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系统及燃气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53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及燃气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和增压器;进气管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增压器设置在进气管道上,并位于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管道上位于出气口和增压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放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利用增压器使得气体保持在较高压力值,利用放气口可以快速降低气体压力值,当进气管道的出气口处的发动机等器件处于负载快速变化的瞬态工况时,不需增压器处于较大的转动惯量,即可将气体压力增压或降压至上述器件所需气体压力值,从而可以快速响应负载瞬态。且该进气系统不需采用多点喷射进气系统和喷射阀,进而不会导致气体混合不均匀,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进气系统及燃气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燃气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常或采用增压前预混合进气的进气方式,或采用多点喷射进气方式(分为进气歧管喷射和缸内喷射两种),还有就是将前两者复合的进气方式(一路预混合进气方式,再加上一路进气歧管多点喷射进气方式,如专利号CN109339996B公开的进气方式)。增压前预混合进气是指燃气和空气在增压器前混合,再经增压器增压后进入到气缸内的一种进气方式。在这种进气方式下,当燃气发动机处于负载快速增加或减少的瞬态工况时,为适应该负载变化,需要增大或减少进入气缸的进气量和改变进入气缸的空燃比,此时中间增压器转动惯量大,进气通道内混合气体的压力无法快速响应发动机对负载的变化,从而导致燃气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能很差,使得燃气发动机不能像柴油机一样具有突加突降负载的能力。多点喷射进气方式和专利号CN109339996B公开的复合进气方式利用多点喷射进气系统,能实现气缸内混合气的空燃比快速变化和进气量快速增加,但是喷射的燃气在短时间内无法与前面进来的预混合气再次混合均匀,从而使得进入气缸中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不均匀,造成燃气发动机的燃烧不充分、缸内温度过高,进而使得燃气发动机的排放高、活塞顶部易被烧蚀。又因多点喷射的喷射阀寿命短、成本高,因而上述两种进气方式也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及燃气发动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发动机或不能满足对负载瞬态快速响应的要求,或能满足上述要求但不能使得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的燃气与空气在很短的时间内混合均匀,进而导致缸内温度过高、燃烧不完全,且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喷射阀,不利于推广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和增压器;所述进气管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上,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所述进气管道上位于出气口和所述增压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放气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放气管道和放气阀;所述放气管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放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放气阀设置在所述放气管道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气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和所述增压器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燃气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放气口之间;所述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燃气阀。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节气门体,所述节气门体安装在所述进气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燃气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进气管道的出气口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放气阀、燃气阀和所述节气门体均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放气阀工作指令、燃气阀工作指令和节气门体工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放气阀工作指令控制所述放气阀的开闭和开度、根据所述燃气阀工作指令控制所述燃气阀的开闭和开度,以及根据所述节气门体工作指令控制所述节气门体的开闭和开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气体参数,以及,检测连接在所述进气管道的出气口处的发动机的工作参数;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将其检测到的气体参数信息和发动机的工作参数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根据其接收到的气体参数信息和发动机的工作参数信息计算出所述节气门体的目标开度、所述放气阀的目标开度,以及计算出所述燃气阀的目标开度,并能够将所述节气门体的开度调节至所述节气门体的目标开度、将所述放气阀的开度调节至所述放气阀的目标开度,以及,将所述燃气阀的开度调节至所述燃气阀的目标开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道的与所述燃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位置处的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侧,设置有分支口;所述进气管道包括多个出气口,任一个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分支口之间通过一个分支管道连通;所述节气门体为多个,任一个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一个所述节气门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设置在所述燃气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进气管道之间,用于使穿过所述混合器的混合气体混合均匀。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发动机,所述燃气发动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系统。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和增压器,进气管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增压器设置在进气管道上,并位于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管道上位于出气口和增压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放气口。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是利用增压器对气体进行增压,经过增压后的气体可以穿过进气管道的出气口后进入到连通在进气管道出气口处的燃气发动机等待用气体的器件中。当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应用于燃气发动机时,该进气系统是采用增压进气方式对燃气发动机等器件进行进气,不需采用现有的多点喷射进气系统,进而不会导致气体混合不均匀,以及,该进气系统不需要采用喷射阀,进而可以降低成本,利于推广。此外,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的过程中,增压器将气体压力增压至较高的压力值,若燃气发动机等器件正常工作状态下所需气体压力值小于上述较高的压力值,可以打开放气口,使得增压后的气体压力值能够降低至燃气发动机等器件所需气体压力值。当燃气发动机等器件处于负载快速增加的瞬态工况时,由于增压器已经将气体压力增压至较高的压力值,因而此时增压器不需较大的转动惯量即可将气体压力再次增压,进而可以提升增压速度,使得再次增压后的气体压力能够快速响应负载的快速增加。当燃气发动机等器件处于负载快速降低的瞬态工况时,可以通过打开放气口以及调节放气口的开度降低气体压力,此时不需调节增压器,从而可以提升降压速度,使得降压后的气体压力能够快速响应负载的快速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通过使得增压器增压后的气体保持在较高压力值,以及在增压器的靠近进气管道的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放气口,可以在进气管道的出气口处的燃气发动机等器件处于负载快速增加或降低的瞬态工况时,不需增压器处于较大的转动惯量,即可快速增加或快速降低气体压力值,从而可以快速响应负载瞬态。且本技术提供的进气系统不需采用多点喷射进气系统,进而不会导致气体混合不均匀,以及不需采用喷射阀,进而可以降低成本,利于推广。本技术提供的燃气发动机包括上述进气系统,因而本技术提供的燃气发动机与上述进气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道(1)和增压器(2);/n所述进气管道(1)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增压器(2)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1)上,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n所述进气管道(1)上位于出气口和所述增压器(2)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放气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道(1)和增压器(2);
所述进气管道(1)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增压器(2)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1)上,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
所述进气管道(1)上位于出气口和所述增压器(2)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放气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放气管道(3)和放气阀(30);
所述放气管道(3)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放气管道(3)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1)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放气阀(30)设置在所述放气管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道(3)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1)连通,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进气口和所述增压器(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燃气管道(4),所述燃气管道(4)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燃气管道(4)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1)连通,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1)的出气口和所述放气口(10)之间;
所述燃气管道(4)上设置有燃气阀(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节气门体(5),所述节气门体(5)安装在所述进气管道(1)上,并位于所述燃气管道(4)的出气口和所述进气管道(1)的出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7),所述放气阀(30)、燃气阀(40)和所述节气门体(5)均与所述控制组件(7)连接,所述控制组件(7)用于接收放气阀工作指令、燃气阀工作指令和节气门体工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放气阀工作指令控制所述放气阀(30)的开闭和开度、根据所述燃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力宇燃气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