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31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设有功率发热器件,在功率发热器件前端的充电桩外壳表面开设有进风侧门,该进风侧门上安装有第一百叶,在功率发热器件后端的充电桩外壳表面开设有出风侧门,该出风侧门上安装有第二百叶;所述进风侧门与功率发热器件之间形成进风腔,所述出风侧门与功率发热器件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出风侧门和功率发热器件之间设有排风风机;所述第二百叶和排风风机之前的空间为排风空气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桩体结构与新设计的充电桩散热风道,组成一个流畅的风路,能够保证充电桩内的器件处于正常的运行温度区间,进而保证了充电桩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汽车充电设备也随之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都采用钣金机壳,当前环境下充电桩采用的风冷散热模式是当前环境下最经济的方式;充电桩长期置于户外高温环境,在加上充电桩电能转换发出的大量热量,如果散热不可靠,会导致设备经常出现高温故障,导致设备岩机,运行不可靠,加速器件老化速度,甚至会出现内部功率模块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内设有功率发热器件,在功率发热器件前端的充电桩外壳表面开设有进风侧门,该进风侧门上安装有第一百叶,在功率发热器件后端的充电桩外壳表面开设有出风侧门,该出风侧门上安装有第二百叶;所述进风侧门与功率发热器件之间形成进风腔,所述出风侧门与功率发热器件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出风侧门和功率发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内设有功率发热器件(9),在功率发热器件(9)前端的充电桩外壳(1)表面开设有进风侧门(2),该进风侧门(2)上安装有第一百叶(12),在功率发热器件(9)后端的充电桩外壳(1)表面开设有出风侧门(3),该出风侧门(3)上安装有第二百叶(16);/n所述进风侧门(2)与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形成进风腔(4),所述出风侧门(3)与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形成热风腔(6);/n所述出风侧门(3)和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设有排风风机(8);所述第二百叶(16)和排风风机(8)之前的空间为排风空气容纳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散热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内设有功率发热器件(9),在功率发热器件(9)前端的充电桩外壳(1)表面开设有进风侧门(2),该进风侧门(2)上安装有第一百叶(12),在功率发热器件(9)后端的充电桩外壳(1)表面开设有出风侧门(3),该出风侧门(3)上安装有第二百叶(16);
所述进风侧门(2)与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形成进风腔(4),所述出风侧门(3)与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形成热风腔(6);
所述出风侧门(3)和功率发热器件(9)之间设有排风风机(8);所述第二百叶(16)和排风风机(8)之前的空间为排风空气容纳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叶(12)后侧布置有一层空气过滤棉(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风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熊勇赵龙刘卫法王鹏戴亚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泰坦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