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42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度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主机、读写器、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平板天线和测温漏缆,所述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设置在测温漏缆的外表面,所述测温漏缆的一端电性连接有50欧姆负载电阻,所述测温漏缆的另一端通过射频跳线与读写器电性连接;所述平板天线通过射频跳线与读写器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监控的实时性,且可以批量监控多个点位,实时预警和告警,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而且用户通过数据历史信息可以不定期查看温度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分析电缆或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用于寿命与故障排查和用于研判推断电缆的工作特性,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监控
,具体为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电气系统火灾事故大部分是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的,通过对电缆头或电缆本身的连续温度测量,能够预测电缆头或电缆本身故障趋势,及时提供电缆故障部位检修指导。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安全作为轨道车辆运营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动态监测作为安全管理有效手段。传统轨道交通车载电缆温度监控主要有两类方案:第一类采用纸质过温变色标签。常用纸质过温变色标签过温阈值时,将纸质过温变色标签缠绕于被监控电缆上,当发生过温事件时,纸质标签由白色变为黑色,以此告知巡检人员电缆过温事件曾经发生。第二类采用感温电缆。将感温电缆与被测设备或电缆贴附在一起,当被测设备或电缆温度高于感温电缆阈值时,感温电缆内部两根芯线发生熔断短路从而触发高温报警。现有温度监控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1、上述两种传统方案的缺点均是无法进行温度实时监控,无法提前预警,只有当过温事件发生后才提醒用户,高温引发风险控制能力低。2、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主机(1)、读写器(2)、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平板天线(4)和测温漏缆(5),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设置在测温漏缆(5)的外表面,所述测温漏缆(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50欧姆负载电阻(6),所述测温漏缆(5)的另一端通过射频跳线(8)与读写器(2)电性连接;/n所述平板天线(4)通过射频跳线(8)与读写器(2)电性连接,所述读写器(2)的数量为若干,所述读写器(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监控主机(1)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主机(1)、读写器(2)、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平板天线(4)和测温漏缆(5),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设置在测温漏缆(5)的外表面,所述测温漏缆(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50欧姆负载电阻(6),所述测温漏缆(5)的另一端通过射频跳线(8)与读写器(2)电性连接;
所述平板天线(4)通过射频跳线(8)与读写器(2)电性连接,所述读写器(2)的数量为若干,所述读写器(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监控主机(1)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天线(4)的内部设置有送电线圈,所述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的内部设置有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与送电线圈用于平板天线给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无线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天线(4)设置于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的一侧,所述平板天线(4)的面与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的表面平行,所述平板天线(4)与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宁李峰杨泽迎郑睿洪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