能,且滚动独立于俯仰、偏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镜头驱动装置去除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和图5通过镜头驱动装置去除第二盖板的俯视图分别显示了第一壳体两种相反方向的转动;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镜头驱动装置去除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沿B-B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00、镜头驱动装置;1、镜筒;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二驱动装置;41、软磁片;42、线圈组件;421、线圈;422、铁芯;21、第一底板;22、第一侧板;23、第一盖板;230、第一通光孔;31、第二底板;32、第二侧板;33、第二盖板;330、第二通光孔;5、第一支点结构;51、第一连接件;52、第一球凸部;310、第一滚槽;6、第一弹性结构;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弹性连接条;7、第一驱动装置;71、磁钢组件;72、线圈组件;8、第二支点结构;81、第二连接件;82、第二球凸部;210、第二滚槽;9、第二弹性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8,一种镜头驱动装置100,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0包括:镜筒1,所述镜筒1用于安装镜头;第一壳体2,所述镜筒1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镜筒1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2移动或转动;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内,所述第一壳体2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3移动或转动;第一驱动装置7和第二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镜筒1和所述第一壳体2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于所述镜筒1和所述第一壳体2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用于实现所述镜筒1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用于实现所述镜筒1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包括相对设置的线圈组件42和软磁片41。本申请通过线圈组件42与软磁片41相互作用,产生驱动第一壳体2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的驱动力,同时,第一驱动装置7可驱动镜筒1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由此,第一驱动装置7和第二驱动装置4配合可以实现镜头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和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进而实现镜头同时具有偏摆、俯仰和滚动方向上的抖动补偿功能,且滚动独立于俯仰、偏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42固定于第二壳体3、软磁片41固定于第一壳体2,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线圈组件42固定于第一壳体2、软磁片41固定于第二壳体3。优选所述线圈组件42所在平面和所述软磁片41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2。线圈组件42与软磁片41相互产生垂直线圈组件42或软磁片41所在平面的力。对线圈组件42通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包括:/n镜筒,所述镜筒用于安装镜头;/n第一壳体,所述镜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镜筒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或转动;/n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或转动;/n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n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线圈组件和软磁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用于安装镜头;
第一壳体,所述镜筒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镜筒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或转动;
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或转动;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筒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所述镜筒在垂直于光轴所在平面内的移动或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线圈组件和软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所在平面和所述软磁片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和绕设于所述铁芯的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线圈组件,且两个所述线圈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软磁片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且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通光孔;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且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盖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通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卫领郭顺王洪兴
申请(专利权)人: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