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雄佳专利>正文

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21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作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壳,所述导电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簧片设置在导电壳内部使得发生偏转时受弯曲区域位于引脚管体内部,有效消除引线与簧片偏转对管体的损坏,同时通过导电壳右侧的气体受热膨胀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达到长时间的持续通电的效果,同时通过滑块、铁芯、线圈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长时间持续工作时断开外加磁场迅速断开干簧管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干簧管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的接点断开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
,具体为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干簧管于1936年专利技术至今已有近百年年历史,由于簧片的特殊理化性能,具备较高的固有频率,在使用时接点通断速度极快,开关速度比一般电磁继电器块5-10倍,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通讯、医疗、安防等领域,除此之外还可以广泛用于制造新型传感器及高端电子器件,在未来科技发展道路上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干簧管是通过外加磁场使得簧片极化后实现簧片的偏转进而实现开关的效果,在极化过程中,由于干簧管内部的特殊构造导致其在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传统干簧管无法实现长时间高压或大电流的工作负荷,当电流过大时,簧片因过热引发簧导线升温,导致磁性材质内部极化区域因分子热运动遭到破坏使得磁畴瓦解,难以复原,导致磁性消失;其二、当干簧管长时间工作时,当外加磁场撤去后,干簧管簧片受到长时间磁极化影响,簧片残余磁性,导致无法保持干簧管原有的快速接点通断的特性;其三、磁簧开关为脆性元件,为实现上万次的开合,簧片引出线必须焊接在较厚玻璃或密封器件上,而进行偏转导致与器件接触部分发生多次弯曲后,器件内部易发生破损,导致内部惰性气体流失加速簧片氧化,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干簧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具备按照不同工作环境自动切换相应工作模式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作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壳,所述导电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簧片,所述簧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触片,所述触片的左侧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左右两端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电块,所述导电片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的外部缠绕有线圈。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靠近引线一侧且位于导电壳的内侧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优选的,所述铁芯的长度值小于导电片的内径,所述导电块的长度值大于导电片的壁厚。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磁铁极化导电簧片使得触片相互吸附使得簧片发生偏转实现磁簧开关的快速闭合,同时通过导电壳右侧的气体受热膨胀配合支撑杆、滑块的设置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达到长时间的持续通电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干簧管无法持续工作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电片内部的铁芯上缠绕的线圈的互感实现最大磁导率匝数的改变达到磁导率进而实现铁芯偏转角度发生改变的效果,同时通过滑块、铁芯、线圈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长时间持续工作时断开外加磁场迅速断开干簧管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干簧管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的接点断开缓慢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通过短时间工作时干簧管的受磁化特性实现干簧管的接通,接接通过程中,将簧片设置在导电壳内部使得发生偏转时受弯曲区域位于引脚管体内部,有效消除引线与簧片偏转对管体的损坏,使得干簧管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增长,同时通过导电片与导电块的配合设置,接保证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簧片的快速通断,也有效缓解了簧片受热使得磁畴破坏导致的簧片磁性消失,进而导致无法实现长期工作状态下的快速通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长时间工作时导电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长时间工作时导电片内部偏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长时间工作时断开外加磁场时导电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引线;3、导电壳;4、导电片;41、导电块;5、挡板;51、支撑杆;52、滑块;6、连杆;61、簧片;62、触片;7、铁芯;71、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作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引线2,引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壳3,导电壳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5,挡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1,支撑杆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2,支撑杆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杆6,连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簧片61,簧片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触片62,触片62的左侧设有导电片4,导电片4的左右两端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电块41,导电片4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铁芯7,铁芯7的外部缠绕有线圈71。当干簧管处于短时间工作模式时,当外加磁场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内部的簧片61受到磁化导致两侧簧片61带上异性磁性,在磁力的吸附作用下均向着导电片4发生偏转,当触碰62与导电片4发生接触时,干簧管接通,实现元件的正常工作,当外加磁场的撤出后,簧片61的磁性消失,干簧管处于断开状态,在上述通断工作状态下,由于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引线与簧片的连接点迁移至导电壳3内部,从而避免了簧片偏转弯折对管体的影响,减少了对管体的损耗。在受热的同时导电壳3内部右侧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因两端引线受热使得导电壳3外部两端腔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挡板5向着内侧滑动,进一步推动支撑杆51使得滑块52与导电片4两端设置的导电壳41接触,实现接通,如此实现了长时间工作模式的切换,在滑块52持续运动的过程中,导电块41与铁芯7接触,使得铁芯7带电,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此时铁芯7带有磁性,与导电片4通电,产生感应磁场发生互感,进一步使得铁芯7发生偏转,随着偏转的进行并且此处的滑块52是持续运动的,最终会使得铁芯7偏转至如图3所示位置,此时铁芯7上缠绕的线圈由于滑块52的持续移动,导致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持续减少,由于磁导率匝数直接影响了磁感应强度,磁场力持续减小,如此,铁芯实现缓慢的动态平衡,对此处铁芯的受力分析,铁芯受到自身重力,铁芯7通电产生的磁力以及外加磁场的磁力保持平衡,此时若撤出外加磁场,铁芯7的平衡被打破,必定会发生如图4偏转,此时干簧管断开,至此全过程实现长时间工作状态时的快速接点通断。挡板5的靠近引线2一侧且位于导电壳3的内侧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在受热的同时导电壳3内部右侧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因两端引线受热使得导电壳3外部两端腔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挡板5向着内侧滑动,进一步推动支撑杆51使得滑块52与导电片4两端设置的导电壳41接触,实现接通。铁芯7的长度值小于导电片4的内径,导电块41的长度值大于导电片4的壁厚。使得导电块41在滑动时可与铁芯7实现接触通电。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当干簧管处于短时间工作模式时,当外加磁场靠近干簧管时,干簧管内部的簧片61受到磁化导致两侧簧片61带上异性磁性,在磁力的吸附作用下均向着导电片4发生偏转,当触碰62与导电片4发生接触时,干簧管接通,实现元件的正常工作,当外加磁场的撤出后,簧片61的磁性消失,干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作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引线(2),所述引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壳(3),所述导电壳(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1),所述支撑杆(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2),所述支撑杆(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簧片(61),所述簧片(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触片(62),所述触片(62)的左侧设有导电片(4),所述导电片(4)的左右两端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电块(41),所述导电片(4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铁芯(7),所述铁芯(7)的外部缠绕有线圈(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簧电磁继电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作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引线(2),所述引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壳(3),所述导电壳(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1),所述支撑杆(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2),所述支撑杆(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簧片(61),所述簧片(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触片(62),所述触片(62)的左侧设有导电片(4),所述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雄佳
申请(专利权)人:樊雄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