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99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用于将预制混凝土加工成型并运送至养护区,所述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包括:车体,其具有一承载面;预制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上,用于接收所述预制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加工成型;卸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用于临时装载所述预制混凝土,所述卸料装置具有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出口方向对准所述预制平台;振动装置,其位于所述承载面上,且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下方,用于对所述预制平台的混凝土进行振动处理;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集上料、预制行走结构一体化,适应多点位混凝土预制件场内灵活转运的技术效果,可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
本技术涉及装备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基建行业的发展,预制拼装法施工得到广泛的应用,公路、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中小型预制构件主要分为边坡防护和排水两大类别,预制构件通常在现场建设预制场预制,预制场建设固定预制平台,包含卸料池、振动台等,罐车从搅拌站运送混凝土至现场后,在固定预制平台完成浇筑、振捣,然后由运输车、叉车转运至养护区养护。目前的预制方法存在如下缺点:①在浇筑完成并振捣后,转运时混凝土容易溢出造成构件尺寸不足、构件表面不平整等质量缺陷。②当预制场面积较大时,场内转运运距远,造成设备、人工成本增加。而且施工效率低。③叉车转运和预制工人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大。④由于预制构件转运效率的限制,施工效率不高,造成混凝土在厂内等待时间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难以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⑤满装混凝土的模具重量全大于30kg,在生产过程中有两次人工搬运满装混凝土的模具,劳动强度大。综上所述,由于传统预制生产工艺中预制平台固定的限制,预制构件浇筑后必须转运至养护区,从而存在成本控制、安全风险和施工效率方面的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随时移动的的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用于将预制混凝土加工成型并运送至养护区,所述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包括:车体,其具有一承载面;预制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上,用于接收所述预制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加工成型;卸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用于临时装载所述预制混凝土,所述卸料装置具有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出口方向对准所述预制平台;振动装置,其位于所述承载面上,且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下方,用于对所述预制平台的混凝土进行振动处理;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其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卸料斗和调节杆,所述卸料斗悬空设置;所述调节杆支撑设置在所述卸料斗底部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所述调节杆的高度可调节,以用于调节所述卸料斗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卸料斗还包括:第一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卸料斗底部远离所述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具体包括:第一凸轮,相抵于所述卸料斗底部侧壁位于远离所述卸料口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轮,以驱动所述凸轮发生转动;所述调节杆包括:伸缩杆、固定杆以及下料阀门,所述伸缩杆竖向支撑在所述卸料斗底部,位于所述凸轮机构的两侧,所述伸缩杆均包括:两节互相插接的杆体,且其中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卸料斗上;所述固定杆竖向铰接支撑在所述卸料斗底部;所述下料阀门设置在所述卸料口上,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口的开关。优选地,所述下料阀门包括:出料嘴,其呈漏斗状;引导芯,其为竖向设置在所述出料嘴轴心的梭状结构,所述引导芯的梭状外轮廓最大直径部位与所述出料嘴的出口相一致;若干弹性拉丝,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引导芯的上端和下端并将所述引导芯悬空固定;拉环,其与位于所述引导芯靠近所述出料嘴的出口一端的弹性拉丝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出料嘴的出口的外缘壁处,且所述拉环直径与所述出料嘴的出口的直径一致;若干限位板,其沿所述出料嘴的高度方向侧壁上等距间隔设置;其中,当位于所述引导芯的底部的弹性拉丝处于最长伸长状态时,所述拉环刚好卡设在所述出料嘴的出口的外缘壁上,此时,所述引导芯位于所述出料嘴内部轴线位置的中部节段。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弹性装置,其支撑设置在所述承载面和预制平台之间;至少一对第二凸轮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面底部,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包括第二凸轮,相抵于所述承载面底部,且所述第二凸轮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凸轮的凸出部分与所述承载面形成干涉;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同轴心设置,所述小齿轮通过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至少一对立杆,其竖向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的下方,且所述立杆的上部为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为横直部和竖向设置在所述横直部底部中心的竖直部,还包括一对第二弹性装置,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T型结构的横直部底部侧壁上;一对倒钩,其竖向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上的底部,并对称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装置远离所述横直部的一端,具体包括:一对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底部形成弯钩,所述弯钩的垂直钩设方向刚好对准所述第二弹性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轮的外轮廓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滑轨,以及与所述第一凸轮的滑轨接触卸料斗的底部也设置有滑槽。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转运灵活,混凝土预制构件预制成型后,通过本技术的的装置实现大面积场地灵活转运,减少了二次搬运成本从而大幅度缩减了人员使用量及人员的作业强度。2、混凝土在罐车内搅动出料,即放即用,减少凝结导致的混凝土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3、结构一体化,预制平台与卸料装置均设置在小车上,可实现预制构件的多个预制点位的移动、现筑、成型需求。4、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利用率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卸料斗与第一凸轮的位置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的出料嘴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附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平台,2、卸料装置,3、行走装置,4、振动装置,5、承载面,6、出料嘴,7、引导芯,8、弹性拉丝,9、拉环,10、限位板,11、第一弹性装置,12、齿轮组,13、第二凸轮,14、立杆,15、第二弹性装置,16、L型件,17、倒钩,18、T型结构,201、卸料斗,202、第一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用于将预制混凝土加工成型并运送至养护区,所述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包括:车体,其具有一承载面5;预制平台1,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5上,用于接收所述预制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用于将预制混凝土加工成型并运送至养护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包括:/n车体,其具有一承载面;/n预制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上,用于接收所述预制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加工成型;/n卸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用于临时装载所述预制混凝土,所述卸料装置具有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出口方向对准所述预制平台;/n振动装置,其位于所述承载面上,且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下方,用于对所述预制平台的混凝土进行振动处理;/n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n其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卸料斗和调节杆,所述卸料斗悬空设置;所述调节杆支撑设置在所述卸料斗底部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所述调节杆的高度可调节,以用于调节所述卸料斗的倾斜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用于将预制混凝土加工成型并运送至养护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包括:
车体,其具有一承载面;
预制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上,用于接收所述预制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加工成型;
卸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用于临时装载所述预制混凝土,所述卸料装置具有一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出口方向对准所述预制平台;
振动装置,其位于所述承载面上,且设置在所述预制平台下方,用于对所述预制平台的混凝土进行振动处理;
行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
其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卸料斗和调节杆,所述卸料斗悬空设置;所述调节杆支撑设置在所述卸料斗底部远离所述预制平台的一侧,所述调节杆的高度可调节,以用于调节所述卸料斗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还包括:
第一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卸料斗底部远离所述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具体包括:
第一凸轮,相抵于所述卸料斗底部侧壁位于远离所述卸料口的一侧;
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轮,以驱动所述凸轮发生转动;
所述调节杆包括:伸缩杆、固定杆以及下料阀门,所述伸缩杆竖向支撑在所述卸料斗底部,位于所述凸轮机构的两侧,所述伸缩杆均包括:两节互相插接的杆体,且其中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卸料斗上;所述固定杆竖向铰接支撑在所述卸料斗底部;所述下料阀门设置在所述卸料口上,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口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小构件预制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阀门包括:
出料嘴,其呈漏斗状;
引导芯,其为竖向设置在所述出料嘴轴心的梭状结构,所述引导芯的梭状外轮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蒋克勇李博董攀周怡龙黄斌欧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