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压压力锅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4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调压压力锅密封圈,由一硅橡胶圆圈体构成,圆圈体为实心结构,其内沿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翻边,两翻边的上下两边沿面与圆圈体的外沿面垂直,整个密封圈的横断面呈横卧的人字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密封,又能安全泄压,也不会影响压力锅调压的灵敏性和精确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可调压压力锅内锅密封的密封圈。目前,可调压压力锅所用的密封圈一般需要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能将内锅密封,使压力锅在烹饪时无蒸汽排出,无油、水、粥等喷溢及噪声污染;二是当锅内气压不断升高,内锅不断下移到某一值时,能自动泄压确保安全。如中国专利93216338.6多功能自控节能营养锅中就公开了一种 型密封圈,此种密封圈虽然也具备上述两种功能,但由于整个圈是薄型硅胶材料构成,容易发生形变,使用时,当内锅中压力增大时,中间弯曲部分在锅内压力作用下就会向外伸展,抵消一部分压力的变化,使内锅的下移不灵敏,也不精确,影响压力控制的有效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密封,又能安全泄压,同时不会影响内锅下移的灵敏性和精确度的可调压压力锅密封圈。本技术由一硅橡胶圆圈体构成,圆圈体为实心结构,其内沿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翻边,密封圈的横断面呈横卧的人字型结构,两翻边的边沿面与圆圈体的外沿面垂直。本技术由于圆圈体为实心结构,横断面呈横卧的人字型结构,因此结构强度较大,不易变形,在使用时,不会因内锅中的压力增大而向外伸展,使压办信号能灵敏、准确地通过内锅的下移传递到控制机构实现压力控制,同时由于上下两翻边的翻转度较大,使本技术能很好地将内锅和锅盖形成的腔密封,在内锅中压力增大,内锅下移到某一值时,由于本技术不易形变,因此内锅与密封圈之间便开始安全泄压。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由一硅橡胶圆圈体(1)构成,圆圈体(1)为实心结构,圆圈体(1)内沿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翻边(2),两翻边(2)的上下两边沿面与圆圈体(1)的外沿面垂直,整个密封圈的横断面呈横卧的人字型结构。使用时将其置于压力锅的内锅与锅盖之间,两翻边(2)能很好地将内锅与锅盖之间的缝隙密封,随内锅中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本技术圆圈体(1)为实心结构,结构强度较大,不易向外伸展,这样压力增大的信号可灵敏,准确地通过内锅的下移传递到控制机构实现压力控制,当内锅中压力不断增大,内锅下移到某一值时,内锅与本技术之间的密封被破坏,即开始安全泄压。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其外沿面与锅盖相贴处如果形成真空,则锅盖就很难旋动,使用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本技术外沿均布若干个缺口(3),这样就可有效防止本技术与锅盖相贴处形成真空,方便旋动锅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压压力锅密封圈,由一硅橡胶圆圈体(1)构成,其特征是圆圈体(1)为实心结构,圆圈体(1)内沿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翻边(2),两翻边(2)的上下两边沿面与圆圈体(1)的外沿面垂直,整个密封圈的横断面呈横卧的人字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压压力锅密封圈,由一硅橡胶圆圈体(1)构成,其特征是圆圈体(1)为实心结构,圆圈体(1)内沿的上下表面各设有一翻边(2),两翻边(2)的上下两边沿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权章黄允成罗伟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容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