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19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该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诸如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雾化气遇到电子雾化装置的内壁容易发生冷凝现象。例如,电子烟的出气通道内壁上形成的冷凝液容易进入用户口中,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医疗雾化器,特别是为肺部输送药物的医疗雾化器,携带有药物的雾化气在出气通道冷凝,会造成药量的损耗;并且除了出气通道,其他与雾化气接触的电子雾化装置内壁也容易形成冷凝液滴,容易发生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该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体以及气帘形成结构,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用于传输雾化气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该阻隔气流阻隔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气流通道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进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药量的损耗以及降低漏液现象发生的风险等。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图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的气道体的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分流口的中心线与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连接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三实施例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出气通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雾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医疗雾化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医疗雾化电子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气的冷凝情况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该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以下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吸嘴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吸嘴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具体地,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连通气流通道11的出气口13,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气流通道11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具体地,雾化吸嘴包括气道体21及吸嘴部。其中,吸嘴部包括管体22,气流通道11设于气道体21和管体22。管体22远离气道体21的一端为出气口13。第一进气通道12开设于气道体21靠近管体22的内壁的位置,以在管体22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气流通道11包括入口通道111和导气通道112。管体22具有导气通道112。气道体21安装于管体22的一端,气道体21具有入口通道111,气道体21的入口通道111与管体22的导气通道112连通。其中,入口通道111用于导入雾化气,并将雾化气输送至导气通道112中。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气道体21安装于管体22的一端时,部分抵接于导气通道112的一端,并遮挡部分导气通道112。气道体21遮挡导气通道11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导气通道112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2。可选地,气道体21具有抵接导气通道112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包括:/n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n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所述气流通道,以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和所述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0 CN 20201010513791.一种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包括:
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
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所述气流通道,以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和所述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并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
所述雾化吸嘴包括气道体和管体,所述气流通道设于所述气道体和所述管体,所述管体远离所述气道体的一端为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气道体靠近所述管体的内壁的位置,以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和所述雾化气之间形成所述阻隔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道体包括第一气道部、第二气道部以及壁部,所述气流通道还包括连通的入口通道和导气通道,所述入口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气道部,所述导气通道设于所述管体,所述第二气道部套设于所述管体的外周,所述壁部衔接所述第一气道部和所述第二气道部且遮挡所述导气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进气通道,所述多个第一进气通道沿所述壁部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道部还包括通气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通气部和所述壁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衔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通气部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在位置处形成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用于卡接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气产生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设有第二进气通道,经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用于引导所述雾化气从所述出气口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进气部和导气部,所述进气部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所述导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气流通道之间通过所述导气部连通,所述导气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口通道的延伸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口的所在位置处形成有综合气道,所述综合气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位置对应设置;或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位置错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和/或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引导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引入的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流动,以形成所述阻隔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导流部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相对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并且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出气口,经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用于引导所述雾化气从所述出气口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的流向与预设方向的夹角为30°至45°,其中所述预设方向平行于所述阻隔气流的流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帘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和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桂林徐丹唐光武姜茹龚博学程时毅谢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