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2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包括底板、侧壁、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侧壁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侧壁的下端与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侧壁为中空结构,且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底板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氧气通过侧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到内腔中,实现均匀充氧,有效提高培养苗床的透气性,增加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
本技术涉及花卉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
技术介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为了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各种各样的花卉盆栽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土盆栽的养护往往需要一定的经验,否则容易因浇水量和浇水频率不当而影响有土盆栽的生长。相比于有土盆栽,水培盆栽属于无土栽培,节省土地资源,且更加容易养护。现阶段,温室大棚已经广泛应用于花卉绿植的培育。传统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缺少充氧装置,透气性差,致使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根部腐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解决了传统水生植物培养苗床缺少充氧装置,透气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包括底板、侧壁、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槽。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头和水泵;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管通过水泵与外部营养液存储装置连通;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喷头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与硬管连通,所述硬管通过软管与所述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管呈“L”状;所述喷淋管与所述软管连接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与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硬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进一步的,还包括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包括两条相对的导轨、两个第二滑块、支撑柱和灯管;所述导轨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壁的上端;所述导轨与所述喷淋管平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支撑柱与所述灯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灯管外设置有灯罩;所述灯罩通过连杆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与所述导轨垂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气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喷淋管上固定安装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腿和万向轮;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侧壁通过进气管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氧气通过侧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到内腔中,实现均匀充氧,有效提高培养苗床的透气性,增加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侧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1、底板;2、侧壁;3、进气管;4、通气孔;5、燕尾槽;6、出液口;7、控制阀;8、可伸缩支撑腿;9、万向轮;10、水泵;11、硬管;12、软管;13、喷淋管;14、第一卡爪;15、滑杆;16、第一滑块;17、滑槽;18、连接杆;19、第二卡爪;20、导轨;21、第二滑块;22、支撑柱;23、灯管;24、灯罩;25、连杆;26、气缸;27、支撑板;28、喷头;29、把手;30、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包括底板1、侧壁2、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侧壁2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侧壁2的下端与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侧壁2为中空结构,且侧壁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4;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底板1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6。上述培养苗床的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氧气通过侧壁2上的通气孔4进入到内腔中,实现均匀充氧,有效提高培养苗床的透气性,增加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具体的,侧壁2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槽5。燕尾槽5用来固定带有燕尾榫的培养箱。具体的,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13、喷头28和水泵10;喷头28与喷淋管13连通;喷淋管13通过水泵10与外部营养液存储装置连通;侧壁2位于喷头28的下方,方便补充营养液或者更换营养液。具体的,水泵10与硬管11连通,硬管11通过软管12与喷淋管13连通;喷淋管13呈“L”状;喷淋管13与软管12连接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爪14;第一卡爪14与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滑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6;侧壁2上设置有与第一滑块16相匹配的滑槽17;硬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爪19,第二卡爪19通过连接杆18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16沿着滑槽17滑动,可以带动喷淋管13移动,从而控制喷淋的区域。尤其适用于培养苗床上只有部分区域放置有育苗箱的情况,能够避免营养液喷淋在无效空间中造成的浪费。具体的,滑槽1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用于防止第一滑块16滑落。具体的,还包括光照装置;光照装置包括两条相对的导轨20、两个第二滑块21、支撑柱22和灯管23;导轨20固定安装于侧壁2的上端;导轨20与喷淋管13平行;第二滑块21与导轨20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1通过支撑柱22与灯管23固定连接。灯管23作为光源,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第二滑块21沿着导轨20滑动,可以带动灯管23移动,从而控制光照的区域。具体的,灯管23外设置有灯罩24;灯罩24通过连杆25与支撑柱22固定连接。灯罩24既可以防尘,也可以作为反射罩,反射光源。具体的,还包括气缸26;气缸26的活塞杆与第二滑块21固定连接;与导轨20垂直的侧壁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7,气缸26固定安装于支撑板27上。气缸26用于驱动灯管23往复运动。具体的,出液口6和进气管3上均设置有控制阀7;喷淋管13上固定安装有把手29。当需要移动喷淋管1时,可以手持把手29,使得喷淋管13在第一滑块16和滑槽17的作用下移动。具体的,行走机构包括可伸缩支撑腿8和万向轮9;可伸缩支撑腿8的一端与底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万向轮9固定连接,方便移动培养苗床。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氧气通过侧壁2上的通气孔4进入到内腔中,实现均匀充氧,有效提高培养苗床的透气性,增加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当需要补充营养液时,开启水泵10,外部营养液经过硬管11、软管12和喷淋管13,最后通过喷头28喷洒到内腔中。第一滑块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壁(2)、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2)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4);所述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1)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壁(2)、喷淋装置和行走机构;所述侧壁(2)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筒状,所述侧壁(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壁(2)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侧壁(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4);所述侧壁(2)通过进气管(3)与外部充氧泵连通;所述底板(1)的底端连接有出液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13)、喷头(28)和水泵(10);所述喷头(28)与所述喷淋管(13)连通;所述喷淋管(13)通过水泵(10)与外部营养液存储装置连通;所述侧壁(2)位于所述喷头(28)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水生植物培养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0)与硬管(11)连通,所述硬管(11)通过软管(12)与所述喷淋管(13)连通;所述喷淋管(13)呈“L”状;所述喷淋管(13)与所述软管(12)连接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爪(14);所述第一卡爪(14)与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6);所述侧壁(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16)相匹配的滑槽(17);所述硬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爪(19),所述第二卡爪(19)通过连接杆(18)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琼芬訾云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百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