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490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酸槽、碱槽、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浓缩池,酸槽连接至进料管中部,碱槽连接至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微电解反应器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出料区域和进料区域,中间部分为反应区域,反应区域包括同轴固定在中央的支撑杆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螺旋分隔板将反应区域分隔螺旋形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酸碱液分别与污水以及出料之间混合均匀后再进入下一反应容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pH值;螺旋形通道在不改变微电解反应器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设置有铁碳填料部分的实际长度,使得污水发生微电解反应更为充分,进一步加强了对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的有机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水平获得较大提升。由于传统工业具有劳动密集、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工业废水,其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及反应产生的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们健康。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措施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实现绿色生产。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生产设备、材料、工艺不断更新,产生的工业废水的来源复杂,成分性质各不相同,为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对工业废水的要进行分类处理。其中,按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为含无机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和含悬浮物废水。双氧水污水就属于含有机物废水的类型,双氧水废水成分主要为2-乙基蒽醌、磷酸三辛酯、三甲苯等。废水中还含有多种难降解的芳香烃及对生化反应有毒害作用的双氧水。磷酸三辛酯和三甲苯均为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略轻。此类废水所含有机成分对生化系统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不能直接进入生化系统,须增加完善的预处理工艺后进入后续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双氧水污水的处理方式包括加氯法、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目前兴起的铁碳电解法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法,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但是目前的微电解处理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酸碱液混合不均匀,导致PH值不达标,影响反映效果;铁碳填料与溶液接触不够充分,导致电解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用以解决目前的微电解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酸碱液混合不均匀,导致PH值不达标,以及铁碳填料与溶液接触不够充分,导致电解效果不佳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酸槽、碱槽、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浓缩池,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以及浓缩池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底部连接有进料管以供污水进入,所述酸槽连接至进料管中部使得酸液与进料管中的污水混合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所述碱槽连接至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使得碱液与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料混合后进入缓冲槽;所述微电解反应器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出料区域和进料区域,中间部分为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同轴固定在中央的支撑杆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所述螺旋分隔板将反应区域分隔为上下连通的螺旋形通道,所述的螺旋形通道内部紧密堆积有铁碳填料。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和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管道混合器,所述酸槽和碱槽分别连接至管道混合器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料区域侧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区域底部对应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进料盘,所述进料盘的直径与微电解反应器相配合,进料盘顶部开设有若干排料孔。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的进料区域侧面还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料口,所述进气口在进料区域内部对应连接有供气盘,所述供气盘的直径小于进料盘,所述供气盘与进料盘同轴平行设置,且供气盘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气头。进一步的,所述酸槽、碱槽、缓冲槽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压水泵。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将酸槽和碱槽分别连接在进料管和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使得酸液和碱液分别与污水以及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料之间混合均匀后再进入下一反应容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pH值,避免溶液与酸碱液之间在混合不充分的阶段就开始下一步反应,影响化学反应效果,进而提升整体的污水处理效果;2、本技术中微电解反应器内部设置有反应区域,反应区域内部通过支撑杆和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在反应区域分隔出上下连通的螺旋形通道,从而在不改变微电解反应器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设置有铁碳填料部分的实际长度,从而提升了污水与铁碳填料之间的接触时间,使得污水发生微电解反应更为充分,进一步加强了对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微电解反应器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微电解反应器中进料盘和供气盘的示意图;图中:1、酸槽;2、碱槽;3、微电解反应器;4、缓冲槽;5、混凝沉淀池;6、浓缩池;7、管道混合器;8、压水泵;31、进料区域;32、出料区域;33、反应区域;34、进料管;35、出料管;36、进料盘;37、供气盘;38、进气管;39、排气头;331、支撑杆;332、螺旋分隔板;361、排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酸槽1、碱槽2、微电解反应器3、缓冲槽4、混凝沉淀池5、浓缩池6,所述微电解反应器3、缓冲槽4、混凝沉淀池5以及浓缩池6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微电解反应器3底部连接有进料管34以供污水进入,然后酸槽1连接至进料管34中部使得酸液与进料管34中的污水混合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3,所述碱槽2连接至微电解反应器3与缓冲槽4之间的管道上,使得碱液与微电解反应器3的出料混合后进入缓冲槽4,从而形成整体的连通式处理装置。其中酸槽1、碱槽2、缓冲槽4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压水泵8,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内部的液体正常流动。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料管34和微电解反应器3与缓冲槽4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管道混合器7,所述酸槽1和碱槽2分别连接至管道混合器7内部。这样使得酸液和碱液分别与污水以及微电解反应器3的出料之间混合均匀后再进入下一反应容器,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水的pH值,避免溶液与酸碱液之间在混合不充分的阶段就开始下一步反应,影响化学反应效果,进而提升整体的污水处理效果。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微电解反应器3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出料区域32和进料区域31,且出料区域32和进料区域31分别连接有进料管34和出料管35;中间部分为反应区域33,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同轴固定在中央的支撑杆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所述螺旋分隔板将反应区域33分隔为上下连通的螺旋形通道,所述的螺旋形通道内部紧密堆积有铁碳填料。这种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微电解反应器3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提高铁碳填料部分的实际长度,从而提升了污水与铁碳填料之间的接触时间,使得污水发生微电解反应更为充分。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微电解反应器3的进料区域31侧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区域31底部对应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进料盘36,所述进料盘36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槽、碱槽、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浓缩池,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以及浓缩池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底部连接有进料管以供污水进入,所述酸槽连接至进料管中部使得酸液与进料管中的污水混合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所述碱槽连接至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使得碱液与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料混合后进入缓冲槽;/n所述微电解反应器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出料区域和进料区域,中间部分为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同轴固定在中央的支撑杆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所述螺旋分隔板将反应区域分隔为上下连通的螺旋形通道,所述的螺旋形通道内部紧密堆积有铁碳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槽、碱槽、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浓缩池,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缓冲槽、混凝沉淀池以及浓缩池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微电解反应器底部连接有进料管以供污水进入,所述酸槽连接至进料管中部使得酸液与进料管中的污水混合后进入微电解反应器,所述碱槽连接至微电解反应器与缓冲槽之间的管道上,使得碱液与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料混合后进入缓冲槽;
所述微电解反应器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为出料区域和进料区域,中间部分为反应区域,所述反应区域包括同轴固定在中央的支撑杆和围绕支撑杆设置的螺旋分隔板,所述螺旋分隔板将反应区域分隔为上下连通的螺旋形通道,所述的螺旋形通道内部紧密堆积有铁碳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和微电解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君徐化林杨世立田文成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