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25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解决了护膝功能单一且实用性低的问题,其包括护膝布一、护膝布二和护膝布三,所述护膝布三的两端分别与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连接,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的两侧均设有衔接带,护膝布三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的内部设有按摩腔,两个按摩腔的内部均设有按摩机构,护膝布三包括网布和位于网布一侧的棉布,网布和棉布均与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连接,棉布的一侧连接有分隔袋;通过加热丝和灯管的设计,便于实现容纳腔内部温度的调节,进而配合药包的作用,有效的对膝盖进行药物热敷,进而加快血液循环,通过按摩机构的设计,便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摩擦,实现腿部的按摩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
本技术属于生活
,具体为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
技术介绍
风湿、关节炎、老寒腿和膝盖酸痛在中老年中的发生率高,特别是膝盖问题病发时疼痛、酸胀、浮肿、麻木和僵硬等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应对膝盖的问题通常采用药物膏贴、热敷产品、磁疗产品和药熏产品,然而现有的护膝只能起到保护作用,导致护膝功能比较单一,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护膝功能单一且实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包括护膝布一、护膝布二和护膝布三,所述护膝布三的两端分别与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连接,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的两侧均设有衔接带,护膝布三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的内部设有按摩腔,两个按摩腔的内部均设有按摩机构,护膝布三包括网布和位于网布一侧的棉布,网布和棉布均与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连接,棉布的一侧连接有分隔袋,分隔袋的内部设有药包,容纳腔的内壁设有连接环一,连接环一上连接有固定罩,固定罩的内部设有灯管,灯管的内部嵌设有加热丝,固定罩远离加热丝的一侧设有控制板。优选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连接环二、连接罩、电机、丝杆、滑块、安装板、按摩板、按摩杆和缓冲组件,连接环二安装于护膝布一和护膝布二上,连接环二的内壁连接有连接罩,连接罩的内壁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丝杆上套设有与连接罩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的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一侧设有按摩板,按摩板的一侧等距离设有按摩杆。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与连接罩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杆。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安装板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外部设有弹簧。优选的,所述衔接带上均连接有衔接绳。优选的,所述连接罩的外壁中间位置设有旋转扣,护膝布三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拉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护膝布一、护膝布二和护膝布三,便于将其捆绑于患者膝盖部位,通过加热丝和灯管的设计,便于实现容纳腔内部温度的调节,进而配合药包的作用,有效的对膝盖进行药物热敷,进而加快血液循环,通过按摩机构的设计,便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摩擦,实现腿部的按摩操作,有效的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的对腿部进行保护;(2)、工作人员将连接罩与连接环二安装,并将药包放置在分隔袋中,同时将固定罩与连接环一连接,实现按摩机构和灯管的安装,进而启动控制板上的启动开关,使加热丝工作,接着使灯管发热,并使容纳腔内部的温度升高,同时对药包进行加热,实现对膝盖的热敷理疗,患者通过控制控制板上的温度控制按钮来控制温度,进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同时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限位杆的连接关系,使滑块在丝杆上平衡移动,同时滑块带动安装板、按摩板和按摩杆同步移动,实现按摩杆对腿部的摩擦,进而实现对腿部的按摩,有效的促进了腿部的血液循环,为患者的健康提高了保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罩立体图;图中:1、护膝布一;2、护膝布二;3、护膝布三;4、容纳腔;5、衔接带;6、按摩腔;7、按摩机构;8、网布;9、棉布;10、分隔袋;11、药包;12、连接环一;13、固定罩;14、灯管;15、加热丝;16、控制板;17、连接环二;18、连接罩;19、电机;20、丝杆;21、滑块;22、限位杆;23、安装板;24、按摩板;25、按摩杆;26、衔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和护膝布三3,护膝布三3的两端分别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通过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和护膝布三3的设计,便于实现对大腿、小腿和膝盖的包裹,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两侧均设有衔接带5,通过衔接带5的设计,方便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和护膝布三3包覆于使用者腿部,护膝布三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4,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内部设有按摩腔6,两个按摩腔6的内部均设有按摩机构7,护膝布三3包括网布8和位于网布8一侧的棉布9,网布8和棉布9均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棉布9的一侧连接有分隔袋10,分隔袋10的内部设有药包11,通过分隔袋10和药包11的设计,便于实现药包11的更换,容纳腔4的内壁设有连接环一12,连接环一12上连接有固定罩13,固定罩13的内部设有灯管14,灯管14的内部嵌设有加热丝15,通过加热丝15的设计,便于实现加热,固定罩13远离加热丝15的一侧设有控制板16,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板16的一侧设有温度控制按钮和启动开关。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按摩机构7包括连接环二17、连接罩18、电机19、丝杆20、滑块21、安装板23、按摩板24、按摩杆25和缓冲组件,连接环二17安装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上,连接环二17的内壁连接有连接罩18,连接罩18的内壁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与丝杆20连接,丝杆20上套设有与连接罩18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块21,滑块2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一侧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一侧设有按摩板24,按摩板24的一侧等距离设有按摩杆25,便于对腿部进行智能按摩,有效的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滑块21的一侧设有与连接罩18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杆22,从而为按摩杆25的来回移动提高了平稳性。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缓冲组件包括与安装板23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外部设有弹簧,有效的缓解按摩杆25对使用者的按摩强度。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衔接带5上均连接有衔接绳26,便于实现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护膝布三3捆绑在腿部。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连接罩18的外壁中间位置设有旋转扣,护膝布三3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拉杆,便于实现连接罩18和固定罩13的安装。工作原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将连接罩18与连接环二17安装,并将药包11放置在分隔袋10中,同时将固定罩13与连接环一12连接,实现按摩机构7和灯管14的安装,进而启动控制板16上的启动开关,使加热丝15工作,接着使灯管14发热,并使容纳腔4内部的温度升高,同时对药包11进行加热,实现对膝盖的热敷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包括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和护膝布三(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膝布三(3)的两端分别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两侧均设有衔接带(5),护膝布三(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4),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内部设有按摩腔(6),两个按摩腔(6)的内部均设有按摩机构(7),护膝布三(3)包括网布(8)和位于网布(8)一侧的棉布(9),网布(8)和棉布(9)均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棉布(9)的一侧连接有分隔袋(10),分隔袋(10)的内部设有药包(11),容纳腔(4)的内壁设有连接环一(12),连接环一(12)上连接有固定罩(13),固定罩(13)的内部设有灯管(14),灯管(14)的内部嵌设有加热丝(15),固定罩(13)远离加热丝(15)的一侧设有控制板(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包括护膝布一(1)、护膝布二(2)和护膝布三(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膝布三(3)的两端分别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两侧均设有衔接带(5),护膝布三(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4),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的内部设有按摩腔(6),两个按摩腔(6)的内部均设有按摩机构(7),护膝布三(3)包括网布(8)和位于网布(8)一侧的棉布(9),网布(8)和棉布(9)均与护膝布一(1)和护膝布二(2)连接,棉布(9)的一侧连接有分隔袋(10),分隔袋(10)的内部设有药包(11),容纳腔(4)的内壁设有连接环一(12),连接环一(12)上连接有固定罩(13),固定罩(13)的内部设有灯管(14),灯管(14)的内部嵌设有加热丝(15),固定罩(13)远离加热丝(15)的一侧设有控制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艾灸按摩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7)包括连接环二(17)、连接罩(18)、电机(19)、丝杆(20)、滑块(21)、安装板(23)、按摩板(24)、按摩杆(2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晨月张新佳刘烨毛玮怡吴荟丹陶子瑞王诗懿张鹏彭艺凌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