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培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19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培器皿,其包括包括器皿本体和盖体,器皿本体和盖体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盛放水培营养液;盖体具有向容纳空间内凸出的定植部,定植部具有开口端、分隔端及用于培植的植株的定植槽,开口端用于向定植槽内放置待培植的植株,分隔端开设有贯通定植槽和容纳空间的溢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培器皿,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定植部,定植部形成定植槽,将植株放入定植槽内时,植株的根系能够通过溢流孔生长进入容纳空间内以吸收营养液,并封堵溢流孔,从而将整个带有配置植株的水培器皿一体化进行转移和运输,方便快捷,尤其对于水培花卉、水培经济作物的运输具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培器皿
本技术涉及培养器皿
,尤其涉及一种水培器皿。
技术介绍
水培器皿是为水用培养液盛放,并培养各种经济作物,如蔬菜、花卉等所用的常规器皿。现有的水培器皿,一般在运输过程中不盛放培养液,或者盛放培养液后进行密封,无法和栽培的植株苗一起运输。在一些需要对植株苗进行移栽和转运的过程中,现有的水培器皿无法满足将植株苗和水培器皿一体化进行移栽和转运,存在较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培器皿,用以解决现有培养器皿无法整个带有配置植株的水培器皿一体化进行转移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培器皿,包括器皿本体和盖体,所述器皿本体和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盛放水培营养液;所述盖体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凸出的定植部,所述定植部具有开口端、分隔端及用于培植的植株的定植槽,所述开口端用于向所述定植槽内放置待培植的植株,所述分隔端开设有贯通所述定植槽和所述容纳空间的溢流孔。具体的,所述分隔端与所述开口端沿所述定植部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分隔端位于所述定植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更具体的,所述定植部由所述盖体中央位置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可选的,所述定植部成圆柱体形状。具体的,所述圆柱体的一个底面形成为所述分隔端、另一个底面形成为所述开口端。可选的,所述定植部成球体形状。具体的,所述分隔端和所述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球体成球心对称的两个弧面上。更多的,所述的水培器皿,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可盖合于所述开口端或所述分隔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水培器皿,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定植部,定植部形成定植槽,将植株放入定植槽内时,植株的根系能够通过溢流孔生长进入容纳空间内以吸收营养液,并封堵溢流孔,从而将整个带有配置植株的水培器皿一体化进行转移和运输,方便快捷,尤其对于水培花卉、水培经济作物的运输具有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水培器皿的另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6中的水培器皿的另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一种水培器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1器皿本体、100容纳空间、2盖体、20定植部、200定植槽、201开口端、202分隔端、2020溢流孔、3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培器皿,如图1-8所示,包括器皿本体1和盖体2,器皿本体1和盖体2围合形成容纳空间100,容纳空间100用于盛放水培营养液;盖体2具有向容纳空间100内凸出的定植部20,定植部20具有开口端201、分隔端202及用于培植的植株的定植槽200,开口端201用于向定植槽2内放置待培植的植株,分隔端202开设有贯通定植槽200和容纳空间100的溢流孔2020。本技术提供的水培器皿,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定植部,定植部形成定植槽,将植株放入定植槽内时,植株的根系能够通过溢流孔生长进入容纳空间内以吸收营养液,并封堵溢流孔,从而将整个带有配置植株的水培器皿一体化进行转移和运输,方便快捷,尤其对于水培花卉、水培经济作物的运输具有优势。具体的,如图1、2、5、6,分隔端202与开口端201沿定植部2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即分隔端202位于定植部20沿长度方向上远离盖体1的一端。如此,在整个水培器皿正向放置时,其分隔端202与容纳空间100内盛放的水培营养液液面相抵近或浸入液面以下;而将整个水培器皿倒置时,水培营养液流动至盛放于定植部20与器皿本体1内壁之间的容纳空间100,而分隔端202凸出于水培营养液液面,从而水培营养液不会从溢流孔2020内排放出,从而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将整个水培器皿倒置,也不会导致水培营养液损失。此时,为防止将整个水培器皿倒置时水培营养液从溢流孔2020流出,定植部20的长度即为对容纳空间100内所盛放水培营养液的最大深度的限制。更具体的,定植部20由盖体2中央位置向容纳空间100延伸。如此,从而在定植部20与器皿本体1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100能够足够盛放水培营养液,即使将整个水培器皿侧方,水培营养液能够液盛放于定植部20与器皿本体1内壁之间的容纳空间100,而分隔端202凸出于水培营养液液面。此时,为防止将整个水培器皿侧方防止时水培营养液从溢流孔2020流出,定植部20与与器皿本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为对容纳空间100内盛放水培营养液储存量的限制。为对定植部20的形状和构造进行说明,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定植部20成圆柱体形状。更具体的,圆柱体的一个底面形成为分隔端202、另一个底面形成为开口端201。如图5、6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定植部20成球体形状。更具体的,分隔端202和开口端201分别位于球体成球心对称的两个弧面上。在一些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图3、4、7和8所示,水培器皿需要在未培养有植株时单独运输,因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水培器皿,还包括封盖3,封盖3可盖合于开口端201或分隔端202,从而防止水培器皿内水培营养液溢出,扩宽其应用场景。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封盖3打开,将植株放入定植槽200内,植株生长一定时间后,封堵溢流孔2020后,在将带有植株苗的水培器皿整体运输,从而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不阻断植株的生长,还能保住运输过程中水培营养液不会溢出,而且整个器皿能够附带植株面一起运输,方便对植株进行培养转移,提高成苗存活率。具体的,如图3、4、7和8,封盖3可以为盖合于开口端201的板状结构;或盖由开口端201沿定植槽200内延伸至抵接于分隔端202,从而对分隔端202进行盖合,形成与定植槽200的形状相适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培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器皿本体和盖体,所述器皿本体和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盛放水培营养液;/n所述盖体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凸出的定植部,所述定植部具有开口端、分隔端及用于培植的植株的定植槽,所述开口端用于向所述定植槽内放置待培植的植株,所述分隔端开设有贯通所述定植槽和所述容纳空间的溢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培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器皿本体和盖体,所述器皿本体和所述盖体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盛放水培营养液;
所述盖体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凸出的定植部,所述定植部具有开口端、分隔端及用于培植的植株的定植槽,所述开口端用于向所述定植槽内放置待培植的植株,所述分隔端开设有贯通所述定植槽和所述容纳空间的溢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端与所述开口端沿所述定植部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分隔端位于所述定植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培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部由所述盖体中央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忠久邱正明矫振彪朱凤娟张振兴严承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