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325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包括:本体、海绵层、绒布层;松紧带设置在本体的外部上端,且松紧带与本体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松紧带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胶丝,且松紧带与胶丝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松紧带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胶毛,且松紧带与胶毛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本体由大腿区、膝盖区、及小腿区构成;大腿区设置在本体的上部,且大腿区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膝盖区设置在本体的中部,且膝盖区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透气性好,防护效果高,且具备拆卸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舞蹈训练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舞蹈训练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舞蹈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舞蹈专业能力和舞蹈基本能力的基本理论;舞蹈训练适应、训练负荷和训练恢复的原理及其应用;舞蹈力量能力、柔韧能力、速度能力、灵敏能力、耐久能力以及技术能力、心智能力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原则、训练要求、少儿女子训练的特点以及各项基本能力的辅助训练等。通过观察发现,舞蹈在训练时,通常要进行腿部的基础能力训练,现有的腿部训练时,普遍存在防护装置透气性差,防护效果低,且不具备拆卸功能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透气性好,防护效果高,且具备拆卸功能的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透气性差,防护效果低,且不具备拆卸功能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舞蹈训练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透气性差,防护效果低,且不具备拆卸功能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舞蹈训练防护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包括:松紧带、胶丝、胶毛、大腿区、膝盖区、本体、小腿区、丝网层、海绵层和绒布层;所述松紧带设置在本体的外部上端,且松紧带与本体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胶丝,且松紧带与胶丝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胶毛,且松紧带与胶毛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由大腿区、膝盖区、及小腿区构成;所述大腿区设置在本体的上部,且大腿区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膝盖区设置在本体的中部,且膝盖区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的下部内端设置有小腿区,且本体与小腿区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膝盖区的后部本体的内部前端设置有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且本体与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均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所述本体为聚酯纤维结构的十字交叉式编织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所述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均为半圆形的片状体设置,且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均与本体缝合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所述小腿区为拆卸式设置,且小腿区的外部上端与本体的内部下端通过胶黏带粘合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所述松紧带的宽度为3厘米,且松紧带内外端均设置有一处配合连接的胶丝及胶毛。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舞蹈训练防护装置所述绒布层的内部均布有多组密集形的微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本体为聚酯纤维结构的十字交叉式编织结构,且本体符合人体腿部工程学设置,聚酯纤维的编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训练时舒适度佳。2、本技术通过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均为半圆形的片状体设置,且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均与本体缝合连接,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与本体的缝合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膝盖在训练时的意外磕碰,实现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小腿区为拆卸式设置,且小腿区的外部上端与本体的内部下端通过胶黏带粘合连接,小腿区的拆卸式设置,能够满足多种训练要求,如:练习跳跃时,小腿区与本体连接使用;练习劈叉时,可以将小腿区拆卸,实现练习时的便捷性。4、本技术通过对舞蹈训练防护装置的改进,具有透气性好,防护效果高,且具备拆卸功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的轴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松紧带1、胶丝2、胶毛3、大腿区4、膝盖区5、本体6、小腿区7、丝网层8、海绵层9、绒布层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舞蹈训练防护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包括:松紧带1、胶丝2、胶毛3、大腿区4、膝盖区5、本体6、小腿区7、丝网层8、海绵层9和绒布层10;松紧带1设置在本体6的外部上端,且松紧带1与本体6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松紧带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胶丝2,且松紧带1与胶丝2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松紧带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胶毛3,且松紧带1与胶毛3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本体6由大腿区4、膝盖区5、及小腿区7构成;大腿区4设置在本体6的上部,且大腿区4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膝盖区5设置在本体6的中部,且膝盖区5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本体6的下部内端设置有小腿区7,且本体6与小腿区7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膝盖区5的后部本体6的内部前端设置有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且本体6与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均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具体的,本体6为聚酯纤维结构的十字交叉式编织结构,聚酯纤维的编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训练时舒适度佳。具体的,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均为半圆形的片状体设置,且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均与本体6缝合连接,丝网层、海绵层及绒布层与本体的缝合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膝盖在训练时的意外磕碰,实现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具体的,小腿区7为拆卸式设置,且小腿区7的外部上端与本体6的内部下端通过胶黏带粘合连接,小腿区的拆卸式设置,能够满足多种训练要求,如:练习跳跃时,小腿区与本体连接使用;练习劈叉时,可以将小腿区拆卸,实现练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包括:松紧带(1)、胶丝(2)、胶毛(3)、大腿区(4)、膝盖区(5)、本体(6)、小腿区(7)、丝网层(8)、海绵层(9)和绒布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1)设置在本体(6)的外部上端,且松紧带(1)与本体(6)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胶丝(2),且松紧带(1)与胶丝(2)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胶毛(3),且松紧带(1)与胶毛(3)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6)由大腿区(4)、膝盖区(5)、及小腿区(7)构成;所述大腿区(4)设置在本体(6)的上部,且大腿区(4)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膝盖区(5)设置在本体(6)的中部,且膝盖区(5)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6)的下部内端设置有小腿区(7),且本体(6)与小腿区(7)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膝盖区(5)的后部本体(6)的内部前端设置有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且本体(6)与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均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舞蹈训练防护装置,包括:松紧带(1)、胶丝(2)、胶毛(3)、大腿区(4)、膝盖区(5)、本体(6)、小腿区(7)、丝网层(8)、海绵层(9)和绒布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1)设置在本体(6)的外部上端,且松紧带(1)与本体(6)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胶丝(2),且松紧带(1)与胶丝(2)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松紧带(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胶毛(3),且松紧带(1)与胶毛(3)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本体(6)由大腿区(4)、膝盖区(5)、及小腿区(7)构成;所述大腿区(4)设置在本体(6)的上部,且大腿区(4)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膝盖区(5)设置在本体(6)的中部,且膝盖区(5)与本体(6)为一体式结构相连接;所述本体(6)的下部内端设置有小腿区(7),且本体(6)与小腿区(7)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膝盖区(5)的后部本体(6)的内部前端设置有丝网层(8)、海绵层(9)及绒布层(10),且本体(6)与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派祺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