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英专利>正文

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59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卸载用接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包括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左侧余压卸载卡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密封圈,余压卸载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中间轴,余压卸载中间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卡,右侧余压卸载卡的上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母头子,余压卸载公头子的内侧面与余压卸载母头子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余压卸载卸液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余压卸载卸液空间,当打开左侧余压卸载卡时,余压卸载公头子退到粗径,余压释放到余压卸载卸液空间中,通过设置余压卸载密封圈,在卸压时当压力足够能使余压卸载密封圈压紧,压力才会释放,为卸压起到缓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
本技术涉及卸载用接头
,具体为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
技术介绍
综采工作面检修更换立柱、油缸、千斤顶工作过程中,时常在关闭本架总进液,拆卸液压胶管时往往有余压,余压过大造成胶管甩动,如果操作不当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此类情况不利于一方面不利于综采工作面快速检修,另一方面检修时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以下问题:1、在现有的卸载接头中,在关闭本架总进液时,拆卸液压胶管往往有余压,余压过大造成胶管甩动,如果操作不当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2、现有的余压卸载用接头,在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与余压卸载中间轴之间无法实现密封,使在卸压时压力会直接向外喷出,无法起到卸压缓冲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解决了余压过大造成胶管甩动与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与余压卸载中间轴之间无法实现密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包括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的内部设置有余压卸载槽,所述余压卸载槽的上端面设置有左侧余压卸载卡,所述左侧余压卸载卡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密封圈,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中间轴,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卡,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的上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母头子,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的下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公头子,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的一侧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所述余压卸载公头子的内侧面与余压卸载母头子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余压卸载卸液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呈圆柱形分布于余压卸载密封圈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压卸载槽内嵌于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的内部,所述余压卸载槽为U型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侧余压卸载卡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槽的上端面,所述左侧余压卸载卡为U型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固定连接于左侧余压卸载卡的一侧,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密封圈的一侧,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中间轴的外表面,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为U型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压卸载公头子固定连接于右侧余压卸载卡的下端面,所述余压卸载公头子的材质为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通过设置余压卸载卸液空间,当打开左侧余压卸载卡时,余压卸载公头子退到粗径,余压释放到余压卸载卸液空间中,防止因余压过大造成胶管甩动的问题。2、该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通过设置余压卸载密封圈,在卸压时当压力足够能使余压卸载密封圈压紧,压力才会释放,为卸压起到缓冲的作用,为卸压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余压卸载结构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余压卸载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余压卸载密封圈结构图。图中:1、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2、左侧余压卸载卡;3、余压卸载母头子;4、余压卸载中间轴;5、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6、右侧余压卸载卡;7、余压卸载卸液空间;8、余压卸载公头子;9、余压卸载密封圈;10、余压卸载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包括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内部设置有余压卸载槽10,余压卸载槽10的上端面设置有左侧余压卸载卡2,左侧余压卸载卡2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密封圈9,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中间轴4,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卡6,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上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母头子3,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下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公头子8,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一侧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5,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内侧面与余压卸载母头子3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本实施方案中,更换立柱、油缸或千斤顶时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5卸载余压,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用于缓冲在更换立柱、油缸或千斤顶时的卸载压力。具体的,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材质为橡胶,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呈圆柱形分布于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用于安装到立柱、油缸或千斤顶中。具体的,余压卸载槽10内嵌于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内部,余压卸载槽10为U型槽。本实施例中,余压卸载槽10为左侧余压卸载卡2提供安装位置,余压卸载槽10为U型槽使余压卸载槽10表面更加光滑有利于左侧余压卸载卡2的安装。具体的,左侧余压卸载卡2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槽10的上端面,左侧余压卸载卡2为U型卡。本实施例中,当更换立柱、油缸或千斤顶时左侧余压卸载卡2起到限位作用。具体的,余压卸载密封圈9固定连接于左侧余压卸载卡2的一侧,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本实施例中,余压卸载密封圈9阻断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中的压力反向进入到立柱、油缸或千斤顶中。具体的,余压卸载中间轴4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本实施例中,余压卸载中间轴4为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5提供安装位置。具体的,右侧余压卸载卡6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外表面,右侧余压卸载卡6为U型卡。本实施例中,右侧余压卸载卡6分别用于固定余压卸载母头子3与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安装位置。具体的,余压卸载公头子8固定连接于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下端面,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材质为钢。本实施例中,余压卸载公头子8为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提供卸压空间,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材质为钢使余压卸载公头子8更加牢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使用者在进行更换立柱、油缸或千斤顶时,打开左侧余压卸载卡2,余压卸载公头子8退到粗径余压卸载中间轴4,余压卸载密封圈9完成打开,余压进行释放,此时由于余压作用余压卸载公头子8再往后退直到余压卸载母头子3有一个右侧余压卸载卡6挡住,防止胶管卸压过程中甩出造成人员伤害,取下右侧余压卸载卡6,余压卸载公头子8与余压卸载母头子3分离,防止因余压过大造成胶管甩动,当余压达到一定压力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包括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内部设置有余压卸载槽(10),所述余压卸载槽(10)的上端面设置有左侧余压卸载卡(2),所述左侧余压卸载卡(2)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密封圈(9),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中间轴(4),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卡(6),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上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母头子(3),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下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公头子(8),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一侧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5),所述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内侧面与余压卸载母头子(3)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包括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内部设置有余压卸载槽(10),所述余压卸载槽(10)的上端面设置有左侧余压卸载卡(2),所述左侧余压卸载卡(2)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密封圈(9),所述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设置有余压卸载中间轴(4),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卡(6),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上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母头子(3),所述右侧余压卸载卡(6)的下端面设置有余压卸载公头子(8),所述余压卸载中间轴(4)的一侧设置有右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5),所述余压卸载公头子(8)的内侧面与余压卸载母头子(3)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余压卸载卸液空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1)呈圆柱形固定连接于余压卸载密封圈(9)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采工作面余压卸载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余压卸载槽(10)内嵌于左侧余压卸载高压胶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英孙亮张伟王新龙庞波张鹏飞贺新春武如文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