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20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包括底板、侧壁、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侧壁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侧壁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侧壁为中空结构,且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底板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氧气通过侧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到内腔中,实现均匀充氧,有效提高培养苗床的透气性,增加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
本技术涉及花卉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
技术介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为了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各种各样的花卉盆栽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土盆栽的养护往往需要一定的经验,否则容易因浇水量和浇水频率不当而影响有土盆栽的生长。相比于有土盆栽,水培盆栽属于无土栽培,节省土地资源,且更加容易养护。现阶段,温室大棚已经广泛应用于花卉绿植的培育。传统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缺少充氧装置,透气性差,致使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根部腐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解决了传统水生植物培养苗床缺少充氧装置,透气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包括底板、侧壁、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的底端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壁(2)、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2)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4);所述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1)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壁(2)、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2)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4);所述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1)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13)、喷头(28)和水泵(10);所述喷头(28)与所述喷淋管(13)连通;所述喷淋管(13)通过水泵(10)与外部营养液存储装置连通;所述侧壁(2)位于所述喷头(28)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0)与硬管(11)连通,所述硬管(11)通过软管(12)与所述喷淋管(13)连通;所述喷淋管(13)呈“L”状;所述喷淋管(13)与所述软管(12)连接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爪(14);所述第一卡爪(14)与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6);所述侧壁(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16)相匹配的滑槽(17);所述硬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爪(19),所述第二卡爪(19)通过连接杆(18)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琼芬訾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百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