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88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升降机构,其包括升降电机、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第二双入轴减速机、联动轴、升降手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机架、工作台和升降座,采用丝杆和螺母相配合实现升降运动,工作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滑动跳齿现象,即使出现第一、第二螺母不在同一同高度时,拧松第一联轴器或第二联轴器,使得第一、第二双入轴减速机断开连接,这时通过拧动升降手轮即可的通过第二丝杆的转动来调整第二螺母移至与第一螺母在同一高度上,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将升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不作升降动作,不仅减轻负载,也方便布线。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升降机构
本技术涉及拉丝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拉丝机联动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拉丝机适用于各类平板的表面拉丝处理。如各种金属、胶板、木板及其他平面的表面拉丝处理,凡是工件表面要求拉出丝纹的平板材,均可用该设备来完成。其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工艺厂、VCD厂、音箱厂等面板的表面拉丝处理。经过拉丝处理后,工件表面纹路呈现清晰的直性发丝纹,工件表面平整、光滑,视觉效果良好,工件付于美感,使工件更高档。特别是经过拉丝后再进行氧化处理后,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联动升降机构为拉丝机中的一种,如公开号“CN105108613B”,名称为“一种三角平面拉直丝机”的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角平面拉直丝机,其虽然能实现拉丝的目的,但是其的升降机构结构设计原因,给日常维护使用带来麻烦。该升降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在升降转轴两端装设有升降齿轮,在升降架上端装设有与升降转轴连接的升降电机,然后通过升降齿轮和固定在机架两侧上的升降齿条相配合实现升降动作,当因受力或工作误差而出现跳齿时导致两升降齿轮分别在不同高度时,需要及时维护调整。这时,只能对整个升降机构进行拆卸才能将升降齿轮恢复至同一高度,给日常维护带来麻烦,费时费力。而且升降电机是设置在升降架上,在升降时,需要带动升降电机自身作一起作升降动作,不仅增加了电机的负载,也给布线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操作的联动升降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动升降机构,其包括升降电机、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第二双入轴减速机、联动轴、升降手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机架、工作台和升降座,两个升降座分别通过升降滑轨组件设置在机架的相对两内侧壁上,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滑轨组件设置在两个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对称设置在机架的上部两侧,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手轮设置在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一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升降座上,且对应与所述第一丝杆或第二丝杆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包括底杆、下连杆、上连杆、支杆、侧板和顶板,两条底杆呈纵向间隔排列,两条下连杆横向排列在两条底杆之间且相连接,每条底杆上均垂直设有两条所述的支杆,所述侧板设置在两条支杆的外壁上,两条上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与其相对应的支杆上,所述顶板设置在两条上连杆的上表面。各个部件可以通过焊接或螺丝连接,易于批量化生产,结构稳定性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底杆的两端底面设有底板,该底板从所述底杆的外侧伸出形成加大部,增加与地面接触面积,该加大部上设有安装孔,方便定位固定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伸缩滑轨组件包括铝型材、内板和滑轮,所述铝型材上设有供所述滑轮滚动的滚槽,所述内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面两侧,两个滑轮设置在内板的外侧两端位置,且位于所述滚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铝型材的两端设有封盖,避免滑轮滑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作台的正面上设有拉手。给操作使用带来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对应联动轴的位置设有支撑架,该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联动轴相适配的支撑轴承。通过支撑轴承对联动轴进行支撑,提升联动轴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采用丝杆和螺母相配合实现升降运动,工作稳定性好,不易出现滑动跳齿现象,即使出现第一、第二螺母不在同一同高度时,拧松第一联轴器或第二联轴器,使得第一双入轴减速机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断开连接,这时通过拧动升降手轮即可的通过第二丝杆的转动来调整第二螺母移至与第一螺母在同一高度上,然后拧紧第一联轴器或第二联轴器使第一双入轴减速机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恢复连接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将升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不作升降动作,不仅减轻负载,也方便布线。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升降滑轨组件和伸缩滑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升降机构,其包括升降电机1、第一双入轴减速机2、第二双入轴减速机3、联动轴4、升降手轮5、第一丝杆6、第二丝杆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机架10、工作台11和升降座15。两个升降座15分别通过升降滑轨组件12设置在机架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具体的,所述升降滑轨组件12包括滑轨121和滑块122,所述滑轨121的横截面优选为正六边形,所述滑块122的一侧壁上设有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滑槽,所述滑块122相对该滑槽的另一侧壁固定在所述升降座15上。所述工作台11的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滑轨组件13设置在两个升降座15上。具体的,所述伸缩滑轨组件13包括铝型材131、内板132和滑轮133,所述铝型材131上设有供所述滑轮133滚动的滚槽134,所述内板132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1的底面两侧,两个滑轮133设置在内板132的外侧两端位置,且位于所述滚槽134内。所述铝型材131的两端设有封盖135。通过该封盖135将滚槽134的两端开口封闭,避免滑轮133滑出。较佳的,在所述工作台11的正面上设有拉手14。给操作使用带来方便。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2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3对称设置在机架10的上部两侧,所述升降电机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2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联动轴4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2的第二输入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3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手轮5设置在第二双入轴减速机3的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丝杆6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机架10上,且该第一丝杆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机架10上,且该第二丝杆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3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升降座15上,且对应与所述第一丝杆6或第二丝杆7相适配。所述机架10包括底杆101、下连杆102、上连杆103、支杆104、侧板105和顶板106,两条底杆101呈纵向间隔排列,两条下连杆102横向排列在两条底杆101之间且相连接,每条底杆101上均垂直设有两条所述的支杆10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升降机构,其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升降座,其特征还在于,其还包括升降电机、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第二双入轴减速机、联动轴、升降手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两个升降座分别通过升降滑轨组件设置在机架的相对两内侧壁上,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滑轨组件设置在两个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对称设置在机架的上部两侧,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手轮设置在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一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升降座上,且对应与所述第一丝杆或第二丝杆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升降机构,其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升降座,其特征还在于,其还包括升降电机、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第二双入轴减速机、联动轴、升降手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两个升降座分别通过升降滑轨组件设置在机架的相对两内侧壁上,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滑轨组件设置在两个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和第二双入轴减速机对称设置在机架的上部两侧,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手轮设置在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一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且该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双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升降座上,且对应与所述第一丝杆或第二丝杆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杆、下连杆、上连杆、支杆、侧板和顶板,两条底杆呈纵向间隔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钜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