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气释放阀及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77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体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氮气释放阀及灭火系统;该氮气释放阀包括阀体和驱动装置;阀体包括上腔体、进气口、排气口和自密封装置,上腔体设置在阀体的上部;进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下部;排气口设置在阀体一侧;自密封装置设置在上腔体内,自密封装置与上腔体连通;设置在阀体的上方,用于穿透阀体的顶部,以使排气口释放高压氮气的驱动装置;该氮气释放阀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阀门打不开或者阀门漏气的技术问题,防止氮气泄露,避免因打不开阀门或者阀门漏气而引发安全事故,提高氮气释放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气释放阀及灭火系统
本技术涉及阀体产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氮气释放阀及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氮气释放阀是氮气灭火消防系统中的气体开关阀门,安装在氮气储罐与氮气灭火系统的输入端之间,收到控制系统的启动信号后自动打开阀门或者以手动方式打开阀门,释放氮气进行灭火,是整个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元器件。常见的氮气释放阀是安装在氮气储罐与氮气减压阀之间的,经长期实践发现:安装在氮气储罐与氮气减压阀之间的氮气释放阀,有时候会因为氮气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原因,可能出现打不开阀门或者阀门漏气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气释放阀,该氮气释放阀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阀门打不开或者阀门漏气的技术问题,防止氮气泄露,避免因打不开阀门或者阀门漏气而引发安全事故,提高氮气释放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动扳手的电池,包括:阀体,包括上腔体、进气口、排气口和自密封装置,上腔体设置在阀体的上部;进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下部;排气口设置在阀体一侧;自密封装置设置在上腔体内,自密封装置与上腔体连通,当进气口内通入高压氮气时,高压氮气能够进入上腔体内并推动自密封装置作直线运动,以阻止排气口释放高压氮气;驱动装置,设置在阀体的上方,用于穿透阀体的顶部,以使排气口释放高压氮气。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自密封装置包括:阀芯,第一通气孔设置在阀芯上,并与上腔体连通,阀芯通过弹性部件与阀体的顶部相连;密封工装,设置在阀芯的下方,其内设有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上腔体连通;密封件,设置在密封工装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密封件为套设在密封工装外壁上的密封圈和/或贴合在阀芯底部端面的密封垫片。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阀体上还设有安全口,安全口上设置有安全阀。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安全阀包括:爆破片,设置在安全口;螺塞,设有泄压孔,螺塞螺接在安全口上,以使得爆破片紧密贴合在安全口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阀体上还包括压力检测接口,压力检测接口连接有压力检测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包括:直线运动装置,用于穿透阀体的顶部,以使排气口释放高压氮气。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直线运动装置为电磁铁,电磁铁的推杆靠近阀体的一端设置有扎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手动拍杆,与推杆远离阀体的另一端相连。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氮气释放阀。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上腔体、进气口、排气口和与上腔体连通的自密封装置的阀体,以合理利用大气压力差,进而实现高压自动密封的结构,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漏气;此外,通过阀体与驱动装置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解决了阀门打不开的技术问题;并且通过设置阀体和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因打不开阀门或者阀门漏气而引发安全事故,提高氮气释放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氮气释放阀的耐用性,节省频繁更换氮气释放阀的开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氮气释放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氮气释放阀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氮气释放阀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氮气释放阀的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1-上腔体;12-进气口;13-排气口;14-自密封装置;141-阀芯;1411-第一通气孔;142-弹性部件;143-密封工装;1431-第二通气孔;144-密封件;1441-密封圈;1442-密封垫片;15-安全阀;151-爆破片;152-螺塞;153-泄压孔;16-压力检测装置;2-驱动装置;21-电磁铁;22-扎针;3-手动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氮气释放阀,包括:阀体1和驱动装置2,阀体1包括上腔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3和自密封装置14;上腔体11设置在阀体1的上部,便于为后续的自密封装置14提供运动的空间;进气口12设置在阀体1的下部,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通过进气口12直接与气罐连接或者通过三通等结构连接气罐,用于进气;排气口13设置在阀体1一侧,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排出进气口12进入阀体1的气体;自密封装置14设置在上腔体11内,自密封装置14内设有通气孔,自密封装置14与与上腔体11连通,当进气口12内通入高压氮气时,高压氮气能够进入上腔体11内并推动自密封装置14朝靠近进气口12方向作直线运动,以阻止排气口13释放高压氮气;驱动装置2,设置在阀体1的上方,用于穿透阀体1的顶部,以使排气口13释放高压氮气;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对驱动装置2的操作以穿透阀体1的顶部,进而使得阀体1内的高压氮气释放至阀体1外部,并推动自密封装置14朝靠近驱动装置2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与阀体1内部的顶部连接,以使排气口13释放高压氮气;通过设置阀体1和驱动装置2,有效解决了由于阀门打不开或者阀门漏气的技术问题,防止氮气泄露,避免因打不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气释放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上腔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3)和自密封装置(14);所述上腔体(11)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上部;所述进气口(12)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下部;所述排气口(13)设置在所述阀体(1)一侧;所述自密封装置(14)设置在所述上腔体(11)内,所述自密封装置(14)与所述上腔体(11)连通,用于穿透所述阀体(1)的顶部,以使所述排气口(13)释放高压氮气的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气释放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上腔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3)和自密封装置(14);所述上腔体(11)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上部;所述进气口(12)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下部;所述排气口(13)设置在所述阀体(1)一侧;所述自密封装置(14)设置在所述上腔体(11)内,所述自密封装置(14)与所述上腔体(11)连通,用于穿透所述阀体(1)的顶部,以使所述排气口(13)释放高压氮气的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释放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封装置(14)包括:
阀芯(141),第一通气孔(1411)设置在所述阀芯(141)上,并与所述上腔体(11)连通,所述阀芯(141)通过弹性部件(142)与所述阀体(1)的顶部相连;
密封工装(143),设置在所述阀芯(141)的下方,其内设有第二通气孔(1431),所述第二通气孔(1431)与所述上腔体(11)连通;
密封件(144),设置在所述密封工装(1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气释放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44)为套设在所述密封工装(143)外壁上的密封圈(1441)和/或贴合在所述阀芯(141)底部端面的密封垫片(1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述友周贤武闫永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瑞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