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结构及火箭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火箭发动机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结构及火箭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运载火箭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减压阀作为一种减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的火箭发动机中。特别是应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时,在零流量的工况下,须保证减压阀本身及下游管路元件、贮箱不发生超压情况。减压阀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能否完成任务,从而影响飞行试验的成败。为保证零流量工况下不超压,通常的设计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常值耗气元件,保持减压阀出口压力稳定;另一种是依靠阀门内部运动件的力平衡关系自行锁闭,避免下游超压。方案一属于人为制造附加流量,虽然不会超压,但会导致额外的气体损耗,从而增加气瓶携带的气体总量,在对重量体积要求严苛的飞行器上劣势明显。方案二可以解决方案一的问题,但运动件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力平衡并形成密封,需要运动件、阀口密封副、弹性元件、敏感元件等关键元件以及动密封的精巧设计,既要保证零流量工况下的锁闭性能,又要保证有流量工况下的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阀主体单元、第一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和锁紧单元,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调整单元位于所述阀主体单元上部,所述第二调整单元位于所述阀主体单元的下部,且所述锁紧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的上部;其中,/n所述阀主体单元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介质出口通道、通道体、阀芯和阀座,所述介质入口通道和所述通道体分别连通所述阀芯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所述阀座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所述间隙后,一部分通过所述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带动所述阀芯向所述第二调整单元方向移动,来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之间接触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体火箭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阀主体单元、第一调整单元、第二调整单元和锁紧单元,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调整单元位于所述阀主体单元上部,所述第二调整单元位于所述阀主体单元的下部,且所述锁紧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的上部;其中,
所述阀主体单元上设有介质入口通道、介质出口通道、通道体、阀芯和阀座,所述介质入口通道和所述通道体分别连通所述阀芯周向表面与相对应的所述阀座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外部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通道经过所述间隙后,一部分通过所述介质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道体内,带动所述阀芯向所述第二调整单元方向移动,来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之间接触距离,实现所述介质出口通道压力恒定;
所述锁紧单元用于通过电磁结构切断所述介质入口通道与所述间隙的连通,阻止外部介质流入;
所述锁紧单元包含电磁铁上端盖、电磁体壳体、开线圈、磁钢、闭线圈、电磁铁下端盖和锁闭环;
所述电磁铁上端盖、所述电磁铁下端盖和所述电磁体壳体构成密闭空腔,所述电磁铁上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上端,所述电磁铁下端盖位于所述电磁体壳体的下端;所述开线圈、所述磁钢、所述闭线圈位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磁钢位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开线圈和所述闭线圈紧贴,所述锁闭环沿所述阀芯周向套设在所述阀芯表面,且所述锁闭环用于阻断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流入所述壳体内侧;
所述锁闭环为两端相通的结构且包含同轴设计第一环接部、第二环接部和第三环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环接部、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的直径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环接部和所述第二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一凸台体,所述第二环接部和所述第三环接部过渡位置形成第二凸台体;
所述开线圈通电,所述第三环接部向远离所述壳体上的壳体平台一侧移动,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外部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所述闭线圈通电,所述第三环接部向靠近所述壳体平台一侧移动,使得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紧贴,实现减压阀装置保持关闭状态,阻止外部介质所述介质入口通道进入所述间隙内;
所述锁闭环与所述壳体平台表面对应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条,环形凸起条围绕第三环接部轴线周向设置在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彬,张思远,杨永刚,王喜良,李欢,李莹,刘耀林,范宇,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