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包括载物板,载物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立柱,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竖梁和横梁,竖梁之间设置有移动梁,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与移动梁固定连接,移动梁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连接有刮削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鱼鳞刮削装置根据罗非鱼的外形轮廓,采用弹簧限位的刮削软板对鱼身的贴附,并通过伸缩气缸与刮削刀片的配合对罗非鱼的鱼鳞进行全面的刮削,并通过除鳞刷对刮削出的鱼鳞进行清除,保持鱼身的整洁有利于对罗非鱼的后续工序,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对罗非鱼鱼鳞的刮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品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
技术介绍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罗非鱼作为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被人们大量食用,而对于罗非鱼的前处理是第一步加工,包括去鳞、剖切、去内脏、去黑膜、清洗等,目前的去鳞方法大部分是以手工为主,也出现了各种去鳞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大多都是手动操作,效率低下,或者对鱼体造成摔打损伤在手工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工人手部受伤,伤口上药又很容易污染产品,从而造成加工水产品和出口水产品抗生素超标等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对于鱼鳞的刮削常常是通过人工手动地对鱼鳞进行处理,且稍不注意就会刮伤手指,同时,人工处理鱼鳞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主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包括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2根竖梁和1根横梁,2根所述竖梁之间设置有移动梁,所述竖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移动梁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互相配合安装,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移动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梁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刮削机构,所述刮削机构包括刮削壳体和刮削软板,所述刮削软板的上端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刮削壳体上,所述刮削软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刮削刀片,所述刮削刀片的后方对应设置有除鳞刷。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将罗非鱼的尾部固定在所述载物板上。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削软板为扁圆弧状结构,且所述刮削软板所采用的材质为塑料。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的数目不少于10个,且所述弹簧呈一排阵列在所述刮削软板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削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削软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削刀片的数目不少于10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弹簧的正下方,所述刮削刀片呈倒钩状,且刀刃线上均布有多个小刀尖。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削刀片的后方设置有除鳞刷,所述除鳞刷的刷面上的材料为布料。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载物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罗非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鱼鳞刮削装置根据罗非鱼的外形轮廓,采用弹簧限位的刮削软板对鱼身的贴附,并通过伸缩气缸与刮削刀片的配合对罗非鱼的鱼鳞进行全面的刮削,并通过除鳞刷对刮削出的鱼鳞进行清除,保持鱼身的整洁有利于对罗非鱼的后续工序,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对罗非鱼鱼鳞的刮削效率。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刮削机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载物板;2、立柱;3、横梁;4、竖梁;5、移动梁;6、第一升降气缸;7、伸缩气缸;8、第二升降气缸;9、导轨;10、固定块;11、刮削机构;12、刮削壳体;13、刮削软板;14、弹簧;15、刮削刀片;16、除鳞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包括载物板1,所述载物板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分别设置有2根竖梁4和1根横梁3,2根所述竖梁4之间设置有移动梁5,所述竖梁4上设置有导轨9,所述移动梁5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9互相配合安装,所述横梁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7,所述伸缩气缸7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移动梁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梁5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8,所述第二升降气缸8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刮削机构11,所述刮削机构11包括刮削壳体12和刮削软板13,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上端通过弹簧14固定在所述刮削壳体12上,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刮削刀片15,所述刮削刀片15的后方对应设置有除鳞刷16。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横梁3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6,所述第一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用于将罗非鱼的尾部固定在所述载物板1上。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刮削软板13为扁圆弧状结构,且所述刮削软板13所采用的材质为塑料。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弹簧14的数目不少于10个,且所述弹簧14呈一排阵列在所述刮削软板13上,所述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削壳体12的内壁上,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削软板13。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刮削刀片15的数目不少于10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弹簧14的正下方,所述刮削刀片15呈倒钩状,且刀刃线上均布有多个小刀尖。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刮削刀片15的后方设置有除鳞刷16,所述除鳞刷16的刷面上的材料为布料。作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载物板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罗非鱼。本技术的鱼鳞刮削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罗非鱼放置在所述载物板1上,控制第一升降气缸6落下,将固定块10固定住罗非鱼的尾部,然后开启伸缩气缸7和调整第二升降气缸8,将刮削机构11贴附在罗非鱼的尾部前端的位置,启动伸缩气缸7缓慢推进,在弹簧14的缓冲作用下,刮削软板13能根据鱼身的弧度进行调整,保持刮削刀片15在鱼鳞剔除面上,当向前推进一周后,罗非鱼的鱼身上百分之八十的鱼鳞得到刮削,所述伸缩气缸7带动刮削机构11回转,所述除鳞刷16顺势清扫鱼身上清除出来的鱼鳞,如此反复,最终将罗非鱼的鱼鳞全部剔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鱼鳞刮削装置根据罗非鱼的外形轮廓,采用弹簧14限位的刮削软板13对鱼身的贴附,并通过伸缩气缸7与刮削刀片15的配合对罗非鱼的鱼鳞进行全面的刮削,并通过除鳞刷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板(1),所述载物板(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分别设置有2根竖梁(4)和1根横梁(3),2根所述竖梁(4)之间设置有移动梁(5),所述竖梁(4)上设置有导轨(9),所述移动梁(5)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9)互相配合安装,所述横梁(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7),所述伸缩气缸(7)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移动梁(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梁(5)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8),所述第二升降气缸(8)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刮削机构(11),所述刮削机构(11)包括刮削壳体(12)和刮削软板(13),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上端通过弹簧(14)固定在所述刮削壳体(12)上,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刮削刀片(15),所述刮削刀片(15)的后方对应设置有除鳞刷(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板(1),所述载物板(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分别设置有2根竖梁(4)和1根横梁(3),2根所述竖梁(4)之间设置有移动梁(5),所述竖梁(4)上设置有导轨(9),所述移动梁(5)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9)互相配合安装,所述横梁(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气缸(7),所述伸缩气缸(7)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移动梁(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梁(5)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8),所述第二升降气缸(8)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刮削机构(11),所述刮削机构(11)包括刮削壳体(12)和刮削软板(13),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上端通过弹簧(14)固定在所述刮削壳体(12)上,所述刮削软板(13)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刮削刀片(15),所述刮削刀片(15)的后方对应设置有除鳞刷(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罗非鱼加工的鱼鳞刮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6),所述第一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用于将罗非鱼的尾部固定在所述载物板(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富,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惠众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