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21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包括排水渠以及间隔盖设于排水渠上方的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渠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排水渠连通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水流孔,所述集水池内设有用于支撑盖板的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块以及支撑杆,所述浮块设置于集水池内,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浮块上方,其另一端与盖板相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暴雨时更好的排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海绵城市被广泛应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城市的降雨量时常变化,海绵城市的理念要求城市具有一定的排洪能力。排水渠是城市排洪系统的一部分,起到汇集路面雨水的作用,现有的排水渠末端一般直接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接,降雨后雨水汇集入排水渠后通往城市排水系统。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排水渠汇集的雨水直接汇入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时容易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暴雨时更好的排洪,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包括排水渠以及间隔盖设于排水渠上方的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渠下方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与排水渠连通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水流孔,所述集水池内设有用于支撑盖板的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块以及支撑杆,所述浮块设置于集水池内,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浮块上方,其另一端与盖板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少量降雨时,雨水通过盖板上的水流孔进入集水池,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此时,可将雨水抽出用于罐盖;当大量降雨时,集水池内雨水水位上升,浮块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以此带动支撑杆以及盖板向上移动,从而打开集水池的开口,能使雨水快速进入集水池内,针对此,能够汇集排水渠内的雨水,达到减少排水渠内径流的作用,进而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减轻雨水对排水渠的冲击力,进而能减缓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优选的,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用于预设浮块移动路径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块以及进水口,所述限位槽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集水池侧壁,所述限位块设置于集水池顶端侧壁上且与限位槽顶壁相抵接,所述进水口开设于限位槽侧壁上且与集水池连通,所述浮块设置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集水池侧壁,浮块被限定与限位槽中,以此减少浮块的晃动,有利于浮块的移动;雨水落入集水池内,经过进水口进入限位槽中,进而使得限位槽中水位上升,带动浮块向上移动至与限位块抵接,限位块防止浮块从限位槽中脱离,当水位下降后有利于浮块的收回。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限位槽中部以上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设置于限位槽中部,当少量降雨时,集水池内雨水水位未达到进水口的位置,限位槽内未积累雨水,此时浮块未动作,针对此,能减少浮块的使用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浮块的宽度小于限位槽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块的宽度小于限位槽的宽度,使得浮块与限位槽之间留有间隙,水流可以通过间隙进入浮块下方,进而为浮块提供上升的浮力。优选的,所述盖板下方设置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孔径大于水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的孔径大于水流孔,当盖板升高以后,有利于排水渠中的雨水快速进入集水池中;过滤盒可以阻挡雨水中的杂物等进入集水池,有利于维持集水池内雨水水质。优选的,所述过滤盒两端连接有卡接块,所述集水池侧壁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卡接块与安装架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块与安装架卡接,便于拆装,当过滤盒内积累过多杂物后,可以取出过滤盒,并清理其中的杂物,以此恢复过滤盒的过滤功能,进而恢复排水装置的排水功能。优选的,所述集水池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集水池之间连通有溢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池设置有多个并通过溢流管连通,以此增加海绵城市排洪系统的蓄水能力,最大化的储蓄雨水,以此减轻排水渠中的雨水径流量,同时可以收集储存更多雨水。优选的,所述集水池侧壁连通有用于输送雨水的输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输水管,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多种应用场合,如市政用水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优选的,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设置于凹槽内,使过滤盒可以贴合盖板放置于安装架上,同时把手便于操作者取出过滤盒,进而清理其中杂物。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少量降雨时,雨水通过盖板上的水流孔进入集水池,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此时,可将雨水抽出用于罐盖;当大量降雨时,集水池内雨水水位上升,浮块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以此带动支撑杆以及盖板向上移动,从而打开集水池的开口,能使雨水快速进入集水池内,针对此,能够汇集排水渠内的雨水,达到减少排水渠内径流的作用,进而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减轻雨水对排水渠的冲击力,进而能减缓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限位槽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集水池侧壁,浮块被限定与限位槽中,以此减少浮块的晃动,有利于浮块的移动;雨水落入集水池内,经过进水口进入限位槽中,进而使得限位槽中水位上升,带动浮块向上移动至与限位块抵接,限位块防止浮块从限位槽中脱离,当水位下降后有利于浮块的收回;进水口设置于限位槽中部,当少量降雨时,集水池内雨水水位未达到进水口的位置,限位槽内未积累雨水,此时浮块未动作,针对此,能减少浮块的使用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水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浮动组件以及限位组件;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水池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过滤盒以及安装架;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浮块以及盖板升高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渠;11、雨水篦子;2、集水池;21、盖板;211、水流孔;22、溢流管;23、输水管;3、浮动组件;31、浮块;32、支撑杆;4、限位组件;41、限位槽;42、限位块;43、进水口;5、过滤盒;51、安装架;52、卡接块;5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包括排水渠1、集水池2以及间隔盖设于排水渠1上方的雨水篦子11,集水池2设置有多个,多个集水池2之间连通有溢流管22,集水池2与排水渠1连通处设置有盖板21,盖板可采用塑料等重量较轻的材料,盖板21上开设有水流孔211(参照图2),当降雨时,雨水通过盖板21上的水流孔211进入集水池2,以此收集雨水,进而减少排水渠1内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参照图1,为了便于使用收集到的雨水,在集水池2侧壁上连通有输水管23,输水管23末端可以连接抽水泵,以此将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多种应用场合,如市政用水等,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恢复集水池2的蓄水能力。参照图2,为了便于雨水进入集水池2中,在盖板21下方设有浮动组件3,浮动组件3包括浮块31以及支撑杆32,浮块31位于集水池2内,浮块3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包括排水渠(1)以及间隔盖设于排水渠(1)上方的雨水篦子(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排水渠(1)下方的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与排水渠(1)连通处设置有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开设有水流孔(211),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用于支撑盖板(21)的浮动组件(3),所述浮动组件(3)包括浮块(31)以及支撑杆(32),所述浮块(31)设置于集水池(2)内,所述支撑杆(32)一端连接于浮块(31)上方,其另一端与盖板(2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包括排水渠(1)以及间隔盖设于排水渠(1)上方的雨水篦子(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排水渠(1)下方的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与排水渠(1)连通处设置有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开设有水流孔(211),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用于支撑盖板(21)的浮动组件(3),所述浮动组件(3)包括浮块(31)以及支撑杆(32),所述浮块(31)设置于集水池(2)内,所述支撑杆(32)一端连接于浮块(31)上方,其另一端与盖板(2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内设置有用于预设浮块(31)移动路径的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槽(41)、限位块(42)以及进水口(43),所述限位槽(4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集水池(2)侧壁,所述限位块(42)设置于集水池(2)顶端侧壁上且与限位槽(41)顶壁相抵接,所述进水口(43)开设于限位槽(41)侧壁上且与集水池(2)连通,所述浮块(31)设置于限位槽(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宝林周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