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18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连接线,包括线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线体两端的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线体包括隔热层、隔油层以及若干组导线,隔热层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固定连接,隔油层内设置有密闭油腔,密闭油腔内填充有方棚油,若干组导线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电连接且均呈螺旋状套设在隔油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线呈螺旋状置于密闭油腔内,有效提高导线拉伸特性,通过在密闭油腔内填充方棚油,使得导线相互之间以及导线与外界之间形成绝缘保护,从而可在绝缘层破损时,有效避免导线相互之间的短路以及导线与外界造成的短路,同时通过观察方棚油的颜色,进行及时跟换线体,以及便于选择完好、无破损的线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连接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连接线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连接线。
技术介绍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是现代数字程序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执行元件,应用极为广泛,在步进电机的使用中需要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通常与步进电机配套的连接线仍然存在抗拉能力以及耐高温能力差,例如在步进电机位往复移过程中,容易损坏,同时在高温环境下,其易受外部高温环境而影响工作性能。目前,中国专利号为“201921693322.3”公开了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抗高温防软化连接线,连接导线的外部套接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外部套接有支撑组件,且绝缘层和支撑组件的间隙处设置有加固金属丝,支撑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抗拉组件,抗拉组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壳,且抗拉组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壳,抗拉组件的外部套接有阻燃层,且阻燃层的外部覆盖有耐磨保护层,第一安装壳的前表面设置有连接接口,第二安装壳的后表面设置有连接插头;该连接线的抗拉组件可以增加连接线的抗拉强度,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连接线在使用中损坏,支撑组件可以增加连接线的支撑强度,通过隔热层的设置,可以增加连接线的耐高温性。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当连接导线的绝缘层破损时,容易使得连接导线与加固金属丝导电,进而容易形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连接线,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当连接导线的绝缘层破损时,容易使得连接导线与加固金属丝导电,进而容易形成短路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机连接线,包括线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线体两端的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所述线体包括隔热层、隔油层以及若干组导线,所述隔热层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固定连接,所述隔油层内设置有密闭油腔,密闭油腔内填充有方棚油,若干组所述导线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电连接且均呈螺旋状套设在隔油层内。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油层设置在隔热层内。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油层两端均设置有封油部,封油部分别与接线端口和接线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导线穿过并穿出封油部。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耐磨层、绝缘层以及凸管。更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套设在隔热层外部,且耐磨层通过固定环固定与隔热层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采用尼龙网套。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设置在导线外部,且绝缘层两端分别与封油部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凸管包括油管以及隔热管,油管与密闭油腔连通,隔热管与隔热层固定连接,且油管和隔热管上均设置有观察部。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油层、封油部以及油管均采用丁腈橡胶,所述隔热层与隔热管均采用陶瓷纤维。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线呈螺旋状置于密闭油腔内,有效提高导线拉伸特性,并可收部分振动,从而有效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密闭油腔内填充方棚油,使得导线相互之间以及导线与外界之间形成绝缘保护,从而可在绝缘层破损时,有效避免导线相互之间的短路以及导线与外界造成的短路,同时方棚油可进一步吸收部分振动,从而有效减少振动对导线的影响。2、本专利技术通过观察方棚油的颜色,进行及时跟换线体,以及便于选择完好、无破损的线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位于凸管处的线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位于接线端口处的线体纵截面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若干组导线呈螺旋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线体;2-接线端口;3-接线端头;4-隔热层;5-隔油层;6-导线;7-方棚油;8-封油部;9-耐磨层;10-绝缘层;11-凸管;12-固定环;13-油管;14-隔热管;15-观察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机连接线,参照图1-4:包括线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线体1两端的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接线端口2与接线端头3分别用于连接电机以及电源,线体1包括隔热层4、隔油层5以及若干组导线6,隔热层4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固定连接,其隔热层4用于隔绝外部温度,有效降低外界温度导致导线6温度的升高,进而有效避免导线6温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隔油层5内设置有密闭油腔,并在密闭油腔的两端分别塑封有与之同材质的封油部8,从而提高密闭油腔的密封性,同时通过在密闭油腔内填充方棚油7,方棚油7不仅绝缘性好,对导线6起到绝缘和绝缘保养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导线6的短路,而且可以吸收部分振动,从而有效减少振动对导线6的影响,同时将若干组呈螺旋状的导线6置于密闭油腔内,通过螺旋特性,从而有效提高导线6拉伸特性,同时可进一步吸收部分振动,进而有效提高导线6的使用寿命。其中,参照图2和3,隔油层5设置在隔热层4内,通过隔热层4对隔油层5的保护以及提高对方棚油7的隔热,从而提高隔油层5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可采用隔油层5设置在隔热层4外部,即在密闭油腔内套接有隔热层4,也可实现隔热。其中,参照图3,隔油层5两端均设置有封油部8,封油部8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固定连接,导线6穿过并穿出封油部8;导线6端部分别穿出封油部8并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电连接,同时导线6与封油部8进行固定,实现导线6固定在密闭油腔内,提高导线6在密闭油腔内的稳定性,。其中,参照图1-4,还包括耐磨层9、绝缘层10以及凸管11。其中,参照图1-3,耐磨层9套设在隔热层4外部,且耐磨层9通过固定环12固定与隔热层4固定连接;为提高隔热层4的耐磨性,提高隔热层4的使用寿命,在隔热层4外部套设耐磨层9,并在隔热层4收尾端通过固定环12,将耐磨层9固定在隔热层4外部,同时为便于手动将接线端口2或接线端头3连接电机或电源,在固定环12外侧设置防滑纹。其中,耐磨层9采用尼龙网套,尼龙网套不仅耐磨性好,而且成本低。其中,参照图3,绝缘层10设置在导线6外部,且绝缘层9两端分别与封油部8固定连接;为进一步提高导线6对外的绝缘性,在导线6外部设置绝缘层10。其中,参照图1和2,凸管11包括油管13以及隔热管14,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连接线,包括线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线体(1)两端的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1)包括隔热层(4)、隔油层(5)以及若干组导线(6),所述隔热层(4)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固定连接,所述隔油层(5)内设置有密闭油腔,密闭油腔内填充有方棚油(7),若干组所述导线(6)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电连接且均呈螺旋状套设在隔油层(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连接线,包括线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线体(1)两端的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1)包括隔热层(4)、隔油层(5)以及若干组导线(6),所述隔热层(4)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固定连接,所述隔油层(5)内设置有密闭油腔,密闭油腔内填充有方棚油(7),若干组所述导线(6)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电连接且均呈螺旋状套设在隔油层(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层(5)设置在隔热层(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层(5)两端均设置有封油部(8),封油部(8)分别与接线端口(2)和接线端头(3)固定连接,所述导线(6)穿过并穿出封油部(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层(9)、绝缘层(10)以及凸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龙跃钟芳艺吴永程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钟声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